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开始做医生那会儿,隔壁村一医生闹了个大笑话。一个两岁的宝宝高烧,孩子妈妈带孩子去诊所打退烧针。大概是趴在妈妈腿上的孩子跳得太用力,孩子妈妈又没什么经验,医生一个没按住,手里的注射器针头扎到抱孩子的宝妈大腿上。
真正的臀部注射不可能是飞针
农村各村都是沾亲带故,这位宝妈回家一发牢骚,这位前辈一世英名毁于一旦,十里八村都知道他连屁股针都打不准。
农村人有个评价医生水平高低的标准,就是看医生扎静脉针扎得准不准,这位前辈连屁股针都能打偏,可见舆论上有多惨。
屁股那么大,怎么会错过?有的条友可能会奇怪,宝宝的屁股那么大,又不是让医生百步穿杨,离那么近闭着眼睛都能扎中,怎么会偏出来那么多,还给别人扎腿上呢?
臀部肌肉注射首先要避开坐骨神经
其实那位前辈还真是老资格,之所以马失前蹄,是因为别看是简单的肌肉针,讲究还是挺多的:不能太深,否则会扎到骨面损害针头 ;不能太浅,否则会注射到脂肪层,药液无法吸收;不能打偏,否者可能伤到坐骨神经,留下残疾,只能挑血液丰富,厚度适中的肌肉层来注射,才能使药品很好地吸收,避免留一个大疙瘩。
臀中肌是很好的注射位置
医生就像是领导,谁老实欺负谁。屁股那么大,臀大肌皮糙脂肪厚,注射器针头扎不透;臀小肌偷奸耍滑个头小,只有臀中肌大小合适,深度适中,显得老实巴交。所以医生做肌肉注射,打针喜欢打臀中肌。尤其是一两岁的小孩子臀肌不够发达,臀大肌注射容易伤及坐骨神经,一般医生护士都会选择臀中肌。
臀中肌肌肉注射的后遗症2005年左右,国家药监局突然发出了一个通知,要求全国禁止含有苯甲醇的注射液用于儿童肌肉注射,原因是用苯甲醇做臀肌注射可能会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药监局发布通知,禁止苯甲醇用于儿童肌注
屁股上打过青霉素的人都知道,青霉素针注射时,针尖扎进肉里的时候并不是很痛,护士推药时却痛得要命。这是因为以前的青霉素都是青霉素的钾盐,钾离子能刺激神经,引起的疼痛是相当剧烈的。
所以当时会用一种叫苯甲醇的药水来溶解青霉素,这种药水能够减轻病人的疼痛。但是后来发现儿童使用苯甲醇后,臀部肌肉内容易出现坚硬的包块。这种包块由臀部肌肉坏死挛缩形成,不仅会引起疼痛,还会牵拉周围的组织,导致孩子走路时脚尖向外撇成“八字步”,蹲下后膝盖张开成“青蛙腿”,在全国出现多起相关病例后,药监局通知儿童禁用这种药物。
臀肌挛缩症患者症状
现在已经不会给孩子肌肉注射含有苯甲醇的药物了,但肌注每次只能注射那么一丁点药水,反复注射又有损伤肌肉和神经的风险;比较起来既没有口服药物安全方便,也没有静脉滴注效果好,所以现在除了疫苗接种之类的小剂量注射,基本上不太给孩子做肌肉注射了。
当然有些人会觉得是不是因为打点滴比打屁股针挣钱多,医生或者医院才不爱开屁股针的,这个就属于见仁见智了。
打疫苗为什么只打胳膊不打大腿虽然屁股针很少打,但疫苗的注射还是以肌肉注射为主的,只不过是打的都是胳膊上的三角肌。
三角肌是最常用的疫苗接种部位
选三角肌 作为注射点首先是因为三角肌方便,疫苗注射一般药量也不大,三角肌的肌肉块可以承受这种药量,不需要宽衣解带,撸起袖子干打一针就走,简单方便。试想一下,如果新冠新冠疫苗都需要打臀肌,全国这么多人完成注射起码延长三倍的时间才行。
但也有宝妈问我家孩子为什么打疫苗打的是大腿而不是胳膊呢?其实疫苗也是可以打在大腿上的,而且有学者认为越是小婴儿越应该选择大腿作为注射点。因为小婴儿的三角肌发育较差,注射疫苗时药液有可能无法完全注射进入肌肉,容易引起红肿硬结等不良反应,而大腿的股外侧肌相对来说好很多。
小婴儿适合在大腿部位注射疫苗
当然,具体打在什么地方医生会根据药品说明书来决定,毕竟药品说明书才是药品的使用标准。
静脉针打得整个胳膊都是痛痛痛说起来静脉输液针现在算是我们最熟悉的注射方法了,毕竟我们是“输液大国”。当然这个输液大国不是什么好名声,输液能够将足够的药物直接输入体内,治疗效果一级棒,但同时也会给人体带来各种潜在风险,这种风险有时候还挺大。
过度依赖大输液
为了避免把药物搞错,护士在扎针之前会反复核对病人的姓名,疾病等情况,不要觉得护士啰嗦,而应该积极配合,记下他们说的注意事项。我就遇到过问三遍都说不过敏,结果扎上针出现过敏反应,才交代上次也这样的病人,你有什么办法。
输液时不要自己调整滴速,避免活动导致针尖刺透血管壁,有不适或者其他问题马上通知护士。有时液体没某些物质会引起过敏或者输液反应,病人千万不能忍着不说,以免耽误抢救的时间。
护士严格查对患者信息防止差错
有时输液后整个胳膊觉得胀痛难受,尤其是针刺的那根血管更是疼痛肿胀,这种往往是药液刺激血管内壁导致的,可以去药店买一点硫酸镁回家兑上温水,对疼痛的部位做温敷。
当然还是那句话,能吃药不打针,除了疫苗,其他针还是尽量不打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