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投稿前、修改、录用后的细节问题,我们称之为顺序策略顺序策略主要是上述三个过程中,我们呈现给编辑的信息顺序有的是要在投稿的时候就呈现给编辑,而有的则不能在投稿的时候呈现给编辑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文投稿没有规定格式怎么写?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文投稿没有规定格式怎么写(投稿前要不要排版)

论文投稿没有规定格式怎么写

论文投稿前、修改、录用后的细节问题,我们称之为顺序策略。顺序策略主要是上述三个过程中,我们呈现给编辑的信息顺序。有的是要在投稿的时候就呈现给编辑,而有的则不能在投稿的时候呈现给编辑。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看。

投稿前。还没投稿的时候,首先要检查作者与单位、作者简介、基金项目、致谢信息、翻译、图表、数据资料、格式、字体、字号、行距、引注方式、通联信息、投稿信等等,看看这些信息有没有缺失。第二,检查这些信息是不是规范。比如,投稿信写得规范吗,什么情况下信息放在前面,什么情况下放后面,自己有没有按照规范去操作,要检查准确无误后再进行投稿。

投稿中。这是编辑反馈论文修改的阶段,这个时候就说明论文没在第一关刷掉,有机会被录用。修改的时候,有几条信息需要考虑。第一,把投稿前的信息再核对一遍。比如,作者信息要不要改,作者信息有没有写错,要不要加第二作者、第三作者等等。第二,核对要不要加上基金项目。第三,编辑给出的修改反馈,可能让你补充一些东西,比如标题摘要的英文翻译、图表数据,按照期刊的要求修改格式等等。还有一条,要补充投稿信。这个时候,信的开头仍然是写“尊敬的某某编辑,您好!”,但里面的内容需要改成“非常感谢您的付出”或者“非常感谢您对我的稿件进行了审阅,按照您的指示,此次主要对论文做了以下修改……不知上述修改是否理解了您的本意,如有理解不准确之处,还请继续指教等等”。大概按这个意思写一写。也就是说,投稿前的投稿信和投稿后是不一样的。之后,就要开始写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虽然自己不写,编辑也要查,但自己写上,就能给编辑省点事。然后收稿日期查一查是几月几日,给编辑写上。不写的话,编辑也得去查这个邮件是几月几日发过来的。这个信息为什么在投稿前不写,而要在编辑通知我们修改过程中才去写呢?这是因为,如果这些东西在投稿前写得那么全,编辑心里会很反感,可能以为作者觉得自己的稿件非常完美了,就等着发表了。如果论文进入了编辑的选择范围之内,那我们精益求精把所有的工作都做细,这是锦上添花。但是如果论文写得不好,编辑根本没给修改的机会,那么所做的这些东西都是无用之功。所以说,这些信息要分阶段呈现给编辑,不能一股脑地都写上。

录用后。正式通知录用的时候,很多编辑部为了以防万一,会再跟作者确认一遍信息。比如,会问这个论文有没有投别的期刊,作者信息、基金项目所有的东西是否准确。因为后面马上就要排版了,录用之后、排版之前再确认一遍,是为了减少后期的麻烦。确认完了之后,会让作者再发一遍,这个时候要再写上一个信息。即在论文后面加上一个括号,括号里面写上责任编辑,冒号名字的位置要空着。还有一点,即使到这个时候也一定不要排版,不要加页码,因为编辑不排版、只看稿子,是美术编辑在排版。编辑看了稿子、录用之后,要把稿子发给美术编辑。到了美术编辑手上,如果是一个没有排版的稿件,那么,美术编辑就可以直接复制到排版软件里面。但是如果论文已经排版分栏了,那这个时候就不能直接复制,而要首先清除所有格式,这就相当于增加了美术编辑的工作量。所以,这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上介绍的是关于论文写完、改完、投稿时候的一些细节信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者:猫‬七‬姑娘‬

国高信息技术产业研究院(山东)集团有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