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冠疫情之前的几年时间里,我一直在以俄罗斯为主的东欧、北欧地区做进出口贸易的工作,在那段时间里,我每年都要在俄罗斯驻上几个月,所以时间久了,对于俄罗斯的一些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就有所了解。
俄罗斯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不是一篇小短文能够解决的,今天我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说说俄罗斯的巧克力的故事。
在去俄罗斯之前,我和大家一样,对于巧克力的了解也仅限于国内各种广告上面的印象,实际上几乎不怎么吃巧克力,可能也就是吃蛋糕的时候,或者吃各种饼干的时候,有一点巧克力成分在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印象,原来乌克兰有一个总统,名字叫波罗申科,就是巧克力大王,是乌克兰的大富豪。大家想一想,在一个国家巧克力大王都能成为大富豪、大总统,他们是该多么的喜欢巧克力啊!
有人说你不是说俄罗斯吗,怎么扯到乌克兰身上去了,没错,是说俄罗斯,实际上乌克兰和俄罗斯本是一家,现在分家才三十年,关系弄得挺剑拔弩张。但是他们的消费习惯和饮食习惯基本上是一样的,具有相似性和可比性。
俄罗斯也有巧克力大王,其著名的巧克力就是“大头娃娃”阿伦卡,这个头像的俄罗斯本土品牌巧克力在俄罗斯的各种大型小型超市、小卖店、便利店、加油站等地方,到处都是。
俄罗斯有两种东西和我们国内的不一样,一种是酒,另一种就是巧克力和糖果。这两种东西在俄罗斯的超市各自有一个专门的区域,很多排货架都是酒和巧克力糖果之类的东西,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俄罗斯人们是多么喜欢这两种东西。
不知道其他地方是不是这样,反正我去过的俄罗斯几个城市的超市都基本是这样的布局。不同的是,酒水尤其是烈性酒非常的贵,基本上是国内的三五倍以上,巧克力和糖果巨便宜,是国内价钱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
我们大部分中国人对巧克力消费的很少,以前是因为穷,消费不起,现在即使有钱了,巧克力的消费也不是中国人的重点,即使是年轻人也没有形成消费习惯,大家对巧克力的消费场景基本上限于那么有限的几个场景:情人节、生日聚会、复活节、圣诞节等少数几个洋节,除了这几个洋节之外,我没有看多少年轻人经常性的消费巧克力,年长的就更不用说了。
俄罗斯对巧克力的消费习惯,是初次在俄罗斯工作的头几个月就充分领教了。
前面说了俄罗斯的超市巧克力不但多而且便宜,这是一方面。
我们在俄罗斯办事处的俄国同事,尤其是女同事,每个人包里面都要放好多的巧克力,她们有时候当零食吃,有时候喝茶或者喝咖啡的时候吃上一块,或者直接泡到水里。她们不但自己吃,也送了好多巧克力给我们中国同事吃,可以这样说吧,我在俄罗斯头两个月,吃得巧克力,比我在中国几十年吃的都多。
他们不但吃这种成品巧克力,也就是整块的巧克力,还吃各种巧克力制品。
有些品味的俄罗斯人,也就是有钱有闲的俄罗斯人,要喝上午茶和下午茶,喝茶要配点心,有很多点心就是巧克力做的,还有巧克力糖,直接放在茶水或者咖啡里面喝。
俄罗斯的主食是各种面包,面包里面添加巧克力那就是司空见惯了,也有不加巧克力的面包,他们吃的时候切成片,放在烤箱烤好了,拿出来一大盆巧克力酱,在面包上面抹上厚厚的一层巧克力酱,吃得津津有味。
我在俄罗斯很多俄餐店和俄罗斯朋友家庭用餐的经历来看,巧克力酱的普及程度相当之高,简直达到无处不在的程度。
我看过一个统计资料,俄罗斯年均巧克力消费量在7、8公斤左右,这还是2018年的数据,不知道最近几年有没有变化,但是光看这数据,我们国家就是望尘莫及。那么我们国家人均消费量是多少呢?大约是人均200-300克一年左右,几十倍的差距,我们国家的消费量可以忽略不计。
还有就是我们国人常见的蛋糕、饼干什么的,不但里面有很多巧克力,而且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沾着巧克力酱吃。
如此种种,可见俄罗斯人民对巧克力以及巧克力制品喜好的程度。
不论幼儿,妙龄女郎,中年主妇,蹒跚老太,俄罗斯男女老少通通无法抵御巧克力的诱惑。无怪乎莫斯科大小超市里,甜食货架前永远人满为患。不论恋人情侣或是亲朋好友,相互馈赠礼物时,鲜花和巧克力最为常见,也最受欢迎。
对俄罗斯人而言,巧克力哪怕是负担,也格外甜蜜。的确,身处高纬苦寒之地,在飞雪连天的寒冬,还有什么比窝在暖气充足的家中吃一块巧克力更暖心解忧呢。
那么就会有人有疑问了,俄罗斯人这么喜欢巧克力,是不是市场上也充斥着比利时和瑞士的巧克力呢?
俄罗斯作为一个亲欧的民族,西欧国家的各种商品自然是在俄罗斯市场上攻城略地、大行其道,我们所熟知的雀巢、德芙等巧克力品牌也充斥着俄罗斯的货架。但是,俄罗斯人民更加喜欢的是一种自己的民族品牌,就是“大头娃娃”阿伦卡,据说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他的口味更加符合俄罗斯人的口味,当然价钱更加便宜、亲民,很多俄罗斯人能够消费得起。
和我们中国人消费习惯不同,俄罗斯不但巧克力消费量惊人,而且有其自己独特的口味。首先他们巧克力的糖度比我们高很多,这和俄罗斯人普遍喜欢吃甜食的习惯有关。俄罗斯巧克力通常由纯可可脂制成,口感纯正细腻。
其次是种类繁多。如排块巧克力、炼乳巧克力棒、焦糖巧克力、布丁球、巧克力什锦糖果;口味多样,牛奶、榛果、浆果、咖啡,很多和我们在国内吃得不太一样,有些独特的口味只有在俄罗斯才能够吃到。
比如我们国人喜欢吃的加入各种坚果的巧克力,在俄罗斯就比较少见。
可能很多人知道,巧克力的原料可可粉产自热带,为什么俄罗斯这个最远离热带的国家,民众如此喜欢巧克力,而且形成了固定的消费习惯呢?
在俄罗斯的历史传说中,是源自女皇叶卡捷琳娜时代,女皇从欧洲皇室带来喝热巧克力的习惯,当然就会传到贵族和上层社会,久而久之,逐渐的传到普通民众那里。这种事情,在民间传说一定是和一个名人扯到一起,不但使人容易相信而且便于传播,就像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东坡肉一样,谁知道和苏东坡到底有没有关系?但是这并不重要。
然后,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俄罗斯开始建造巧克力工厂,时间大约是在19世纪中叶。
巧克力工厂并不是很复杂的工厂,但是在一百多年前也并不简单,既然俄罗斯人民这么热爱巧克力,自然会引起官方的重视。
尤其是在前苏联时代,各种物资都短缺,巧克力也就纳入国有经营的范畴。这个行为也就成就了著名的品牌“大头娃娃”阿伦卡。
在上世纪60年代,苏联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又好吃又便宜的巧克力,任务就落到国营的苏联糖果厂身上了。
因为那时候的巧克力味道比较苦,口感不好,糖果厂就开发出了口味良好的配方,并将产品的名字命名为“阿伦卡”。名字有了,还缺乏图像,于是就在全国征集,最后选出的“大头娃娃”相片就是莫斯科一家报纸的摄影师的女儿。
于是在那个年代,这个品牌的巧克力制品,迅速风靡全苏联,并影响到海内外。
我在俄罗斯工作的那几年,每次回国,都会应朋友、同事和同学的要求,带回一大包一大包的巧克力,各种形式的、各种口味的都有,确实便宜,价钱是国内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尤其是俄罗斯产的“阿伦卡”价格就更加亲民了。
像在我们国内市场能够常见到的品牌德芙、雀巢什么的,在俄罗斯也有很多卖的,价钱也比国内便宜一半以上。
到现在为止,我也没有形成吃巧克力的习惯,听喜欢的朋友说,我从俄罗斯带回来的德芙、雀巢这些品牌的巧克力和国内的配方也不一样,就是口味偏甜,有点齁得慌。
据我在俄罗斯做中俄之间外贸的朋友说,随着中国年轻一代对巧克力的接受度越来越高,他们这几年的进口量也越来越多,虽然中国人均消费巧克力还只是俄罗斯的一个零头,但是架不住我们中国人口基数大,只要有一部分喜欢,就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市场。
你喜欢巧克力吗?如果你喜欢,你可以在网上搜一搜俄罗斯的巧克力,就是我文章里面的图片“大头娃娃”阿伦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