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年叫“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流行于四川省理县、茂县、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23个乡镇的羌族聚居地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流传着千年古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流传着千年古忆(流传数千年的古老)

流传着千年古忆

羌年习俗的简介

羌年叫“日麦节”(羌历年),也叫“羌历新年”、“过小年”“丰收节”等,流行于四川省理县、茂县、汶川县、北川羌族自治县23个乡镇的羌族聚居地的传统节日,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同时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羌年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祝活动。节日期间,羌族人民祭拜天神、祈祷繁荣,在释比(神父)的细心指引下,村民们身着节日盛装,举行庄严的祭山仪式,杀羊祭神。然后,村民们会在释比的带领下,跳皮鼓舞和萨朗舞。活动期间,释比吟唱羌族的传统史诗,人们则唱歌、喝酒,尽情欢乐。新年之夜,每个家庭的一家之主会主持祭拜仪式,献祭品和供品。

羌年习俗的起源传说

羌年的来历已不可考证,相传于先秦时期已经形成,据说来源于一个美丽的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天底下有座山是和天连在一起的。地上的人可以爬到天上去,天上的人可以跑到地上来。

有一天,天神木比塔的小女儿木姐珠跑到地上来玩,不巧遇到一只老虎,木姐珠吓得惊叫起来,危机时刻,正在放羊的羌族小伙子斗安珠打死了老虎,救了木姐珠,回到天上后,木姐珠请求父亲把自己许配给斗安珠,谁知天神故意刁难斗安珠,说只有砍完九十九座山上的树,种完九十九座山上的玉米才可以娶木姐珠,结果在火神、风神、雨神的帮助下,斗安珠用了三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天神无奈只好答应了这门亲事。木姐珠临行时,父母给了她树种、粮食和牲畜作陪嫁,来到凡间后,她就把出嫁时父母赠送的树种、粮种种植在山野田园,把牲畜放入草地,到了秋天,树种很快就长成了森林,粮种带来了五谷丰收,畜禽也生长兴旺,人类繁荣昌盛,大地一片生机。木姐珠为了感谢父母恩惠,就在农历十月初一这一天把丰收的果实、粮食、牲畜摆在原野祭祀上天,表达心中的感恩情怀,以后在每一年的农历十月初一都要举行相同的仪式。从此以后,羌族人民就把这一天作为自己的节日。

羌年习俗的活动过程

羌年的仪式过程主要包括“还愿敬神”和“吃筵席”两个阶段,十月初一之前,整个羌寨就充满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活动有祭天神、祭牛神,以祝祭降福、禳灾庆吉。祭天神、祭牛神有一天集体祭礼,同时各户还要各自祭祀礼拜,还要饮酒、轮流宴客(以寨为单位),跳沙朗舞,举行各种欢庆活动。

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还要用荞麦粉做成一种馅为肉丁豆腐的荞面饺,有的还要用面粉做成牛、羊、马、鸡等形状不同的动物作为祭品。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次日,设家宴,请已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