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点上方蓝字“铜陵台”快速关注

铜陵市经济转型发展(新华网盛赞铜陵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1)

近日,新华网发布了题为《“绿色转型”看铜陵》的文章,盛赞铜陵“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色转型”的铜陵正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铜陵市经济转型发展(新华网盛赞铜陵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2)

铜陵是安徽沿江五市之一,是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的铜陵,江边厂房连片,烟囱成排,黑烟腾空;装卸码头,绵延几公里,污物满江滩;混浊的江水,泛着黄波黑浪,灰濛濛的天空,晴天也像阴天。市内有个连通长江的天井湖,湖中小岛有口甜水井,“井水不犯河水”的成语即出于此,这里自古以来是风景区。但那时,污水直排湖中,一湖浊水泛白沫,游客罕至。

铜陵市经济转型发展(新华网盛赞铜陵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3)

重污染区变成“生态天堂”

如今,江堤内外已建成绵延数公里的滨江生态公园。沿江的化工、冶炼等几十家企业,全部拆光。江滩上原是货场、煤场、矿石场、沙场,黑漆抹乌一片。现在江堤上下,绿草如茵,花团锦簇,喷泉、沙滩,满是嬉戏的儿童。连码头上一处悬空架设在江滩上的办公区,也被改造成柳荫临窗、一览江景的市民图书馆。

原来罕见游客的天井湖,现在是“岸边花树绿映红,水中锦鲤跃清波,湖畔散步行人密,湖面游船如穿梭”。更令人欣喜的是,在连通天井湖的一段夹江(长江被岛隔开的次航道),被建成国家级淡水豚自然保护区,11头“水中熊猫”江豚在保护区内繁衍生息,可见生态得到修复。

原来臭水沟渠纵横、违章建筑遍布的西湖湿地,现在建成了4.7平方公里的西湖湿地公园。徜徉其间,只见港汊流清波,苇林摇芦花,一阵清风掠过,成群的白鹭从荷池中飞起,仿佛是一幅“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意画。在港汊之间的湖地上,在青青草地间,一片一片的菊花、月季花、郁金香、格桑花,组成了五颜六色的“花海”。这里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六大湿地公园”之一。来自市内外的游客,或全家度假,或恋人结伴,骑着二至四人的观光自行车,在花海、苇林中出没。

太美了,真是太美了!大家赞叹:铜陵市被游客誉为“生态天堂”,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铜陵市经济转型发展(新华网盛赞铜陵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4)

资源枯竭城市如何“绿色转型”的

铜陵是中国的古铜都,市郊铜官山从3500年前就开采铜矿,现资源已枯竭,铜矿石靠外购。这座曾经以铜而兴的城市,铜矿的开采、运输、加工及与铜相关的化工、制造等企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产值一直占据全市工业产值的大头。这些企业兴旺了铜陵,也“污染”了铜陵。

2010年,市委、市政府提出“生态优先,绿色转型”的发展战略,内容涵盖“关停污染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实现节能减排,引领产业高端化、生态化发展”。

从2013年开始,全市关停十多家大企业,其中包括全国知名的拥有18万吨电铜产能的第二冶炼厂,关停两条15万吨硫酸生产线,取缔136家选矿厂(点),关闭石料矿山21家,否决20多个冶炼、化工类污染项目。到2017年,所有企业的工业污水达到全部回收处理后再利用。

一面关、停,一面加快“绿色转型”。2013年以来,全市共实施“绿色转型,生态发展”项目134个,总投资130亿元以上,重点是加速推进千亿铜产业、百亿精细化工、百亿新型建材等特色产业的绿色发展。2017年,全市铜产业主营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还多,但二氧二硫排放下降45%以上。

“水清岸绿产业优”,是如今铜陵的写照。铜陵市已成为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双示范市,安徽独此一市。

铜陵市经济转型发展(新华网盛赞铜陵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5)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是高质量发展之路

“十二五”期间,铜陵以年均4.5%的能源消费增长和年年大幅度下降的污染排放,支撑了年均11%的经济增长,实现了“转型发展”和“节能减排”的双赢。

2013年以来,铜陵市系统规划、滚动实施“产业低碳化、污染减量化、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化”等“绿色发展”项目312个,累计完成投资375.6亿元。

在铜陵市华创新材料有限公司的产品展示室里,薄如蝉翼的锂电铜箔厚度只有6微米,相当于一张纸厚度的十分之一。在铜陵,这样高端、绿色的产业已有一大批。铜陵市已经逐步形成了以铜、化工为主导,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新产业快速发展的经济新格局。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绿色转型”的铜陵正走上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记 者 / 沈祖润

来 源 / 新华网安徽

微信编辑 / 赵轶群

猛戳阅读原文下载APP

铜陵市经济转型发展(新华网盛赞铜陵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6)

还不快来点赞?

铜陵市经济转型发展(新华网盛赞铜陵走绿色转型高质量发展之路)(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