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活性

由于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技能与田径运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在田径运动教学中,不仅要将重心移向基础体育教育阶段,加强与中小学田径教学的对接,还要将生活化的观念引入课堂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和实用性出发,使田径运动教学的结果融入学生的生活。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应从走、跑、跳、投等基本运动技能出发,深挖田径运动项目中的生活元素,考虑它们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唯如此,田径运动教学才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产生的错误原因(田径运动教学的特点)(1)

(二)实效性

实效性是田径运动技术评定的重要标准之一。田径运动项目的可测量性使其具有更强的实效性。无论是径赛还是田赛,运动的结果都是可以量化的(跑类项目以时间来计算,跳类和投类项目以距离来丈量)。因此,田径技术教学应遵循项目的这一评价标准,在教学中倡导粗线条的学习意识,以便学生在尽量节省体力的情况下收到较大的效益。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产生的错误原因(田径运动教学的特点)(2)

但要处理好实效性和技术含量的关系,实效并不意味着田径技术教学忽视技术或观赏性。这是由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决定的。例如,背越式跳高、跨栏跑等项目具有较强的技术性,从美学角度看,其美的表现丝毫不逊色于具有难美性技术特征的运动项目,只是相比之下,更强调技术的实效性。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产生的错误原因(田径运动教学的特点)(3)

(三)教育性

田径运动教学中蕴含着众多潜在的教育因素。田径运动包括走、跑、跳、投等项目,每一个项目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教育因素。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产生的错误原因(田径运动教学的特点)(4)

例如,短跑项目的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竞争心理与拼搏能力;耐久跑项目的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长久运动中的心理承受能力;跳远项目的价值主要在于使学生形成一种果敢的心理品质和控制能力;跳高项目的价值主要在于培养学生征服横杆的勇气和精神;投掷项目的价值主要在于培养人与器材和谐统一的思想和人体力量与速度结合的能力。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产生的错误原因(田径运动教学的特点)(5)

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所学项目的特点与价值,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当然,项目越多,价值面越广,学生获益越大,但前提是学生能够保证顺利地完成学习任务。一旦失败,学生体验到的沮丧、失望、怀疑、消沉等心理感受也较为强烈。因此当学生在田径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抓住时机,在设定学生可能的“最近发展区”基础上,予以鼓励,使其认识到克服眼前的学习障碍与未来工作生活的关系,继而能够以意志力来征服自身,保持继续学习的态势,顺利度过学习困难期。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产生的错误原因(田径运动教学的特点)(6)

(四)社会性

除接力跑项目外,大多数田径运动项目都以个体运动为主。例如,短距离目,运动员是在各自独立的固定跑道上前行;跳类和投类项目,运动者往往是在向自己挑战,每一次试跳或试投都是在没有时空竞争对象的情况下进行。这样的运动方式容易使运动员产生较强的自我意识。就一堂田径教学课而言,学生合作交往的机会降低,社会性发展缺失。

田径运动技术教学产生的错误原因(田径运动教学的特点)(7)

因此,教师应创造各种教学机会,利用分组教学、小群体教学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社会氛围,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弥补田径运动教学本身社会性不足的缺陷。此外,在田径竞赛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遵守竞赛规则和裁判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规范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