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马斯克把3亿多的火箭炸成了史上最贵的烟花,今年,他又说出“2021年人类要真正开启无人驾驶的日子!”的豪言,哪知前脚最新版本的自驾FSD系统实测一塌糊涂,后脚国内外幽灵驾驶事故频发,结果不言而喻……

不过尽管特斯拉屡次因为被现实“打脸”,但自动驾驶研发的意义却是毋庸置疑的。在近日的上海车展,极狐阿尔法S华为HI版在闹市区无保护路段实现无干预自动驾驶,威龙W6的L4无人驾驶系统的自主寻径泊车,ET7、P5(蔚来、小鹏)搭载激光雷达升级L3等一系列惊艳的自动驾驶技术,让人们开始憧憬着赛博朋克时代的到来……

日本火车自动驾驶原理(据说这项技术十年后会让所有司机)(1)

火热的市场上,BUG依旧存在

自动驾驶这盘“珍珑棋局”,百年间吸引过无数科学界、商界甚至军方英雄入局切磋。

早在1925年,美国工程师弗朗西斯·霍迪尼用无线电遥控汽车在百老汇大街上巡游;到上世纪末,在美国、德国和日本,第一次自动控制下的越野旅行被记录在案;之后,美国国防部下属DARPA则在2004年、2005年和2007年举办三届世界自动驾驶汽车长距离比赛……

如今,中国5G技术的成熟和规模化应用,使得数据传输有了更加可靠的底层保障,数据传输能力的提升,也给技术突破提供了极大支持。因此,华为、小米、富士康、百度等越来越多中国的科技公司纷纷入局自动驾驶技术的系统研发甚至造车赛道。

但自动驾驶车辆何时能真正实现量产并涌向街头,从目前的驾驶体验来看,自动驾驶技术bug就像一门“玄学”,仍有不少问题需要去克服。

玄学一:识别空气障碍物

当你开启自动驾驶行驶在隧道里时,明明你前后左右都没有车,可是,系统导航仍然不停地提示你,在你的左后方2米处有东西……

玄学二:刹车失灵

如果你正匀速在高速路上自动驾驶,车辆却突然自己点个刹,如果你面前出现障碍物避让不及,刹车却突然踩不动了……

玄学三:无人驾驶模式切换失误

自动驾驶系统在开启之前会识别、监测该路段是否具备自驾模式的路况条件,如果这个功能出了bug,就会真的引来“阿飘驾驶”,就像美国日前的汽车撞树起火事件,调查结果竟然是没有驾驶座椅。

日本火车自动驾驶原理(据说这项技术十年后会让所有司机)(2)

诸如此类的“玄学问题”直接关系着驾乘人员的生命安全,那么,真正能让消费者完全放心解放双手的自动驾驶,到底何时才能到来?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要对自动驾驶技术有一定的了解。

想要落地却并不容易的“自动驾驶技术”

自动驾驶技术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其基本原理是通过传感器和摄像头,搜集道路信息,利用车载电脑处理加工信息和数据,通过一套算法推导出指令,然后传感到终端系统上,做出一些动作。

在硬软件的选择、开发上,自动驾驶技术的硬件主要包括控制器与汽车底盘沟通信息的专门语言CAN卡,全球定位系统GPS和惯性测试单元IMU,视觉、激光、雷达等方面的传感器。软件则是对信息的采集、处理、融合和正确指令。

而在车型选择上,有一句话可以简单概括自动驾驶技术的选车标准,即电动车未必是智能汽车,但是智能汽车的前提一定是电来驱动,因为自动驾驶系统耗电量高,所以混动和纯电动车作为载体优势明显。

目前国家工信部已出台了我国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国家标准,将自动驾驶的等级划分为L0级到L5级。目前市面上大多是L2级别的自动驾驶辅助,而即使是到了L3级别,也依然是系统 驾驶员的组合。

因此,未来自动驾驶技术是否能落地,L4级别以上的车是否量产,既考验工程师在组装系统时,对各传感器性能边界的认知、选择及成本控制等能力,也考验研发是否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等。

日本火车自动驾驶原理(据说这项技术十年后会让所有司机)(3)

自动驾驶的美好愿景

在自动驾驶技术真正落地之时,或许当你被堵在北京环线的高架桥上,一键启动自动驾驶,就能彻底解放你的双手双脚;或许当你到了停车场着急见客户时,你只需悠然的下车,让汽车自动识别停车位路线,从容停车,一步到位。

在车联网的乌托邦世界里,每一辆汽车都是自动驾驶模式,车载传感器会将陆地所有信息整合,路上没有指示牌、信号灯,一切都由车联网的云端计算控制。人们也不用再购买私家车,走在路上随便就能拦下一辆车,不用担心拥堵,随心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也不用担心会发生事故,所有交通行为都由数据测算,任何风险都在可控范围内。

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实现的那一天,也意味着道路上全部是新能源汽车,这无疑将大大减少碳排放,促进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如今市场对自动驾驶技术仍有质疑之声,技术的落地也尚处在不断探索中,但任何一项有益于人类社会进步的新技术、新发明,都伴随着无数的争议和试错,而不断地修改与试验也将推动着技术的进一步革新,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亦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