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仪式现场演唱十月文学月主题曲《书香十月》。
主办方供图
从十月文学院本部佑圣寺到梅兰芳大剧院,再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北京十月文学月开幕式的场地越来越大,汇聚的文学界和文化界朋友也越来越多。作为由北京市委宣传部等单位主办,中国作家协会、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支持,北京出版集团承办的一项品牌文学活动,第七届北京十月文学月以“文学新时代·人民新史诗”为主题,自9月初开始,通过近百场优质文学活动,为北京和全国乃至海外的文学爱好者奉献出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学盛宴。
9月22日的本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启动现场,迎来了人民艺术家王蒙。尽管已到耄耋之年,但他一直心系青年作家成长,捐出自己的稿费扶持文学新人,“王蒙青年作家支持计划”应运而生。该计划每年选出2至3名在过去一年出版或发表重要作品的40岁以下青年作家作为“年度特选作家”予以扶持。首届(2021-2022)入选作家是孙频、渡澜、郑在欢。从王蒙和铁凝手中接过特选作家证书、奖杯,青年作家郑在欢激动万分:“我始终相信,文学是有光芒的,讲述是有力量的。我会继续写下去,把值得讲述的故事讲给更多的读者——为了文学所带来的那些或大或小的改变,为了把暖意和亮色带给更多人。”
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学创作一直领风气之先和风气之新,一大批作家作品星光熠熠,在不同时期闪耀中国文坛。如何塑造新时代北京形象,是本届十月文学月“新时代·新北京·新文学”北京文学高峰论坛的核心议题。在9月21日的论坛活动现场,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作家、青年评论家齐聚一堂。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注意到,新时代的北京书写中,自觉聚焦北京历史文化、当代改革发展经验的写作正在增多,同时,聚焦重大主题写作风头正劲,一批自觉以新时代北京书写为己任的青年作家正在茁壮成长。特别是一大批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90后”青年作家的写作,呈现出奇异多彩、风格多元的特点,为新时代北京故事增添了全新要素。清华大学教授格非认为,把熟悉的东西重新变得陌生是作家的工作。新时代北京书写要通过文学的描绘,重新把动词、名词、形容词里面本来就蕴含的巨大力量激发出来,而不是让它变得概念化。“这是从技法、手法、叙事上对作家提出的新挑战和新任务。”“90后”青年作家李唐是北京人,他从自己居住的劲松地区入手,挖掘这里的前世今生,写出了一部以1918年五四运动前夕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上京》。李唐说:“2019年我才第一次尝试北京题材的写作,因为之前没有找到书写的切入点。写作者都知道北京是一个历史时空叠加的城市。北京城可能并不只有一座,而是有许多座,它们相互叠加在一起,构成了如今北京的样貌。”
北京也是国际交往中心,用文学讲好北京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题中应有之义。十月文学月期间,2022“北京作家日”启动,助推北京文学走出去。围绕“北京文学,让世界看到;北京作家,与世界对话”主题,活动邀请北京作家和来自世界十余个国家的汉学家和海外出版机构的代表,通过“译·北京——世界的北京文学”“阅·北京——汉学家分享北京故事”“读·北京——北京作家朗读名篇名作”“访·北京——作家与汉学家体验北京”等活动,采用24小时大联播的形式,助力更多优秀北京文学作品走向世界。十月文学月期间还举办了“文学之桥连五洲”诗歌朗读活动暨首届全球华侨华人青少年征文活动以及作家阿来“五个一工程”奖获奖作品《云中记》阿拉伯语版签约仪式。
本届十月文学月也是文学爱好者的节日,一系列大众文化活动点亮市民文化生活。“北京红色地标经典作品大家读”全民阅读系列活动、《穆斯林的葬礼》复刻手稿及版本展、《林徽音先生年谱》分享会、万方《乖呀乖》新书分享会、张莉主编新书《散文中的北京》首发式等,让京城文学气氛日益浓厚。(张鹏禹 黄雨寒)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