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鄙卑敝仆窃微,伏惟陨首结草谨。

家大舍小令外人,谦恭有礼受教化。

殷序周庠到太学,三教九流出圣人。

国子监归祭酒管,博士教授是学官。

三纲定位君父夫,五常仁义礼智信。

孝悌忠义树家风,齐家治国平天下。

古代文化趣味常识大全 古代文化常识歌诀(1)

结草报恩

谦称:表示谦虚的自称。,谦称自己不聪明。,谦称自己学识浅薄。,谦称自己或自己的事物不好。,谦称自己身份低微。,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伏惟:表示伏在地上想,下对上陈述时的表敬之辞,多用于奏疏或信函。谓念及,想到。《陈情事表》:"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陨首结草:陨首,头落地,掉脑袋。《陈情表》"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意思是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

家大舍小令外人:称呼自己的亲属用谦称,比自己辈分高或年长的用"家",如"家父""家母"等,比自己辈分低或年幼的用"舍",如"舍弟""舍侄"等,称呼对方的亲属一般用"令",如"令尊""令爱"等。

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商代称学校为"序",周称"庠"。

太学: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国子监领导是祭酒。

三教九流:"三教"指儒、佛、道三教。"九流"指先秦至汉初的九大学术流派。分别为:儒家、阴阳家、道家、法家、农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另外"九流"也指"上中下"三等人,成语"三教九流"指各种人。

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

孝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