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父母立碑是立坟头还是坟脚(给父母立碑用先考)(1)

大约是人们不熟悉或不喜欢考妣两个字,现时生活中,给父母立碑的,大都用先父、先母,不用先考、先妣。专门看过不少公墓,也做过一些统计,立碑用先父先母大体要占七成以上的大多数,而且,立碑时间越近,用先父先母的比例越高。

有一点必须明确,在古汉语中,先考先妣和先父先母在意义上是不同的。在文章或作品中,对去世的父母可以称为先父母或先父先母,但在丧事和祭祀活动中,灵位、牌位、碑位等书写,对去世的父母,应当使用专用名词“先考”“先妣”。《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现代汉语规范文本,在先考先妣和先父先母的使用上,大体上也是这种思路。

《尔雅--释亲》有:“父为考,母为妣。”《礼记--曲礼下》说得更具体:“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礼记》是先秦儒家原创著作,为之后历朝历代经典。唐钦定“十三经”,《礼记》是其一。宋元明清时期,“四书五经”为科举之本,《礼记》也是其一。由于《礼记》的经典影响,从秦汉隋唐到宋元明清,至少在主流知识阶层这个层面,考妣的意义和使用确定无疑的,是一脉相承的,是没有歧义和变化的。对过世的父母,称谓上用考妣或先考先妣,不用父母或先父先母。

有祖宗观念和思绪,有家庭意识和情感,给父母立碑祭祀,这是大节,具体立碑用先父先母还是用先考先妣,这是小事,如果大家都觉得立碑用先父先母好,也亦无不可。但让人难以理解的是,明明在汉语语汇中,考妣专用于过世的父母,为啥许多人喜欢用先父先母呢?

立碑是祭祀活动,祭祀遵循古礼,《礼记》是古法礼仪的规范文本,既然已经有规定和规范,干嘛不遵守呢!

对于立碑等礼仪事项,一般人不大熟悉,很少有人去认真研读礼仪经典文本著作,大都是一家看一家,从众的多。祖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如果对祭祀父母在称谓上都不能严格认真,所谓弘扬传统文化就是一个笑话。

希望那些管理公墓的、卖碑的、刻碑的等,多看些礼仪方面的典籍,确立一个相对规范的祭祀导向,也希望那些为人子为人后的,先弄懂弄清祖宗文化和祭祀活动是咋回事,再去立碑刻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