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绕不开鲁迅我们都绕不开什么 他绕不开鲁迅我们都绕不开(1)

文 | 樊成

最近,一段鲁迅之孙周令飞接受采访的视频火遍全网。起因是,在不久前“鲁迅逝世85周年纪念日”,也即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鲁迅文化周”开幕式上,周令飞出席活动并致辞,因其酷似鲁迅的相貌引起网友关注。随后,周令飞于2018年1月接受采访的一段视频也被翻了出来。

他绕不开鲁迅我们都绕不开什么 他绕不开鲁迅我们都绕不开(2)

在这段视频中,周令飞吐槽,自己刚进新兵连,就被分配到卫生所,原因是“鲁迅原本学医,后来弃医从文,你要完成祖父未完成的事业”;周令飞说自己不会写通讯报道,被反驳“你是鲁迅的孙子,你写文章一定很好”;周令飞写不出文章,排长请他抽根烟他说不会,排长诧异“怎么可能,鲁迅抽烟……”

作为鲁迅的孙子,周令飞的一些小遭遇,随便拎出来讲几段,让人听了都有一种脱口秀的质感。其实,绕不开的鲁迅,不只是对于周令飞,我们每一个读着鲁迅文章长大的人也都是。家喻户晓的鲁迅,其影响是无处不在的,而且是一代又一代。

他绕不开鲁迅我们都绕不开什么 他绕不开鲁迅我们都绕不开(3)

鲁迅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周令飞说,他在日本都被人认出,更可见鲁迅先生的影响力。早在80年代,一位韩国作家参加一学术会议时,就曾以充满羡慕的口吻说:你们真幸福,你们有鲁迅。是的,我们都应该为“绕不开鲁迅”而感到庆幸。

周令飞讲述的每一个梗,虽然都是个人经历,但是作为听众,这些梗我们却都能接住,这背后就是鲁迅对今天中国人整体精神世界的影响。鲁迅的事迹、人品和作品,以及其作品中传递出的品质、精神和价值观,已经融入民族文化,刻进国民精神。

网络时代,年轻人喜欢鲁迅、追逐鲁迅,是表现在精细而又活泼的行动上的。比如,鲁迅书中的句子,如“猹在咬瓜了”“还有一棵也是枣树”成为T恤上的印花;“你是个好人”“从来如此,便对么?”“的确是我说的”成为书签上的slogan……这些句子很简单,但却让人看一眼就想到鲁迅。

他绕不开鲁迅我们都绕不开什么 他绕不开鲁迅我们都绕不开(4)

今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当我们在讨论鲁迅时,其实不仅仅是回忆某个片段,也不是简单地抛出一个个梗,而是这种共同记忆,已经成为我们精神世界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知道李白是个浪漫的旅客、杜甫是个忧国忧民的游子,苏轼是个随遇而安的吃货,鲁迅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就是那个摇旗呐喊的战士。

正如想家了,我们就会念起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受挫了,我们会念起东坡的“何妨吟啸且徐行”;每当遇到迂腐顽固之人,我们也会想起鲁迅笔下那个会好几种“茴”字写法的孔乙己。这种精神食粮,我们是可以受用一辈子的。

鲁迅热之所以长盛不衰,除了教科书的加持,也和鲁迅作品顽强的生命力不无关系。鲁迅是个善于观察和讲故事的人,尤其是讲述那些身边之人、眼前所见之人的故事。闰土、祥林嫂、孔乙己、阿Q,这每一个书中人其实也都是当世人,他们都不是什么大人物,却也都是活生生的人,被时代严酷塑造的人。

今天,我们都还记得鲁迅、怀念鲁迅,张口就来他的作品,还在于他的质疑、批判和反思的精神。比如那句“从来如此,便对么?”就被很多年轻人追捧,也的确发人深省。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关键并不在于它记述了过去,而在于启迪了未来。从这一点来说,鲁迅没有理由不继续火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