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以下是两首与端午相关的古诗及其解释:,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端午古诗全文及解释?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古诗全文及解释

端午古诗全文及解释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内涵的节日。以下是两首与端午相关的古诗及其解释:

1. 《端午》(唐代杜甫)

粽飘香采五色,麦贱如留滞。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系蒲为箨,耻言人多泪!沾衣可愿,此身长想飞。

解释:这首诗描绘了端午时期制作粽子、穿戴华丽服装等场景,并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美好生活的怀念。其中,“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意思是说就算没有华丽服装也不要紧,只要能够跟朋友们一起欢度佳节即可;“系蒲为箨”则指用蒲草编成粽子皮;“沾衣可愿”则表示希望自己能够在比赛中得到胜利并被龙船上溅起来的水花所浸染。

2.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解释:虽然这首诗并非专门写给端午节的,但其中提到了关于屈原和龙船竞渡等元素。整个诗篇以回忆往事为主题,在描述过去十年间经历种种疾苦后仍未能摆脱心头挥之不去的情感。其中,“千里孤坟”指屈原墓地;“尘满面、鬓如霜”形容主人公已经老态龙钟。“纵使相逢应不识”,则暗示时间流转变幻万千,在时光长河中我们可能会失去许多东西或者遇见陌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