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失去鸭绿江出海口了吗(边境小城丹东被困)(1)

作者:霍霍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eaders)

丹东是东北少有的气候温和的城市,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

有人说,“如果朝鲜真实行改革开放,丹东就是下一个深圳。”这是大家的美好愿望寄托在了朝鲜。

2010年,丹东修建新鸭绿江大桥,外地炒房客把丹东原本2000元/平方米的房价炒到了5000元/平方米;2018年,朝鲜弃核声称对外开放,“丹东房价一小时狂涨100元/平方米”,“两天暴涨57%”。

丹东活在了幻想里,殊不知丹东背后的辽宁腹地也在振兴的路上挣扎,隔江相望的朝鲜新义州落后萧条,前面与后面都没有足够的实力撑起丹东腾飞的图景。

疫情的到来,彻底戳破了丹东的城市幻想。

丹东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开展边境合作的前沿地带,为边境旅游发展提供了条件。从1987年丹东开通中国第一个边境跨境游旅游线(丹东-新义州一日游),到2016年,开通朝鲜全境游,丹东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旅游城市。绝大多数旅客都是奔着朝鲜来的,中朝边境以出境游为主,入境人数极少。

中国失去鸭绿江出海口了吗(边境小城丹东被困)(2)

丹东市,中朝边境的鸭绿江断桥

老李在丹东经营一家旅行社,2022年旅行社没有开过工。疫情前,丹东作为旅游城市,官方统计有120家旅行社,具有赴朝资质的也有十几家,旅游从业者达上万人。“那时候一到旺季,游客都不断,鸭绿江两岸全是人,导游一个月休息不了几天,经验丰富的每月能赚个两三万”。老李说,丹东封控之后,别说游客了,店铺也不让开,街上几乎空无一人。

丹东高铁从3月份至今未通,往年4月份游客开始聚集,今年游客几乎为零。旅游业困难,餐饮店、纪念品店、特产店也变得萧条。快递停了,商家们也没法网上卖货。

以往,中国边境入朝旅游的主动权多由朝方控制。局势紧张时,入朝的风险很大,甚至中止。局势缓和时,中朝一家亲,来去自由。但疫情以来,丹东从公路铁路到航运,完全掐住了客运量,高铁至今未通。

2015-2021年,丹东全年公路客运量从5451万人减少到了861万人,其中2019-2020年,全年公路客运量从3618万减少到631万人。丹东高铁的兴建,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公路和水运的客运量,但各类交通工具承载的客运量均有大幅下降,尤其是疫情之后。2019-2021年,铁路客运量从495.1万人减少到了273.6万人,水运客运量从45.3万减少到29万人。2021年,民航客运恢复到了疫情前的水平,达到了24.3万人。

可见,疫情给丹东交通运输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客运量牵扯着旅游总收入,2019年丹东接待国内游客比上年增长12.2%,接待入境游客增长2.2%,创汇增长0.2%,旅游总收入增长15.3%。2020年,丹东旅游总收入同比下降79%;接待入境游客下降96.9%。2021年丹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直接去掉了旅游总收入及下降情况。要知道2019年之前,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幅度都远大于第一、二产业,疫情严重冲击了丹东的交通和旅游业。

中国失去鸭绿江出海口了吗(边境小城丹东被困)(3)

疫情期间,丹东边境派出所民警在码头对渔民进行劝离

对于丹东如此重要的旅游业,就这样停滞了。

与交通紧密相连的除了旅游行业,就是快递行业。知乎网友小光身在丹东,“丹东的快递行业从业者比较惨。因为快递是从今年3月沈阳疫情的时候就停了三个多月了。我叔就是快递员。他家的情况就是妻子退休,心肌炎,退休金一千多。然后平时我叔在一个省内物流快递公司一边当快递员同时晚上当保安维持生计。今年三月开始我叔就不上班了,对于他们来说,苟住不死就是胜利。”小光的叔叔不愿意接受采访,“他让我少掺合这事。我觉得他可能是比较痛苦的,但他也是最沉默的。”

在微博上,有很多丹东人发微博祈求快递赶快到。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急需要毕业证书入职,也有妈妈需要在等待孩子的奶粉。还有一群人期盼着高铁开通。那些知道高铁暂时没希望开通的年轻人在微博上搭车,希望迅速离开丹东。“商业人物”私信了十几位在微博发声的丹东人,至今没有一人回复。

近两年丹东人口流失幅度大增。2019年丹东地区总人口232.9万,2021年总人口229.1万,2020年丹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没有公示人口情况,隔年少了3.8万人。2015年-2021年,丹东人口自然增长率全部为负增长,2017年人口自然增率为-9.28‰,迁出人口数量远远多于迁入人口。

丹东是一座人口流失比较严重的边境城市,这多少能从侧面展现丹东经济的状态。

“我要是没成家,我也想离开。”小光是80后,对丹东的印象不算好,“丹东是一个沿江城市,主干道一共就四条。路是年年修,怎么修也修不完。一修就是小半年。”“我的长辈提到丹东,都是带有一些骄傲。因为丹东之前受到日本影响,有一些工业底子。80年代初,丹东的轻工业非常厉害。从我这一代开始,下岗潮、国企转制这个时期之后,丹东就一蹶不振。”

这次疫情,小光的生活也受到影响。“疫情期间,妻子心脏不舒服,心率40多下,我俩竟然走了一个半小时,徒步到医院就诊,幸亏我俩年轻。”小光想要个孩子,“但现在这个趋势,产检弄不好都没法做,我还没有车。”

小光和妻子一个月总共收入8000块钱,这比丹东平均人均工资2400高出很多。父母帮着还每个月3500的房贷。每个月吃药看病500,物业费和取暖费均摊每月300,水电煤气等每月500,交通费用500。他最奢侈的开销就是电子产品,花一万五买过一台笔记本。平时出行打车、共享单车。

“房子是啃老的,所以现在就是勉强能活下去,如果加上房贷的话就要省吃俭用了。”小光2016年买的房子,“当时全部费用算下来每平6308元,2021年我这个小区是每平12000,不是高档小区,就是普通的新小区。房价很高,可以和沈阳、大连这种城市比,但丹东经济排全省倒数。”小光说,房价上涨还是和朝鲜有很大关系。

2019年后,丹东住宅投资依旧在增长。2021年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228.4万平方米。而新鸭绿江大桥早在2014年完工,原本要承担80%的对朝贸易。8年过去了,新鸭绿江大桥仍未完全通车。

(文中人物为化名)

数据来源:

1.2015-2021年丹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丹东市统计局

2.《丹东封城的60天》,在人间living,作者邓立颖

*文中图片购买于视觉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