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读书分享古文(胸藏文墨虚若谷)(1)

深圳少年派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推进,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程的关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每日读书分享古文(胸藏文墨虚若谷)(2)

要真正学好语文,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就是语文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如果离开了阅读,语文学习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可想象的。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

阅读净化心灵。阅读过程就是一次心灵的净化与提升,能够让我们在其中品读人生的酸甜苦辣与悲欢离合,从而使我们的心灵世界更加丰盈充实,健康美好。

阅读优化气质。胸藏文墨虚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书读得多了,身上自然会带一股书卷气息,言谈举止间流露出读书人所特有的气质,或温文尔雅、或超凡脱俗、或不卑不亢、或典雅大方。

阅读塑造品格。长时间阅读好文章,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你的思想品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譬如通过对保尔•柯察金一生经历的品读,我们能够感到坚强意志的弥足珍贵;通过阅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形象,让我们懂得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放弃。

阅读提升能力。阅读本身所具有的伟大意义,丰富的承载力,都是其他方式无法比拟的。

阅读促进写作。写作能力是文字功底、思辨能力、知识涵养、文化积累、创新优势、智商情商、生活阅历、哲学观点、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综合能力的体现。要想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阅读,厚积薄发。

我们应该读什么

俗话说,开卷有益。然而,开卷又未必有益,如果不加选择地阅读,对什么读物都不加以甄别,阅读就可能成为一剂毒药,让自己身心受损,不但语文成绩得不到提高,甚至思想消极颓废,思维混乱,趣味低下,迷失方向。

笔者一同事的孩子自小喜欢读书,可以说是个书虫,家里书房至少有上千本书。按理说读了那么多书的孩子,阅读水平尤其是作文应该出类拔萃。但这孩子语文成绩却很一般,高考语文也只考了个及格而已。性格也很内向,天天宅家里。后来检视了下他书房的书,几乎没有什么诗文名著,大都是些粗制滥造的诸如盗墓、玄幻、言情类文字。读这些没有什么营养的书,除了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外,收获不可能会很大。因此,读书就得读好书,读有营养有益于身心的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在跟一个高尚的人谈话,相反,读一本劣质的书,就是在听一个趣味低下的人瞎扯。读书犹如交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得慎之又慎。那么,青少年学生应该阅读什么书呢?

选择具有人文情怀的书籍。这种书能改造我们的心灵世界,启发鞭策我们培养真善美的审美观,呵护我们健康成长。

选择能提升思想内涵的书籍。这种书能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内涵。阅读这类优秀文章,可以让我们走近大师,跟大师进行心灵对话,培养高雅厚重的思想内涵。

选择自己想读的书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内容健康的前提下,选择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是非常重要的。选择中外经典名著。名著堪称知识的精华,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沉淀,体现了人类的睿智,是人们打开眼界提高文化素养不可缺少精品。

下面从文学和历史的角度,精选了90部适合青少年阅读的图书:

国学经典40部:《孟子》《论语》《大学》《中庸》《诗经》《战国策》《史记》《汉书》《新唐书》《明史》《资治通鉴》《宋史》《全唐诗》《宋六十名家词》《陶渊明集》《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右丞集》《孟浩然集》《韩昌黎集》《白香山集》《苏东坡集》《临川集》《山谷集》《稼轩长短句》《世说新语》《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儒林外史》《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桃花扇》《笠翁对韵》《曾国藩家书》《孙子兵法》《聊斋志异》《古文观止》

外国名著20部:《草叶集选》《麦田的守望者》《瓦尔登湖》《简•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老人与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复活》《红与黑》《巴黎圣母院》《一千零一夜》《普希金诗选》《泰戈尔诗选》《安徒生童话》《欧也妮•葛朗台》《悲惨世界》《堂吉珂德》《鲁滨逊漂流记》《哈姆雷特》《蒙田随笔集》

现代作品30部:《平凡的世界》《围城》《傅雷家书》《阿Q正传》《骆驼祥子》《家》《雷雨》《城南旧事》《射雕英雄传》《笑傲江湖》《随想录》《边城》《志摩的诗》《朱自清散文选集》《活着》《余光中诗选》《穆斯林的葬礼》《我与地坛》《苏东坡传》《中国哲学史简史》《万历十五年》《文化苦旅》《目送》《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呐喊》《最美的散文》《繁星•春水》《人生》《棋王》《孽债》

我们应该读什么

阅读需要持之以恒,只有经过长时间的辛勤浇灌,才能绽放成功的花朵。因此,制定缜密的阅读计划,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很重要。阅读计划要详细列出阅读的书单,哪个时间段读什么书,阅读的时间怎么安排,需要采取什么措施等等。比如是否要写读书笔记、读后感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阅读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泛读法:适用于那些常识性的书刊杂志;

精读法:是针对那些经典书籍和重要章节采用的阅读方法。精读是细读深思,利于深入理解文章,达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阅读笔记法:笔记式阅读法有助于加深作品的理解,增强记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表达能力,同时积累大量资料。常见的读书笔记方式有摘抄、批注、读后感等;

“二十四字”法:这种方法是宋朝著名学者朱熹提出来的。他遍注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律以及自然科学,均有研究。他在读书方法上,总结归纳“二十四字”阅读法,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著紧用力、须教有疑;

“三读”读书法:明末清初学者顾炎武总结出了“三读”读书法,即“复读法”“抄读法”“游戏法”。他给自己规定:每年春秋两季,分别复习冬夏两季所读的书,即半年读书,半年复习,把阅读和复习交叉进行,有效地增强了记忆力。

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做大学问需有三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做学问如此,阅读何尝不是这样呢?

作者:深圳市龙岗区横岗高级中学 朱耀成

感谢浏览

深圳少年派

在这里,我们

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合作电话:0755-83521790

合作szteenag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