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社”是黎平县龙额一带侗族群众纪念“社神”木阿点龙的传统民俗相传古时侗乡有一位著名厨师叫木阿点龙,能做一手好菜一次皇帝南巡,得知此人后,即令其跟随进京做御厨一日,皇帝寿辰,大摆筵席席间,皇上问“世上什么最好吃?”来客各有所好,有的讲猪肝马肺最好吃,有的讲山珍海味为上菜,有的见皇上吃什么就说什么好吃,只有木阿点龙心直口快,说世上只有盐最好吃,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沙地镇春节风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沙地镇春节风俗(黎平赶社节)

沙地镇春节风俗

赶社”是黎平县龙额一带侗族群众纪念“社神”木阿点龙的传统民俗。相传古时侗乡有一位著名厨师叫木阿点龙,能做一手好菜。一次皇帝南巡,得知此人后,即令其跟随进京做御厨。一日,皇帝寿辰,大摆筵席。席间,皇上问“世上什么最好吃?”来客各有所好,有的讲猪肝马肺最好吃,有的讲山珍海味为上菜,有的见皇上吃什么就说什么好吃,只有木阿点龙心直口快,说世上只有盐最好吃。

皇帝令人取来一尝,顿时眉头紧皱,咸不堪言,认为木阿点龙是有意让自己出丑,勃然大怒,下令将木阿点龙推出去斩首。

木阿点龙的一位朋友暗自决定要为朋友伸冤。这天在做晚宴时他故意不在菜里放盐。宴席上,由于几个菜里没盐无味,客人们都不喜欢吃。皇帝见此大声斥问:“今晚的菜怎么没有中午的做得好吃?”木阿点龙的朋友说:“午饭时,木阿点龙因说了盐巴最好吃,皇上将他杀了,所以今晚做菜时小人一点盐巴都不敢放。”皇帝听了恍然大悟,后悔自己错杀了无辜,于是追赦木阿点龙无罪,追封为“厨神”,予以厚葬,并规定这一天(立春后的第五个戊日)为木阿点龙的祭祀之日,并下旨令木阿点龙家乡的一位姚姓长者专司此事。

在龙额一带侗寨,人们把木阿点龙称为“社神”,把他遇难的日子称为“社日”,以“赶社”“捞社”“吃社”的形式加以纪念。

龙额侗寨十分重视社日活动。节前要杀猪宰羊,上山打用来制作社饭的植物,作为社饭染色的必备材料。“社日”的饭菜均是前一日做好,至期请木阿点龙和祖母以及媳妇三人回乡团聚,并求他们保佑侗家消灾免难,人畜平安,五谷丰登。“社饭菜”调味均偏重,饭前喝点盐水,表示不忘木阿点龙的教诲:“不可一日缺盐。”又因木阿点龙是被刀错杀的,所以这一天侗家均禁用刀器,连作菜时不能用刀切,而代之以剪刀,以纪念无辜的木阿点龙。但如今已有所改变。

“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田坝或放牧坪,作为社场。每年到这一天,“四脚牛”“六洞”及与广西毗邻的福禄一带方圆数十里侗寨以及湖南等地的万余名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来“赶社”,参加节日的各种活动。

最有趣的是,赶社当天,村里统一制作社饭和红蛋,分发给全村参加赶社的新生幼儿。年轻媳妇盛装打扮,背上自己的小宝宝,去领取社饭和红蛋,然后大家排成长龙,手提社饭,欢欢喜喜,有说有笑参加赶社游行,成为节日里侗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游行结束后,大家来到在村边的稻田参加捞社鱼。这是活动中最隆重最热闹的环节。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甚至还有不少游客,纷纷加入捞社鱼活动中,有的男子穿着打扮怪异,脸上涂抹锅灰,衣衫褴褛,扮着鬼脸,让人忍俊不禁。大家手拿鱼篓、鱼网,蜂拥涌入稻田里,捞呀,跳呀,跑呀,你追我敢,打水仗,争捞鱼,谁捞到鱼后,大家一同赶上去抢,然后又把鱼抛掷进田里,再捞。整个过程场面欢乐,欢呼嬉笑不断。谁捞到鱼王,就对谁进行奖励。

晚上,当地群众盛情邀请外来客人到家中做客吃“社饭”,喝酒吃肉,其乐融融。之后,在鼓楼、花桥上对唱河歌,让侗寨的夜晚沉浸在歌声的海洋里,沉浸在新时代侗族同胞的幸福生活里。

如今,赶社节已成为龙额当地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