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有什么抗战事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口述者:王增亚

宝山有什么抗战事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

王增亚

宝钢第一任炉长

我出生在一个钢铁世家,父亲是上钢一厂的老员工。初中毕业,16岁的我被分配到了上钢一厂,这里成了我的钢铁梦开始的地方。初入工厂的我,对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不懂就问,不会就学,凭着这股子钻劲儿,我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了一名合格的炉前炼钢工人。25岁这年,由于业务上的突出表现,我被选派去了阿尔巴尼亚援助建设那里的钢铁厂。直到1978年,我回到日夜思念的祖国,作为骨干被调入筹建中的宝钢,那一刻,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成为这所现代化钢厂一名出色的炼钢工。

然而,困难远远超乎我的想象。虽然依旧是炼钢工,面对的也是同样的转炉,但要求却是完全不同的,过去不过是30吨,现在要操作的是300吨的转炉,操控难度提升了几个数量级;过去全凭手工操作,现在要靠电脑操控,要掌握这套现代化装备,对于一个之前甚至没见过电脑的人,谈何容易。

关山重重,横亘在我的面前。

首先要突破的,是文化补习关。当时,宝钢对进厂的青年员工提出了要求:必须在一年内补习完高中的数理化课程。这对十多年没摸过课本的我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冬去春来,一年后的我以期末考试全班第一的成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第二关是电脑操作。1982年的中国,大多数人还没见过电脑。可是立志打造全球领先的现代化钢铁企业的宝钢,炼钢过程已经是计算机控制的了,转炉控制的电脑画面多达几十幅。这对我来说,无疑是更大的一次挑战。那年6月,我参加了为期半年的计算机操作学习班,一天16小时一心扑在学习上,连吃饭都带着课本。学习期间,我接到了出席吴淞区人民代表大会的通知,会期一周。我找到了一同学习的工友提文郡,请他详细记录笔记。一连几个晚上,我都会在7 点左右赶到提文郡的家里,认真补抄听课笔记,了解课堂上的学习要点,及时消化。

一天晚上,电闪雷鸣,大雨倾盆。连提文郡都以为我不会去了,可是,随着一道闪电,打着伞卷着裤脚,如同落汤鸡似的我站在了他家门口。就这样,我在电脑模拟考试中名列前茅,顽强闯过了第二关。

1982年初,在攀钢实习期间,我发现攀钢的炉前工能够根据冷却的钢样模子的光洁度准确判断钢中的含碳量。这与过去我所熟知的从液态钢样判断钢水含碳量的办法完全不同。为了尽快掌握提升钢样目测估碳精确度的技巧,我一边虚心地向炉前工请教,一边借了很多资料,下了班钻进宿舍,仔细研究。两个多月后,我终于掌握了这个技巧。实习期满,我取得了连续考核20 多炉钢判断无差错的优异成绩,那一刻我欣喜若狂。

1983年初,在鞍钢培训期间,为了提高一次吹炼成功的命中率,我总是提前上班,推迟下班,仔细观察鞍钢炉前工的操作和炉内的变化情况,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他班组冶炼合金钢,为了了解冶炼数据,我主动留下来加班,观察冶炼情况,把原始数据完整地记录下来。为了不遗漏每一个数据,我常常到了吃饭时间也不离开炉台,直到这炉钢冶炼结束。那是初春的东北,乍暖还寒,等我去吃饭时,饭菜早就凉了。为期4 个月的实习,在几次应知应会考试中,我的总成绩均列第一,并且独立操作28次,钢种成分命中率达100%。

1984年,我得到了赴日本新日铁实习的宝贵机会。这是梦寐以求的一次机会,我十分珍惜。理论基础课学习,我总是提前预习,用笔记下疑难问题。几堂课下来,我赢得了日本教员的认可,他说:这位不声不响的中国学员不一般,一定能成为一名出色的炉长。

日本教员真的说对了,两个月后,我已经能够熟练掌握电脑冶炼的控制技能。我独立指挥操作的32炉钢水,炉炉合格,我成为宝钢炼钢厂赴日培训第一个独立操作的炉长。

就这样,历经多重考验,我练就了过硬的技能,成为宝钢现代化大型转炉的第一代炉长。

宝山有什么抗战事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3)

1985年9月15日宝钢一号高炉点火

宝山有什么抗战事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

宝山有什么抗战事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

宝钢一号高炉点火纪念封

1985年9月18日下午,宝钢炼钢厂300吨转炉迎来了热负荷试车的关键时刻,这是宝钢首次进行钢水冶炼。

窗明几净的转炉控制室内,被委以重任担任第一炉炉长的我按压住内心的激动,沉着、冷静地操控着手中的设备。我的身旁是日本的指导专家和炉前的同事们,后面还簇拥着国家有关部委、宝钢总厂、炼钢厂的领导。大家凝神屏气,等待着第一炉钢水喷薄而出的历史性时刻。

14:00,哨声响起,430吨行车悬吊着一罐热浪翻腾的铁水包,稳稳地停在转炉的前方。只见巨大的铁水包缓缓地向转炉靠近,与此同时,转炉在摇炉工的操控下,慢慢地倾斜。当转炉炉口与铁水包沿亲密接触时,两者同步运作,铁水包中经过脱硫处理的200多吨铁水徐徐注入转炉中。

“开始吹炼!”随着转炉回正,仔细监控着这一切的我,一边及时地发出指令,一边按下了操作按钮。炉前两扇五六米高的防尘隔热门慢慢闭合,一根氧枪从炉顶降下,直插炉膛。中国首座300吨大型转炉的炉口,火焰在氧枪的吹动下,向炉口外翻腾着,瞬间又被顶罩巨大的吸力所吸附。“扑、扑……”火焰翻滚的节奏,犹如在场所有人的心律一般,忐忑、激动,而又满怀期盼……

大约20分钟后,吹炼结束前,需要添加冷却剂,这是控制炉温的手段。首次冶炼,日本专家根据各种参数,确定需要分两次加入7 吨铁矿石。

第一批,4吨矿石泻入炉内。正当第二批3 吨矿石准备加入炉内时,我突然手一挥,说了声:“慢。”

操作室内,众多目光齐刷刷看向了我。我不急不躁地说:“根据炉况分析,我认为,不能再加了,否则,炉温会偏低。”我一边指着电脑的画面,一边轻声地与日本专家交换着自己的看法。经过短暂的商量,满脸狐疑的日本专家的眉头渐渐舒展了,并决定听取了我的建议。

“测温取样。”我下达了新的指令,并按下了副枪的按钮。

大伙儿的眼睛盯着电脑显示器,温度岀来了。1652度钢水终点温度恰好在规定的温度范围内。5分钟后化验室的钢水试样分析结果也出来了,成分完全符合。

刹那间,静谧的操作室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在我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宝钢第一炉钢水一次冶炼成功!

资料:区图书馆

编辑:黄璐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