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看抗战类影视剧的朋友肯定对刺刀不陌生,在影视剧里,当八路军与日寇近距离搏杀时,随着一声“上刺刀”的命令响起,战士们就会将刺刀安装在枪口,接着与日寇展开白刃战。而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受这句话的影响,很多朋友就认为刺刀作为近身拼杀的冷兵器,应该磨得越锋利越好,但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抗战时期最好的刺刀(刺刀为什么不能磨得太锋利)(1)

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刺刀的发展历史。刺刀作为一种配合枪械使用的武器,最早出现在明朝时期。当时我国火器开始发展,军队中开始出现火枪手一职。而这些火枪手平时主要的训练都在枪法上,因此在战场上能与敌人拉开距离还好,一旦被近身就毫无还手之力。

在这种情况下,火枪手为了自保就会在枪口上安装一个铁质枪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刺刀。而之后刺刀在欧洲战场上又有了进一步完善,欧洲人改变了刺刀与枪口的连接方式,从原来直接将刺刀塞在枪口里转变成将刺刀挂在枪口下,而这种下挂的方式后来一直到二战时日军仍然在使用,并且这种方式还解决了装上刺刀后无法射击的弊端。

抗战时期最好的刺刀(刺刀为什么不能磨得太锋利)(2)

来到近代战场上,日本人又对刺刀在战场上运用做出了不少改进。因为日本自古以来都十分崇尚武士道精神,因此在战场上对白刃战有着异于别国军队的热衷。在二战进行到白热化阶段时,日本国内甚至还对青少年开设了一门专门学习刺刀拼杀技术的课程,并为其名曰“铳剑道”。

在日本人对于白刃战近乎偏执的环境下,他们自己的士兵自然也练出了一手极其具有威胁性的拼刺刀技术。在抗战早期时,我军就曾吃过日寇白刃战的亏,甚至当时在近身拼杀时,一个日寇可以独自面对两三个我军战士。但后来自从我军重视起拼刺刀技术并加以专项训练之后,日寇的这种优势就荡然无存了,毕竟真说起拼刺刀,祖宗还是咱们。

抗战时期最好的刺刀(刺刀为什么不能磨得太锋利)(3)

日寇当时不仅重视士兵的刺刀拼杀技术,还很注意制造拼刺刀的时机。为了硬给拼刺刀制造条件,他们还对许多不适合安装刺刀的武器进行了改装,比如当时日军的机枪和冲锋枪上都安装了刺刀,并且还不可自行拆卸,这不仅发挥不出白刃战的优势,还让这些重型武器的射击精度受到了影响,由此也能看出日寇的偏执。

也正因此,当摸清了日寇对于拼刺刀的执着以及他们拼刺刀的套路以后,我军展开了针对性的反制措施。不仅找了专门的教官教导战士们拼刺刀的技巧,还将细节做到了极致,比如说从不把刺刀磨得太过锋利。很多人对这一点不解,认为刺刀难道不是越锋利越好用吗?对于这一点,经历过抗战的老兵解释了其中缘由,说刺刀磨太锋利,自己死得也快。

抗战时期最好的刺刀(刺刀为什么不能磨得太锋利)(4)

首先,当时刺刀刀鞘使用的材料多为皮革所制,但抗战时条件艰苦,因此战士们刀鞘使用的皮革也没有那么厚实,甚至还曾使用木片替代过皮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刺刀磨得太快的话就会割破刀鞘,还可能割伤战士。其次,对于以游击战为主的战士来说,如果刺刀磨得太过锋利,那么在潜伏时可能就会因刀片反光暴露位置,进而造成付出惨重代价。

而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当时我军战士使用的多为国产刺刀,做工跟日寇以及美国人所做得比要粗糙许多。如果将其磨得太过锋利,那么在战斗中一旦与对方的刺刀发生碰撞很容易卷刃,而且这种刀片越磨越薄,磨得太过可能会容易断裂。

抗战时期最好的刺刀(刺刀为什么不能磨得太锋利)(5)

不过时至今日,拼刺刀这种战术在战场上已经没有太大的实用意义了,但解放军仍然将其作为一种培养士兵士气与血性的训练方式。因为我们的军人每当看到刺刀的那一刻 ,就会想起革命年代先辈流过的血,想起那段屈辱的历史,我们也会再次想起革命先辈的功勋与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