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半世浮萍随逝水)(1)


摊破浣溪沙(林下荒苔道韫家)

林下荒苔道韫家①,生怜玉骨委尘沙②。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③。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注释

①林下:幽僻之境,引申为退隐或退隐之处。道韫:谢道韫,东晋诗人,谢安侄女,王凝之之妻。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咏雪而闻名,后世因而称女子的诗才为"咏絮才"。②生怜:可怜。玉骨:清瘦秀丽的身架,多形容女子的体态。③名花:名贵的花,同名花一样的美人。

赏析

这首词饱含伤悼之意,概为亡妻而做。1674年,纳兰性德二十岁时,娶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赐淑人。那时的卢氏刚刚年满十八芳龄,而且史书上记载她是"生而婉娈,性本端庄"。

这样的女子,自然是容若的最爱,夫妻二人婚后的感情十分好,恩恩爱爱,情深意切。可是天妒有情人,在他们结婚三年之后,卢氏便因为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

墨梅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半世浮萍随逝水)(2)

爱妻的去世让容若经受了沉重的精神打击,他此后的词一度都是很消极的,他为卢氏写了很多悼亡词,词中多是流露出哀惋凄楚,不尽的相思之情。可是怀念再多,故去的人也是无法生还,这个惨淡的现实令容若心灰意冷,日子过的如同行尸走肉,只有在他的悼亡词中,还可以看到昔日容若的神采。

在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下,容若写下了这首《浣溪沙》,这首词意境很美,是容若词中的极品之作。词意在晦涩中透着容若独有的淡雅气息,仿佛是幽谷深处开放的兰花,清幽淡雅,品格独特。

词的开篇依然是平铺直叙,直接到来,不过容若用到了一个典故,这个典故是他在词中多次用到的,便是"道蕴家"。所谓的道韫是指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作为才女,谢道韫以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成名,之后许多诗词中便将谢道韫引为典故。

在这首词里,容若写道:"林下荒苔道蕴家" ,"林下"是指幽静僻静的地方,引申为退隐的去处。在幽僻的地方本来是谢道韫的家,可是如今却是荒芜一片了。曾经的女才子而今也是荡然无存,她的居所也在风吹日晒中破败下去。

容若写此,意思是要写出光阴无情。而后一句紧接着写道:"生怜玉骨委尘沙" 。依然是在写谢道韫,她曾经美丽的身影,如今已经是被埋葬在了一片黄沙之中,但实际上,容若是在隐射自己的妻子,曾经美丽温婉的妻子,如今也是双目紧闭,永远离他而去,不再与他相伴了。

墨梅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半世浮萍随逝水)(3)

所以,容若无计可施,只得"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数不清愁绪,便抬头去数黄昏下的乌鸦。容若将自己缅怀亡妻的抑郁心情刻画到了极致。在上片写完景色之后,下片便接着写情。

"半世浮萍随逝水",感慨自己的命运如同浮萍一样,半生的岁月就这样转瞬溜走,容若既是在悼亡妻子,又是在感伤自己。这首词的动人之处在于,他写词并非是纯粹的悼亡,还有写到自己,二者相互结合,更令后人感受到容若与卢氏之间的深厚感情。

墨梅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半世浮萍随逝水)(4)

《摊破浣沙溪》这个词牌,容若用过很多次,但这首词却是其中写的最好的一首之一,林下那僻静之地本是谢道韫的家,如今已是荒苔遍地,可怜那美丽的身影被埋在了一片荒沙之中。这生死离愁无处诉说,只能抬头尽数黄昏归来的乌鸦。半生的命运就如随水漂流的浮萍一样,无情的冷雨,一夜之间便把名花都摧残了。那一缕芳魂是否化为柳絮,终日在天涯飘荡!

极其之美,极其之清冷,极其之动人,下片中的"一宵冷雨葬名花"令人无端的想起了葬花的黛玉,仿佛能够感同身受,看到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悲伤。最后一句"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更是点出这首词的主旨,无论爱的人死去多久,无论她的魂魄飘走多远,爱永远是不能忘怀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