《水浒传》里,武松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也是作者所浓墨重彩描绘的英雄人物整部小说,武松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如武松打虎,武松血溅鸳鸯楼,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等,都有力地衬托了这一好汉的人物形象,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古代官职与现代对照的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古代官职与现代对照的书(名著导读都头这一官职有多高)

古代官职与现代对照的书

《水浒传》里,武松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存在,也是作者所浓墨重彩描绘的英雄人物。整部小说,武松占据了很大的篇幅,如武松打虎,武松血溅鸳鸯楼,武松醉打蒋门神等等,都有力地衬托了这一好汉的人物形象。

而且在细节之处,有心的读者会发现,在小说里面,武松的称号有这样几个,一个是武二郎。这个好理解,他的哥哥是武大郎,武松是弟弟,自然可以称为二郎了;另一个是“行者”,行者的称呼,和武松的出家身份有关,这也是一种佛门的叫法;再者就是武都头,当武松景阳冈打虎之后,被县令任命为都头,由此“武都头”的名号也不胫而走。

问题是,县衙里的都头,其官职有多大呢?我们先来看“都头”这一职务的由来。

都头这一官职职务,最早起源于唐代。《新唐书·兵志》上的记载表明,唐末黄巢大起义时,为了抵御起义军的进攻,唐代第一次出现了都头这样的职务,一个都头可以统率一千左右的士兵。

而到了宋代,都头这一官职所统率的兵马数量,出现了断崖式的下跌。一个都头,只能统率一百人左右的兵马。当时的规定是,每五百人为一营,头目被称作为指挥使,一个指挥使下辖五个都头,所以推算出一个都头的带兵数量,约为百人左右。

由此可见,都头在中国古代军事建制中,一直是中下级军官的职务称谓。在宋代军营里,还有步兵都头和副都头的称谓。但实际上,都头的称呼,从未正式出现在县一级的行政管理体制上。在《宋代职官表》中,管理一县的治安官员,实际上应为县尉,县尉是除了知县和县丞之外,一县的最高治安管理机构。

既然宋代的县一级行政区划中,没有都头这一官职,为什么施耐庵会在小说中有这样的描述呢?这里面主要和作者的生活背景有关。我们知道,施耐庵生活在元末明初时期,此时期, 都头这一称呼,在军营里面几乎是销声匿迹了,曾经统领上百士兵的都头,这时却降级为维护一村一镇治安的“地方民兵组织”了。所以在写作上,大文豪施耐庵还是有一定的历史知识错误的。

但我们再回到“都头”这一职位上,刚才讲了,武松的都头,是施耐庵的一种虚构,实际上最多算是一个县的县尉而已,这里使用了一个“最多”的词语,是因为武松在小说中仅仅是一个步兵都头,其管理权限,至多算是县尉的一半。那么这样的一个职位,一个月的月薪又是怎样的一个情况呢?

按照宋代的官员俸禄推算,武松都头的职务,大约一个月可以拿到50到60贯钱。那么折算成人民币,又是多少呢?

历史学家常以米价作为衡量各个王朝物价的高低变化状况。在宋代,一贯钱可以买上一石(dàn)米。“石”是古代的计量单位,在宋朝,一石约等于60公斤大米,按现在的米价六元一公斤计算,一贯的价钱约为360元,50贯就是18000元,60贯就是21600元。这样看来,宋代的工资真有那么高吗?

北宋时期,虽然军事实力弱小,但经济发展的势头却非常不错,属于国富民强的一个历史阶段。名臣包拯的工资有人核算过,大约一年为千万元以上,那么作为一个县级的治安官,年薪一二十万,自然也说的过去。

世纪恒通在线总结:《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著(青少版)现已成为小学生统编教材指定必读名著。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或者点击我们的主页查看更多有趣的知识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