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读了朱自清先生的《匆匆》,我的眼角潮湿了。

古往今来,有不少名家都感慨过时间的飞逝。可是当代,又有多少人真正珍惜过时间、又可曾珍惜过与亲人团聚的短暂光阴呢?

老歌经典100首(时间都去哪儿了)(1)

都说光阴似箭,时钟滴滴答答的,一刻也不停留,无数次我想用手去抓它,却怎么也抓不住;想飞速地跑,却怎么努力也赶不上它飞快的节奏。从小,经历了一个个亲人的离去,那一刻我们总是悲痛万分。记忆中,爷爷的突然离世,最令人伤心与不舍,记得当时我们姐弟几个围在爷爷的遗体旁边,哭成泪人。尽管知道死而不可复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总不愿意接受爷爷已经离世的事实。在外求学的时候,总感觉爷爷还活着,想象着他还在家专心致志地看书、悠闲地边听收音机边喝茶。等到回家,看到房间里只有奶奶一人,我的鼻头一酸,泪流不止。

老歌经典100首(时间都去哪儿了)(2)

“子欲孝而亲不在”,是何等的悲哀,到那时候,只能掩面叹息,悔之莫及,上天不会给他任何补救的机会。我想,只有经历过才能真切品尝其中的滋味。再者,看看养老院里的智障老人,我们是不是要经常反思,倘若做子女的多关心老人的生活,也不至于后果这么严重吧?别老是拿“工作忙、没时间”作借口,少打几盘游戏、少筑几次“长城”、少去一趟夜店,时间是挤出来的。

前段时间看到媒体的报道,大概内容是记者在马路上,随机做了一个民意调查。人的平均寿命是75岁,让接受调查的市民画出75个圆点,再用笔画线将父母已经走过的年份连起来,不少市民画完后当场泣不成声,纷纷感慨,时间过得太快了。而很多在外漂泊的人每年只回家一两次,实际上能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也所剩无几了。

老歌经典100首(时间都去哪儿了)(3)

突然想起台湾闽南语歌后江蕙唱的一首歌——《落雨声》,“你若欲友孝世大不免等好额,......不通等成功欲来接阿母住,阿母已经无置遐。”意为:作为子女的,想要孝敬父母,不必等到自己有多少财富、有多成功,要趁着父母年轻,不要等到成功了,想接父母去享受生活,父母却已经不在。

时间都去哪了?来不及去多想,银丝却已悄悄爬上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