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回大明湖(热闹都是他们的)(1)

《永遇乐·落日熔金》

(宋)李清照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元宵词从内容来看,大约写于李清照晚年,至少也是她南渡以后的作品。北宋末年的“靖康之变”改变了宋朝整个国家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无数个人的命运。这其中,李清照是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李清照回大明湖(热闹都是他们的)(2)

李清照

南渡前,李清照过的是锦衣玉食、吟诗颂词的安逸人生。18岁嫁给金石学家赵明诚后,夫妻恩爱,伉俪情深,一起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和整理,共同见证了东京汴梁的繁华岁月。靖康二年金兵铁骑入据中原,诗人美好而宁静的家庭生活顷刻破灭,不得不开始颠沛流离的动荡岁月。这期间,丈夫赵明诚在流浪途中不幸病逝,李清照带着丈夫留下的15车古籍文物和半部没有完成的《金石录》,孑然一身辗转奔波于江浙皖赣一带。兵荒马乱中,她随身的古籍文物几乎散失殆尽,而好不容易改嫁张汝舟以为后半生有所依靠时,又发现张某竟是人渣一个——根本不是为了爱情而是冲着自己手上仅剩的文物藏品才与自己结婚……为了与张离婚,李清照付出了被“收监关押”的代价……之后的生活,因为缺乏翔实史料记载,人们很难清楚地梳理。一般认为,这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千古第一才女”晚年避居浙江金华,最终在凄苦冷清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李清照回大明湖(热闹都是他们的)(3)

回过头看这首元宵词,上片写元宵佳节诗人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着重对比客观现实的欢快和自己主观心情的凄凉。下片回忆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着重同自己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全词今昔对照,丽景哀情相映,浅显平易而富表现力的口语与锤炼工致的书面语交错融合,写出了浓厚的今昔盛衰之感和个人黍离之悲。“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语似平淡,实则凄苦沉痛已极,其艺术感染力如此之强,以至于南宋著名词人刘辰翁会每诵此词必“为之涕下”。

李清照回大明湖(热闹都是他们的)(4)

李清照

品读这首元宵词,我常常会想起南宋另一位大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在那首词里,辛弃疾以“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语,将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自甘寂寞的孤高女子刻划得惟妙惟肖,黯然魂销。在辛弃疾,这固然是他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孤高品格的形象寄托;可换个角度看,灯火阑珊处的那位女子,又多像晚年寂寞孤苦的一代词人李清照啊,元宵节对于她来说,正所谓“热闹都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也根本不堪有。

李清照回大明湖(热闹都是他们的)(5)

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