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影片票房破50亿,贾玲一举成为票房最高女导演,很多观众都说被影片中的母女之情所动容。

感动之余,饭桌上贾晓玲的母亲李焕英与王琴暗中较劲的谈话却也展现出了中国家庭之间存在的不良攀比现象。

李焕英与年轻时期的死对头王琴在不停地比较着各自女儿的“优势”,似乎女儿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而是一件能够提升自身价值的东西。

像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母亲一样,作为妈妈的李焕英也常常对晓玲抱怨“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长脸啊?”

而这句话却换来了一张假的本科录取通知书。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1)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2)

攀比并不是坏事,但过度且不恰当的攀比只会带来坏处

攀比心理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在与参照物比较过程中不甘示弱,并希望超越他人的心理态度或心理特征。

有时候攀比心理可以激励学生个体奋发向上,这种攀比称为“正性攀比”。

但大多时候家长所进行的攀比并不恰当,这样的“负性攀比”会对孩子的心理行为产生很多负面影响。正向的攀比需要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述,而不是以“诋毁”或是“批评”的方式来进行反向的“激励”。

“你什么时候才能给我长脸啊?”

“你看看隔壁的孩子多优秀啊?你再看看你!能不能有点出息?”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3)

这些话可能很多人听起来都觉得习以为常,但其中却隐含着家长的攀比心理,并且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

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一方面可能会变得自卑,另一方面可能会做出不当的行为。

当孩子因为攀比心理做出了不恰当的行为时,比如偷盗、私下说别人的坏话等,就说明孩子的攀比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性攀比”。孩子的不良攀比常常体现在物质上,物质能够带给学生明显的刺激感。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4)

在我上高中的时候,也遇到过类似的负性攀比现象,当时发生了很多盗窃限量版球鞋的事情,而那些偷取名鞋的孩子就只是为了所谓的“虚荣心”。

日本有一部以教育为主题的电影《女王的教室》中讲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影片中的一个小女孩因为受不了好朋友每天在自己面前炫耀最新款的钱包,就偷了朋友的钱包。偷盗只是不当行为的开始,之后这个小女孩被发现是幕后的偷盗者后,不但没有承认错误,还嫁祸给其他人。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5)

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不当行为都是连环锁,就像撒谎一样,说了一个谎,就会说更多的谎。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6)

家长的攀比心理是孩子产生攀比心理的根源之一

虽说在一定程度上学校是攀比心理滋生的土壤,但家长自身所存在的不良攀比也是孩子形成攀比心理的重要根源。

根据奥苏贝尔的观察学习理论,孩子刚开始学习时,会寻找所谓的“榜样”,如果看到榜样的行为产生了良好的结果,孩子就会模仿;如果产生了消极的结果,则会避免此种行为。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7)

在《你好,李焕英》这部影片中,贾晓玲看到王琴通过炫耀自己及其女儿的“优秀”而获得某种意义上的快感,让她误认为到这是一件正确的事情,而自己的母亲李焕英处处不及王琴所展现出来的局促和焦躁,使她有意识地避免丢失自己的面子,从而发生了谎称自己考上本科学校的事情。

当孩子处于心智未成熟的年龄时,还无法正确地辨别是非。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不是没有道理的。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也是孩子经常学习的榜样。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8)

另外,家长互相攀比,也会为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让孩子认为家长丢脸都是因为自己“落后”于别人。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必然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引发各种错误的行为举止。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9)

如何避免孩子形成攀比或修正不良的攀比心理?

(一)家长的行为是根源

既然家长是影响孩子攀比心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那么,想要避免孩子形成攀比心理,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家长自身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性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向孩子传输理性的正确的价值观念。

家长平时在与人相处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避免做出一些“错误”的示范,比如尽量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与别人争面子,甚至恶语相向。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10)

(二)引导孩子消除心理上的不平衡

攀比心理产生的原理其实就是因为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

因此,从原因入手,家长平时与孩子相处时,要有意识地避免将孩子的弱项与其他孩子相比,而更多地将孩子的优势与其他孩子作比较。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时,就能够在心理上更平衡地对待自己的缺点。

比如当孩子数学考差了,但语文成绩还不错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孩子“虽然这次数学考得不太行,但是你的语文成绩很好呀!比好多同学都考得好呢!”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11)

(三)合理教育孩子,区分“爱”与“溺爱”

孩子攀比心强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的溺爱,很多家长在孩子提出各种要求时会义无反顾地答应,完全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想要买什么东西就给孩子买,殊不知这样做只会助长孩子的攀比心。

如果自己想要的东西轻而易举就能得到,孩子肯定会对家长产生依赖,并长期索要东西。

如果家长真的爱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判断孩子的需求是否恰当,再做决定是否答应,或者是让孩子付出一定的代价来换取奖励。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12)

(四)及时纠正错误

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家长可能无法及时发现孩子心理状况的变化。当孩子已经产生攀比心理时,家长应该及时引导,可以试着进行一些轻微的语言上的惩戒,及时对孩子的不当行为进行纠正。

孩子犯错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不愿意承认错误才更可怕。

当孩子因为攀比心理犯错时,如果没有主动告诉家长,家长不要刨根问底,而是旁敲侧击,引出话题,采取曲折委婉的方式教导孩子主动承担犯错的后果和责任。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13)

写在最后:

孩子有攀比心是正常的,但家长要正确区分正性攀比和负性攀比,正性攀比可以适当鼓励,负性攀比需要及时制止,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和行为状态的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示范作用。

你好李焕英假录取通知书片段(李焕英贾小玲臆想的)(14)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