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把自己内心最深处的东西拿出来了”

三声尖叫完我跟着我妈笑出了声,然后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悲伤。然后莫名其妙地开始哭泣。

华晨宇第三次改编假行僧(假行僧中每一次的呻吟和大叫)(1)

之前从朋友那里大致了解过他的成长经历,但我哭并不只是因为心疼他,而是心疼一个不被大众理解的内心世界。如果他没有如今的知名度,没有得到业内人士铺天盖地的认可与赞美,他的这次表演只会被认为是一场神经质的发泄、歇斯底里式的鬼哭狼嚎。

这让我想到了太宰治,同样是“异类”的心理被拉上了台面,走进了公众的视线。人们疯狂购买《人间失格》,哀叹太宰治的人生,哀叹他笔下的一个个扭曲的人物。正如华晨宇的歌被越来越多的人听到、赞扬,甚至上中的午间广播都专门介绍了他。但赞扬他的人当中,有多少只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多少是沉迷于其颜值或是可爱的行为动作。换言之,有多少人真正听出了他歌曲的内核,听出了他包裹在rap、高音之下的孤独的灵魂。并且,产生了共鸣。

朴树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艺术家本身没有创造力,其实艺术家只是一个管道,只是一个工具,宇宙的能量会通过你来演奏。”也就是说,是老天选择了他们,通过他们他们把音乐、美术、诗歌传递出来。华晨宇所表达的大概就是一种孤独,排斥外部世界只想关在房间里大叫的孤独。即使近几年他拥有了太多爱他的人,那颗孤独的心脏仍在内心深处跳动。而这种情绪被寄托在他创作的每首歌曲的旋律中,以及每一句吟唱和标志性的呐喊中。

华晨宇第三次改编假行僧(假行僧中每一次的呻吟和大叫)(2)

我爸曾经调侃过,说华晨宇几乎每一首歌里都要“啊——”的至少叫一次。的确,这个拟声词出现的频率极高。但很奇怪的是,每次听都会让我产生不一样的揪心的感觉。他大概是一个人在房间里叫的次数多了,因而如今听来不会觉得别扭,而是和歌曲融为一体,成为歌词的另一种化身。

《假行僧》中每一次的呻吟、大叫,都在掏空他孤独的灵魂,宣泄积蓄许久的自我怀疑、自我愤怒。那两次笑声,究竟是世人笑他太疯癫,还是他笑世人看不穿呢?

华晨宇第三次改编假行僧(假行僧中每一次的呻吟和大叫)(3)

他的歌不应被用来欣赏,只能被用来赞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