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朋友来金华市区旅游

古子城一定是不错的选择。

这里现存遗址古迹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让我们能够追忆

曾经的生活根脉、文化积淀

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生活在金华的点点滴滴

给宋韵文化添上了

神秘面纱

下面

让我们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

金华度假之旅(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1)

燕方归酒店由一栋清代中期的两进木结构大宅和一个始建于70年代的院落组成,两者在风格上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据说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大房子是清代的一个状元府第,待会儿要带大家去参观的隔壁院落,也历经了私塾、考寓、学堂和特殊学校的嬗变,他们各自都带有着强烈的文化符号。燕方归创立之初,正是看中了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文化根脉。

燕方归处在金华古子城的东南角,迎面就是联通金华江南江北的洪济桥,来来往往与两岸之间的市民和游客很容易就能够看到燕方归。与燕方归隔街相望的是金华的地标建筑万佛塔,每到夜晚,燕方归就会沐浴在万佛塔的佛光普照之中。

在这样一个独具特色的地方,如何打造这家酒店,颇费了老板一番心思。老板是一个浪漫的人,他和夫人是大学的同班同学,毕业后经历了房地产开发、百货商场和专业市场的经营,后来又涉足餐饮连锁、古玩艺术品经营。他一直在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业态,才能将自己的事业、特长、兴趣爱好以及爱情、家庭、幸福,这么多的元素结合在一起。想来想去,他决定要做一个自己心目中期待的特色文化酒店。

金华度假之旅(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2)

要讲文化,从古至今,唐宋文化无疑是中华文化的巅峰,尤其是宋代,政治、经济、科技、文化都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水平。而且南宋王朝迁都临安,作为帝都所在地,浙江不可避免深深地受到了宋文化的影响,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丽泽书院就坐落在金华山,人杰辈出。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金华的点点滴滴,更是给这种宋韵文化添上了津津乐道的神秘面纱。

对,就做宋韵文化酒店!但怎么做呢?老板请来了朋友、专家、政府官员组成了咨询顾问团,大家就从取名开始,好不热闹,据说取了好几百个,最后投票定下了“燕方归”这个众望所归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很有一些大俗大雅的味道,特别是一个“归”字,将所有的情结和内涵都落在了“家”的概念上,让人回味无穷。再好的文化都需要有一个落脚点,而“家”是最好的载体,这就是宋韵•家文化酒店的定位来由。

金华度假之旅(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3)

定了位以后,就要考虑如何呈现。在老板的心目中要同时考虑三条线索:一是建筑的布局、陈设,要打造具有宋韵文化的物理空间;二是要传达出宋韵文化所保留下来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三是要继承和发扬宋韵文化所展示的精神高度以及对后世的影响力。而且这三者之间要穿插交错、融会贯通,不能生搬硬套、食古不化。

徽派建筑和其中的代表性工艺徽派砖雕、令人回味无穷的江南园林都是从宋代开始逐步兴盛和发展起来的,到明清发展到了巅峰。因此,燕方归别无选择的使用了它们两者结合,很幸运,这种结合在燕方归很成功,建成后的燕方归获得了浙江省建设厅颁发的“金奖园林工程”称号。接着,我们一起去参观燕方归别具宋韵文化特色的角角落落。

金华度假之旅(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4)

这是燕方归的正门入口,这里按照中国传统正堂的布置,有条案、八仙桌、花几,条案上摆设古钟、花瓶、镜子,意寓着终身平静。最具特色的是上方这福由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朱长虹书写的《燕方归赋》,由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四位知名老教授斧正,把燕方归的特点、发心、美景以及对美好的想象描绘得淋漓尽致。

这里是仿照宋代私塾布置的学堂,在普通人的印象中,宋代是一个“文兴武弱”的朝代,皇帝都喜欢舞文弄墨、当木匠,没错,宋代就是这么一个奇葩的朝代。都说文化要从娃娃抓起,古人也不例外,所以宋代的私塾非常兴盛。我们特意从全国各地找来了这些古旧书桌凳,并依照浙东学派各位先贤的名字,给每张书桌命了名。坐在这些书桌上看书的人,可以得到燕方归免费的茶水供应。

下面我们就开始进入了古人用膳的所在,这个包厢取名沧浪,借的是苏州园林代表作沧浪亭的名,我们按照韩熙载夜宴图所描绘的场景,布置了喝茶聊天的地方。餐具、菜谱也采用了宋人喜欢的一些菜式和点心,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和浙江、金华都有很大关系的东坡肉。相信东坡肉的来由大家都不陌生了,但在我们这里,它叫“清照红烧肉”,并且配之以“明诚馒头”。李清照是一个奇女子,据说才艺色赌酒五绝。她在金华离这不远的酒坊巷住了数年,留下来很多脍炙人口的好诗词,比如说《八咏楼》“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予后人愁,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还有《武陵春》“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传说李清照好酒,经常喝得酩酊大醉,然后喜欢用金华酒来烹调大块的红烧肉,奇香无比。这就是我们燕方归独具特色的清照红烧肉的来由,它用金华独有的熊猫猪“两头乌”和多年陈金华酒精心烹饪而成,搭配上以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名字命名的明诚老面馒头:掰开馒头,把红烧肉夹在中间,捏一捏,让两者合而为一,吃起来特别鲜美有嚼劲,不禁让人想起当年爱情的味道!

金华度假之旅(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5)

穿过这条长长的长廊,我们即将进入燕方归的内院部分。这条长廊韵味十足:远远我们就能看见长廊的尽头有一幅画,其实它并不是真画,而是园林景观中的漏窗,和后面的景观交织在一起,就变成为一幅精美的画,漏窗则化身为画框。往这边看,水面波光粼粼,水中锦鳞游泳,这里的水清澈而宁静,似乎没有沾染一点点尘世的喧嚣。

水是园林的灵魂,做水系不难,难在干净、透彻、有自己的气质。再往远看,是徽派建筑的楼阁轩廊、庭院假山,它们掩映在一片苍翠之中,俨然是都市中藏着的一个世外桃源。无论是园林还是徽派建筑,都兴盛于宋代,它们都带有深深的宋文化的影子。长廊的一侧,我们更是采用了宋代典型的艺术表现形式--团扇,经过中央美院一众老师学生的共同创作,将金华脍炙人口的历史文化故事在团扇之上一一铺陈开来。中间的砖雕是徽派大师原创的“婺剧观戏图”,婺剧是徽戏的南派分支,俗称南戏。230多年前,徽班进京诞生了京剧,但是京剧并没有帮助振兴徽戏,反而由于京剧过于强大,当这种艺术形式倒灌回徽州后直接把徽戏消灭了。而南戏因为离开了徽州,意外得到了很好地保存和发展,所以梅兰芳先生曾经说过:“京剧如果要寻根,恐怕要到婺剧里面去找。”

金华度假之旅(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6)

走进前厅,迎面看到的是西泠印社社员、著名书画艺术家吴伟山先生的八尺大作“苍松迎客”,配写的书联是“旧书细读犹多味,佳客能来不费招”。“旧书”意寓着传统文化,多读、多品、多学,我们就能够把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代代传承下去,就不需要化费心思去招揽顾客。

顾客只会被产品和服务所吸引,不会被你的吆喝所吸引,做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这也符合现代经营的理念。前厅右侧的布置是仿照宋代文人聚会品茶的场景,这些布景的家具都出自香港著名新中式设计师黄建辉之手,属于“宋院南禅”品牌。我们知道宋代是一个从席地而坐到慢慢坐上高凳的过渡时期,所以这个时期的坐具大多是一种半高的凳椅或墩子,看来颇具欣赏性,现在的日式家具很大程度上保留了我们宋代家具的风格。

宋代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留下的最重要的文化瑰宝就是“宋时四雅”,下面让我们移步四雅堂。所谓四雅就是点茶、焚香、插花、挂画,其中,点茶是最有意思的。宋代的点茶很像今天咖啡的冲泡和拉花工艺,先将茶饼碾成粉末,越细越好,然后把茶水冲泡到粉末中,用一个独特的茶刷不断的击打茶水,直至泛起白色的泡沫,泡沫越白越高越好,然后用不同颜色的茶粉在泡沫上描上花卉或文字,一杯茶就算点好了。

焚香也需要用独特的器具,香炉、香模和高级的香粉,用来在香炉内呈现不同的形状,点燃后,用幽幽的香来制造高雅的氛围。宋人极重视生活情调,这在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和文化作品中便能展露无遗。哪怕是国破家亡,偏安一隅,来到了杭州,也依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所以插花挂画之类的风流雅事,自然少不了宋人影子的。下一步,燕方归准备把四雅堂建成一个所有住店客人在固定时间(19:30~21:00)都能够来品茗、鉴赏、交流,类似星级酒店行政酒廊的场所,进一步增强客人在下榻燕方归过程中的幸福感和收获感。

二楼的连廊是我们展示宋文化的一个打卡点。在这里,我们可以卸下生活中的重重铠甲,穿越到800年多前,穿上宋服,席地而坐。你可以有“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狂想,也可以有“粉面半遮藏妩媚,朱唇微启掩娇羞”自恋,“咔嚓”!留影一张,可以回味半晌。还不过瘾,就去拖来自己的另一半,拐个弯,我们就可以看到里面布置的宋代婚房。这里的婚床用的是江南民间独具传奇色彩的古董千工床,除了婚房布置得温馨浪漫,关键是到了这里你才会知道“红男绿女”是怎么回事?

金华度假之旅(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7)

还有另一个打卡点是三楼的“观景台”,这里是万佛塔的最佳观景位。站在观景处,几乎看不到现代建筑的影子,雄姿挺拔的塔身和周围的建筑、景观毫无违和地融合在一起。时任金华市委书记的陈龙看了这里的景观后说:“未来的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地平线,还要看天际线”,可见这里的天际线之美。王勃笔下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想来亦不过如此。一到夜晚,这里更是会让你感受到万佛塔的佛光普照,所有看过夜景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那就是温暖到、感动到自己了,有人甚至热泪盈眶。

金华度假之旅(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8)

最后,我们来参观一下按照词牌名列出的八个特色主题房。所有的主题房,我们都甄选了一首有代表性的词,用不同的形式展现在客房内,我们希望得到所有的贵客与我们的互动,假如你们能将所住房间的词牌名和词背诵下来,离开的时候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奖励,而且这些获奖的贵客还可以通过季度摇奖,有机会成为燕方归的终身贵宾。

金华度假之旅(移步燕方归一探芳华)(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