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斯宝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有人因此把它解读成“很容易”,这显然不对书记引用这句话,其实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智慧,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治大国若烹小鲜和伊尹的关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治大国若烹小鲜和伊尹的关系(治大国若烹小鲜)

治大国若烹小鲜和伊尹的关系

吴斯宝

2013年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字面意思是:治理大国就像烹调美味的小菜一样。有人因此把它解读成“很容易”,这显然不对。书记引用这句话,其实蕴含着中华民族独有的治国理政经验与智慧。

治国理政要像“烹小鲜”一样适时宜。孟子说:“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可见“烹小鲜”要就地取材、合时而食。引申到今天的治国理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改革开放,统筹国情,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要合乎历史发展之潮流、社会进步之规律、文明演进之大势,稳步推进实现“中国梦”,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治国理政要像“烹小鲜”一样保原味。中国饮食向来讲究色、香、味俱全,孔子有“色恶不食”“臭恶不食”之忌。可见“烹小鲜”要重视保留食材的鲜味。引申到治国理政上,就是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做到保持本质永不褪色。如果我们腐化变色,甚至失色而恶,就会辜负人民殷切的期盼。

治国理政要像“烹小鲜”一样控火候。《吕氏春秋》上说:“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可见“烹小鲜”讲究掌握火候,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弛懈怠。引申到治国理政上,就是要遵循规律,既要有危机感和使命感,又不能好大喜功、急躁冒进。现阶段,改革进入了深水期,凡是制定新的法律政策,都要掌握好“火候”,不能因急功近利而偏离了实际,不能为急于求成而罔顾了民意,做到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乱作为,而是适度而为。

治国理政要像“烹小鲜”一样不折腾。《诗经》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引申到治国理政上,就是不乱折腾,路线方针、法律政策不搞繁而多变,不可劳民伤财,更不可动摇社稷国本,而要尽可能地减少动荡。用书记的话讲就是:“中国这条大船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简政与放权,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前者是“有所为”,后者是“有所不为”。书记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要我们把握好改革开放的“度”,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者单位:瓯海区公安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