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黎先才 通讯员 武建 张开全

“家门口的道路年内就要通车了,以后从石牌岭路到丁字桥路再也不用绕行了。”9月28日,在紫阳东路(石牌岭路-宝通寺路)路段,家住周边时代小区的刘先生看着崭新的沥青路面高兴地说。

晚上到丁桥的地铁通了没有(打通居民回家最后100米)(1)

路面已刷黑的紫阳东路(石牌岭路-宝通寺路)路段

这一“断头”6年的道路,将于今年11月全线通车。这一变化,源于武汉市、区建设部门践行“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

极目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武锅片区从丁字桥前往石牌岭仅有武珞路及雄楚大道两条城市主干道,两条主干道相距1.7千米,绕行距离较远。该工程道路贯通后将拉近武昌区与洪山区的距离,缓解武珞路及雄楚大道交通压力,丁字桥路前往石牌岭路将更加便利。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持续深化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贯彻落实“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方法,深入武昌区等中心城区,持续关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建立“打通断堵”长效工作机制,下大力气打通“断头路”,开展道路颜值提升工作,打造舒心顺畅的“惠民交通”,完善城区路网建设,让城市道路更顺畅、便捷、怡人。

力争11月完成主车道建设 现场加快收尾

9月28日,在武昌区紫阳东路(丁字桥路—石牌岭路)道路排水工程现场,90%工程量现已完成,工人们正进行丁字桥路道口建设,预计11月完成主车道建设任务。

晚上到丁桥的地铁通了没有(打通居民回家最后100米)(2)

沿街建筑物靓化及挡土墙施工

该工程西起丁字桥路,途经宝通寺路,东至石牌岭路,总长925米,是该区域的一条城市次干路,也是武昌区建设局重点项目。作为一条新建道路,原先道路沿线多数区域涉及征地拆迁。

当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看到,在全长474米的紫阳东路(石牌岭路—宝通寺路)路段,工人们刚刚完成沥青摊铺作业,即将进行标识标线、指示牌等相关道路设施建设。

“很多地方道路红线宽30米,电力杆就占据半幅行车道。如武锅医院地段,为保证医院的‘生命通道’,项目团队于前期进行半封闭打围施工(按照先南侧后北侧顺序)形成单行道。”施工方武汉竞德市政工程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刘铮表示,宝通寺路到十五干休所段约260米,目前道路排水设施和道路施工任务已完成;十五干休所至丁字桥路段约191米,目前正进行排水及道路土路床施工。后期道路硬化完成后,将进行沥青摊铺作业。

道路建设相对复杂艰难。武昌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道路规划久、现场地形地貌发生较大变化。比如十五干休所至丁字桥路段,周边建筑高差与原先规划发生较大变化,施工单位与设计院多次沟通并完善设计变更手续。

此外,该项目正加速拆除占据道路的电力杆,对既有道路存在部分影响的110千伏电塔进行双向交通导流提醒,待后续武昌区世界一流电网工程实施,这些在道路中间的高压电塔将拆除入地,不再贯穿车行道。

据介绍,目前现场正加大人员机械投入,40余人从早上6时至晚上10时分段施工,向着11月主车道完工目标全力冲刺。

召开多方“圆桌会议” 共商共建推进道路建设

紫阳东路项目作为江南片区一条重要城市次干道,场地沿线串联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昌火车站、武商梦时代广场等重点场所,还涉及部分老旧片区及其他公共设施,这里交通意义重大,但丁字桥路至石牌岭路段因征收拆迁问题,道路迟迟未能打通,形成“断头路”。

破解“征收难”,是打通城市“断头路”的一道必答题。针对紫阳东路(石牌岭路—丁字桥路)征收体量大、情况复杂等问题。武昌区建设局多管齐下,多头并进。

晚上到丁桥的地铁通了没有(打通居民回家最后100米)(3)

沿路路面硬化

一是结合武锅片区整体征收拆迁改造,完成大部拆迁工作。二是针对剩下只征收公共区域、不征收房屋的小区,居民意见难以统一的情况,武昌区建设局组织小区物业、委员会、居民代表和项目参建单位召开“圆桌会议”,共商共建道路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做好居民群众解释工作,讲明道路建设交通意义和建成后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出行带来的有利变化,另一方面积极吸纳居民提出的合理意见,逐一解决噪音、安全等问题,逐步消除居民对道路建设的戒备心理,引导大家由“看政府做”转变成“共同做”。

取得一定共识后,武昌区建设局针对居民提出的小区公共区域消减、活动空间不足问题,委托专业单位对小区内部交通组织进行优化设计,改善小区停车、排水、绿化等基础设施,系统性提升公共区域环境,解决居民房前屋后实际困扰,用真情换得居民的最终理解支持。

该道路建成后,将完善武珞路片区微循环道路网,提升武珞路片区的交通服务功能,让周边居民通行更便利。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

全力解决居民回家 “最后100米”问题

自党员干部“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开展以来,武汉市城乡建设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打通“断头路”为主要载体,深入各区,指导武昌区建设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实践活动走深走实。

今年以来,在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的指导下,武昌区建设局将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作为实践活动重要实践内容,并计划打通5条以上“断头路”“瓶颈路”,致力解决居民回家“最后100米”问题。

9月,大东门舒家街武九铁路段道口扩宽项目完成改造,将原来勉强单行道口扩宽至20米标准道路,惠及周边二药宿舍大院、二十五中等数千户居民群众;在涂家岭,武昌区建设局主动对接天佑医院和周边小区,齐心协力完成道路断面腾退和围墙整治工作,将嘈杂市场靓变为舒心大道,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环境;天风大厦、襄阳大厦是武汉市重点招商项目,受前期规划办理影响,两者之间规划道路左右侧标高差距较大,呈剪刀状。为解决企业难题,武昌区建设局主动联系规划部门,组织专业机构召开数次座谈会,几易其稿,最终调平道路标高,顺利推动道路建设。

路通暖民心,心通暖民意。武昌区建设局将道路建设同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兴国北路(兴武路—东湖路)作为二环线一条重要疏解道路,惠及复地东湖国际、东沙公寓上万户居民,该局始终牢记责任使命,10年间,相互交棒、相互接力,在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的支持下,持续推动道路建设,完成有关省直单位宿舍征收拆迁和工程建设。下一步,其还将加码城市道路,持续改善居民出行条件。

武汉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持续加大建设力度,计划建成80条微循环道路、打通20条“断头路”,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将堵心路、泥土路变成舒心路、畅通路。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