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金句库(公文用典14修养篇)(1)

公文用典的“修养篇”:针对个人素质修养的要求,切入微观场景,以典说“情”,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激励提升人生境界,修养内在素质。包括理想信念、思想品德、读书学习、生活情趣等方面。

01.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

【范文】

“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喜好是一面镜子,正所谓小节见大义,喜好彰品行。譬如,某‬领导干部‬竟然专门安排保姆照看宠物;当家里养的一只乌龟死后,他居然还手抄经文为其超度。有如此喜好沉迷者,很难大节不亏,反之亦然。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过于恋物,为外物所累,只会劳神伤情,积郁难消。在这个意义上讲,寡欲以清心、寡染以清身,方能不断接近生活的本真意义,抵达更纯粹的人生境界。(选自2017年1月24日人民日报论坛《勿让“喜好”奴役心灵

》)

公文金句库(公文用典14修养篇)(2)

【典故出处】

语出北宋欧阳修《有美堂记》,“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这句典故的意思是,看一个人有什么样的爱好,就能够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的爱好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品位。

【典故解读】

《有美堂记》是欧阳修应杭州知县梅清慎写的一篇纪念有美堂的碑记。文中最后两句“梅公清慎,好学君子也。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原是用来表达对有美堂、对梅清慎品德政绩的赞美之情,后来“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这句广为流传,用于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学识、品行。也许一个人的语言和行为可以伪装,但是他的兴趣爱好是不会说谎的,会很诚实地透露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公文金句库(公文用典14修养篇)(3)

【场景应用】

在当代,“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这句典故,常用来告诫党员干部要正确对待自己的兴趣爱好,做到有节有度,把好“爱好关”,谨防兴趣爱好被人利用,成为“糖衣炮弹”腐蚀的突破口。

【范文赏析】

这篇范文的主题就是标题所写“勿让‘喜好’奴役心灵”,文中运用“视其所好,可以知其人焉”这句典故,引出喜好是一面镜子这样的观点,既而指出它可以“照出”一个人的品行,接着又以河北省委原书记周本顺的案例,告诫大家如果喜好把持不住,不加约束和节制,爱好就会变成“恶好”,甚至“贪好”,最终让自己的心灵为物所役。

公文金句库(公文用典14修养篇)(4)

02.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范文】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象破坏党风、社会风气以及党群关系。“上有所好”看似领导干部兴趣爱好等小节小事,却是关乎党心民心的大事要事。少数领导干部的“上有所好”容易被围攻“围猎”,下属或群众的“下必甚焉”容易捧杀官员、败坏风气,影响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消解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选自2021年9月5日人民论坛署名文章《慎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象》)

公文金句库(公文用典14修养篇)(5)

【典故出处】

语出《礼记·缁衣》,“下之事上也,不从其所令,从其所行。上好是物,下必有甚者矣。故上之所好恶,不可不慎也,是民之表也。”

句中典故的意思是,如果居上位的人喜欢某个东西,那么,居下位的人喜欢这个东西的程度一定会更甚。

【典故解读】

《缁衣》是《礼记》第三十三篇,议论主题多在君臣上下关系、君化民之道,以及君子交友之道与言行准则等,这段劝诫高度概括了当时上行下效的政治社会现象。

它告诫为政者,臣下侍奉君长,不是听从君长所下的命令,而是看君长怎么做,臣下就怎么做。如果君长喜欢某个东西,那么臣下一定会更加喜欢。所以,君长对自己喜欢什么或者讨厌什么,不能不格外慎重,因为民众会把君上的行为作为表率。

战国时期的孟子在《孟子·滕文公上》中有言,“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唐纪十八》中也有运用,“夫人之慕名,如水趋下,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意思是,人们羡慕声名的本性,就像水必然向下流一样,居上位的人喜欢什么,居下位的人的喜欢程度一定会超过他们。

公文金句库(公文用典14修养篇)(6)

【场景应用】

在当代,这句典故常用于告诫领导干部要洁身自好,谨言慎行,时时处处严要求、作表率,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正如《之江新语》中所说的一段话,“领导干部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本人的品行和形象,更关系到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对社会风气的形成、对大众生活情趣的培养,具有‘上行下效’的示范功能。”

【范文赏析】

范文的原文标题“慎防'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现象”,以及这段范文的分论点,都是直接引用了这句典故,直接道明“上行下效、上率下行”古已有之,自古以来就有着深刻的经验教训,以此来告诫党员干部要把看似个人的兴趣爱好等小节小事,上升到党风、社会风气以及党群关系的高度上来看,从而强化带头意识,率先垂范,树立标杆,先行一步,形成同频共振、上下一心的局面。

公文金句库(公文用典14修养篇)(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