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旦角中的荀派是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所创立的流派。我觉得他和其他三位名旦有着很大的不同。我最开始听荀派是百代公司灌制的荀慧生的唱片,这也是荀慧生所灌制的第一批唱片,大概是二三十年代的唱腔。后期的唱片我也听过不少。慢慢的 ,我对荀派艺术越发的喜爱。其实对于京戏来说,很难做到公允的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评述中不免带有一些主观色彩,希望戏迷朋友们多多谅解。

荀慧生为什么学画(大家荀慧生先生的艺术特色)(1)

荀慧生

荀慧生刚开始是以“白牡丹”的艺名登台唱戏,年轻时期的荀慧生扮相很漂亮,在所留剧照中既可观其一二。荀慧生灌制的二十年代的唱片中,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有《玉堂春》、《钗头凤》、《小放牛》、《穆天王》、《罗香带》等,到了三十年代后,所灌制的唱片就更多了。这时期有《杜十娘》、《埋香幻》、《贵妃醉酒》、《柳如是》、《十三妹》、《荀灌娘》、《鱼藻宫》、《棋盘山》、《贩马记》等等。

荀慧生为什么学画(大家荀慧生先生的艺术特色)(2)

荀慧生“白牡丹”

梅派大青衣的特点是雍容华贵,看的是“火候”。程艳秋先生大都是正旦,规规矩矩,很标准,丫鬟戏很少,后来也不怎么演了。个人很喜欢程派,看的程派戏很多,听的也不少。尚小云先生以“刚健勇敢”著称,我看的尚派戏不多,听的也少,但总感觉尚派的演员不演过瘾是不会罢休的。荀派此时的特点就更显而易见,没有尚派的淋漓尽致,亦没有梅程的端庄大方。但就是介乎两者之间,独具其魅力

荀派所刻画的人物主要是十七八岁的小姑娘的舞台形象,如《红娘》、《金玉奴》、《荀灌娘》等。我们经常称之花旦。懂京剧,了解京剧旦角荀派艺术的人,自然不用多说。其实荀派的戏路并不窄,主线是在封建社会中处于中下层的劳动妇女。但荀派至今,总感觉给人独善小家碧玉的特点。这也是后学者未能继承完全之原因。

荀慧生为什么学画(大家荀慧生先生的艺术特色)(3)

荀慧生和尚小云

吴小如先生形容荀派是:

“梧桐更兼细雨,点点滴滴,叶叶声声,都带有凄凉哀怨之情”

其实人们总关注荀派喜剧的特点,如红娘。但不知荀派悲剧更为出色。梅兰芳的《贵妃醉酒》,无人不知,它体现了上层贵妇人的悲哀。程砚秋先生的《荒山泪》、《碧玉簪》、《青霜剑》则体现了中层良家妇女的苦痛。而荀慧生的戏最则能体现最底层女性们悲剧,说到这我想起了一句话,“打掉牙,和着血往肚子里咽”,说的就是这种感觉。

我昨天看到一首诗,大致意思如下:“我的悲哀,如同瓷瓶上的俩条背对的金鱼,永远无法相见”,这是脑瘫诗人余秀华的一首小诗,细细咂摸,何其悲哀。我想用它来形容京剧荀派悲剧艺术也不算过分。

荀慧生为什么学画(大家荀慧生先生的艺术特色)(4)

四大名旦

我想荀慧生先生这种源于底层的艺术特色,是极其细微的,但也是最能打动人的。这可能与他出身梆子演员有关,梆子腔就是基于社会最底层。荀慧生高音不好,但他将男性粗犷的声音化作极细腻,极柔细的嗓音,加之妩媚,外表华美,内部筋骨,让人听起来缠绵悱恻,直触心底。

荀慧生为什么学画(大家荀慧生先生的艺术特色)(5)

荀慧生《绣襦记》

荀慧生的念白也是极具特色的,虽然梅尚程荀四位大师的念白各有特点,但荀先生的念白可谓一时无两。在听荀先生的念白录音时,总能被他打动,尤其京白,细心之人可以发现荀先生的念白如同唱腔一般。我们形容孟小冬1947年的《搜孤救孤》实况录音是“念即是唱,唱即是念”,其实荀慧生的唱念也是如此。(转载自头条号-戏苑奇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