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来,连续五位重度角膜盲患者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成功进行了人工角膜移植术。目前,他们已经全部复明。

人工生物角膜移植成功(华南首次成功进行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手术)(1)

这是华南地区首次进行国产领扣型人工角膜移植手术。广州,也是这一手术在全国六个临床试验点之一。目前该手术在全国已经完成31例,所有患者全部复明,其中有3名患者的视力恢复到1.0。这意味着以往需要远渡重洋才能移植人工角膜的重度角膜盲患者可望在广州获得复明希望。

此次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进行手术的患者都是30-60岁的男士。他们或是因角膜溃疡反复手术,或是由于石灰入眼、炸药爆炸致盲,而且,此前他们都尝试过人体角膜移植,却因为排斥或粘连等原因,全部宣告失败。

术前,他们的眼睛都只剩余光感,眼前的世界变成混沌一片。据他们的主刀医生、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角膜病科黄挺教授和顾建军教授介绍,患者们进行的人工角膜移植手术,是指把人工合成的透明材料植入眼部,替代患者病变混浊的角膜,恢复患者的光学通路,原理就跟为照相机换新镜头一样。所以效果一般来说,可以说是立竿见影的。

术后第三天,其中一位已失明17年之久的患者何先生,视力就明显恢复到0.2,远超世卫组织的脱盲标准,可以看清人脸,甚至能轻松阅读。其中视力恢复最好的一位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已经达到0.5。

研究表明,全国目前角膜盲患者达400多万,并且每年以10万人的速度在递增。其中重症角膜盲患者占10%,感染性角膜病患者数每年最少会增加10万例。与这个数据相对应的是,因为角膜捐赠不足、人工角膜的研发存在空白领域,此前我国每年角膜移植手术不超过一万例。

据黄挺介绍,没有人工角膜之前,重度角膜盲几乎是“绝症”。“人工角膜不仅能救治在劳动生产过程中工伤导致的角膜盲患者,对于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易产生的化学伤化学伤,人工角膜是他们的最后一线希望,因此,研发人工角膜成为国际医学界的热门课题”。

黄挺表示,人工角膜的移植术并不算是难度特别高的手术,“手术技能方面我们没有问题,此前唯一的制约就是人工角膜的缺乏”。他认为,这个手术在国内是有开创性的意义的。

国内在人工角膜方面的研究进展加速显然能为这些患者带来福音。“费用方面,如果能在国内研发生产、国内手术,患者的花费肯定要比去美国、去香港这些地方做手术要低多了。效果方面,此次由国人自主研制的人工角膜就充分考虑了东亚人种眼球较小的特性,做出了符合国人眼睛结构的产品,工艺上也更为精细,表面光洁度、光学偏心、光谱透过率、分辨率等物理化学及光学指标均不逊于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黄挺表示。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