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之治的历史意义大概就是作为治世的标杆和榜样,把上古三皇五帝的传说变成现实,把儒家(我觉得并不止儒家,墨家兵家等等)的最高政治理想变成现实,让人们知道传说和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
至于贞观之治到底做了些什么,我零碎地说一些吧。
1、开疆拓土
灭东突厥 、薛延陀、 吐谷浑、 高昌、 焉耆、龟兹,击败吐蕃、 高句丽,(王玄策借兵大败中天竺)对外全胜战绩 疆域超过以往最大汉宣帝时期,达900多万平方公里。
2、轻刑定律
长孙无忌和房玄龄花费十年共同编制了《贞观率》,后世中华法系的典型代表,中国封建律法的楷模《唐律疏议》以此为基础编写。唐律影响力超越时代和国界,对宋元明清和亚洲各国产生深远影响,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法律都直接取法唐律或者参照唐律。
3、分权行政
三省六部制的职权划分初步体现了分权原则。中书省发布命令,门下省审查命令,尚书省执行命令。皇帝发布诏命以后需要门下省进行审查,门下省认为不合适可以拒绝副署,没有门下省的副署依法不能发布。进行过副署的才算是国家正式法令,交由尚书省执行。唐太宗主动分权限制皇权,三代之下唯此一人。
4、选贤任能
唐太宗任人唯贤,不问出身,五次颁布求贤诏令,增加科考科目,扩大应试范围和人数,因此能够从各个阶层搜罗许多人才。贞观年间涌现大量人才,“人才济济,文武兼备”“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
5、从谏如流
唐太宗重用人才,虚怀纳谏,得人善任,从谏如流,营造出政治清明的氛围,保证了较为开明正确的政治、经济、民族、外交、文化上的政策得以制定和实施。
6、整饬吏治
太宗十分重视官吏的清廉,曾命房玄龄省并冗员,派十三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国,考察吏治;又亲自选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将其功过写在宫内屏风上,作为升降奖惩的依据。另又规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值宿中书省,以便随时参见,垂询民间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励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一时政治清明。
7、薄赋尚俭
太宗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注意轻徭薄赋,徭役的徵发不夺民时;同时太宗崇尚节俭,曾遣散宫女三千多人,并下令免去四方珍贡,从而农业及民生得以不断发展。
8、救灾恤贫
唐初关中连年灾荒,太宗即开仓赈济灾民,又准百姓就食他州;且拿出御府金帛,为灾民赎回卖出子女,使灾民得以度过荒年。
李世民连续多年拿出库府财物,赎回突厥等流落在外的百姓。贞观年间曾发生六次疫情,每次派遣医生到疫区救治疾病,此外还对疫区百姓除傜免税,减轻负担。
9、开创和完善制度
开创了“天可汗”制度,唐太宗及之后的获得少数民族认可的唐朝皇帝身兼二职,对于各个藩属国以天可汗身份来管辖,维系各国之间的和平,对于各国之间出现纠纷或者战乱,进行仲裁;
各藩属国新首领诞生需要来长安请求册封以获得天可汗认可;当大唐发生对外或对内战争,有权调遣诸国军队。天可汗制度的出现,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各个王朝统治中出现的第一个具有世界性规模的政治联盟,各个诸侯国共遵大唐将唐朝的实力推向了最高峰,也让中国的威望在世界上推向了最高峰。
李世民完善了府兵制,寓兵於农;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一改隋朝必须五品以上官员推荐才能应试的情况,允许寒门投碟自荐,真正开启上升通道。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利,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10、扶持商业
贞观时期不歧视商业,并且还给商业发展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灭背靠西突厥阻挠商路的高昌、焉耆等国,设立安西四镇,彻底打通陆上丝绸之路,为往来行商提供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
结果丝绸之路上的商旅不绝于途,品种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往来传递,国内新兴的商业城市也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11、设馆兴学,重视教育
唐太宗即位前已置文学馆,有十八学士,即位后更在京设弘文馆,徵集图书二万余卷;同时重建地方州县学校千二百间,扩充京师国子监,全国招聘名儒出任教师,生员多至万人,统一教材选编与任用。
国子监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学府。并接受高句丽、新罗、百济、高昌、吐蕃、日本等国派子弟来华求学,由是国学复兴卓然有成。
12、撰经修史
命孔颖达等人修订《五经正义》,统一南北经学。置国史馆,由宰相监修前朝国史,开官修历史的风气,贞观一代官修六部正史,《北齐书》、《周书》、《梁书》、《陈书》、《隋书》、《晋书》。
说一个贞观时期的米价吧。
贞观三年,米斗三四钱;贞观八九年,米斗四五钱;贞观十五年,米斗二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