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的技术变革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需要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方式,以适应新的挑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的专业性在于)

教师是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快速的技术变革对教师这一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教师需要学习新的技能、知识和工作方式,以适应新的挑战。

尽管如此,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发现,教师职业是最不可能实现自动化的职业之一。究其原因,在于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独特性和互动性。

育人的教育本质永不改变

无论技术怎么更新换代,时代怎么变迁,教育的本质继续长存。职业的专业性并不是由其专业知识所决定的,而是由专业伦理和本质决定的。比如,医护人员的工作本质和职业伦理是“救死扶伤”,甚至还要能够“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医护人员的专业性体现在“仁心、仁术”。

教育的本质,一言蔽之就是“教书育人”。教书容易,然而育人不易。一个孩子从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需要经过复杂、长期的过程。“复杂”和“长期”两个词一旦结合,就变成了“艰难”,也体现了教师的专业性。流水线上的工人可以机械地按照流程生产统一的产品,但是教师不行,他们面对的是“人”,只有从“人”的角度审视教育,才能深刻把握教师的专业性:每一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复杂的、独特的个体,是思想、知识、身体、灵魂的结合体,绝不仅仅是知识的接收器。

学生是成长和发展中的人,他们是不完美的。教育是“迷恋他人成长”的事业,教师要帮助学生努力“趋全”“趋美”,始终向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努力,追求真善美。

对教师来说,未来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就在我们今天教室里孩子的一张张脸上。我们应该明白他们的未来是什么,怎样才能帮助他们面对未来的挑战……

优秀教师是伟大设计者

从人类的历史上看,教学可以简化为两个问题——什么是值得理解的?教师如何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第一个问题是关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教什么;第二个问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如何教。后者的教学专业性要求更高。

传统的课堂教学一直是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这样的方式无须过多的艺术和方法,弱化了教师的专业性。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所提供的知识远远多于教师所知道的。如果教师仅仅提供知识的话,那专业性和独特性就无从谈起。

以前有句话很流行:“要想给孩子一杯水,教师自己先要有一桶水。”然而,互联网时代下的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还要有把桶里的水引到杯子里的“引渠”,这个“引渠”是方向,是方法,是策略。

学生在课堂上成长的标志之一是生成学习结果。教师不同的学习结果观或目标观会导向不同的教学方法、路径和过程。如果教师认为知识是学习结果的话,那他只是讲解、传授,要求学生听讲、做笔记而已。如果教师认为能力是学习结果的话,那他的任务就是指导、评价和反馈,学生相应的任务就是探究、建构和展示。其中,教师的“设计”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学者都是杰出的设计师,会根据学情和课程标准精心设计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评价任务等。作为设计师,教师还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征帮助他们规划学习路径。当“设计”成为教师的专业追求和特性时,他们就会转变单一的讲解接受方式,让学生运用合作学习等方式,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塑造学习和生活经验,并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知识、建构知识、提升素养。

教学研究提升专业品质

从本质上说,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需要实践智慧。

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根据学情、课程标准等预先设计的“自己应该教什么和不该教什么”,与走进课堂后发现的“学生会什么和不会什么”并不是一回事儿。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之一在于他们拥有实践智慧,他们对眼前的教育活动有着方向性觉察,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效引导学生朝着这样的方向努力,能够将知识与能力转化得游刃有余。他们能够评价自己对学习者的影响,将自己的理解应用到实践中,确保所教的内容对学习者是有意义的,能够合理使用反馈和评估,并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干预和指导。

实践智慧离不开扎实的学科知识和澄澈的学科素养,更离不开对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关注、反思。这样的关注和反思本质上是一种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性的具体体现,他们要研究学习者什么样,以及他们的成长是怎样的过程,寻找如何更有效地支持学习者成长的方法。

教学研究是教师专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教师成长的必要途径之一。教学研究深层次体现为一种专业自觉,对教学能够主动作为、主动探索,具有自我觉悟和自我成长的力量。

有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难题,并不是放弃或埋怨,而是试着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慢慢地就会生成教育智慧;也有的教师对某一领域或主题持续研究,不断实践和完善,久久为功,在这个领域成了专家……

教学研究本质上是不断否定和创新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成长和进步的过程,更是教师专业性不可或缺的内核。

终身学习保持专业新鲜度

北京史家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欢曾说:“只有教师好好学习,学生才能天天向上。只有教师好好学习,教育才能天天向上。”这句话将教师的专业特点讲得生动形象、通透明了。教师只有大学象牙塔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到了真实教育场景中遇到实实在在的问题,再回到经典中去“充电”,才能悟得更加透彻,用得更加有效。

更何况,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新知识层出不穷,教师只有坚持更新知识结构,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感,才不会落后于时代。教师的终身学习不仅是自身生命保鲜的方式,也是课堂教学保鲜和创新的保障,这样,专业性才能进一步增强。

教师对学习的执着和坚持,还有一个功能就是“以身教人”。学生的成长不仅在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在于教师的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学生正是在对他人的模仿和学习过程中慢慢成长起来的,要想让学生始终对学习和生活充满好奇、追求真知,教师的自身学习是最好的教材。

(作者系上海市进才中学东校校长)

《中国教师报》2022年03月16日第11版

作者:郑 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