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乃是世界历史上的一颗明珠,唐朝的前期有多么辉煌,到了后期就有多么凄惨,而任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亲手给唐朝挖掘好坟墓的竟然只是一个落榜的读书人。
在唐朝末期,一个名叫黄巢的山东卷王走出了自己的家乡,希望可以通过高考来改变自己家族的命运,当然,这个所谓的命运并不是摆脱贫苦,因为当时黄巢的家里根本不缺钱,他家是干盐商的,富有得很,但是都说士农工商,商人再富有,也是社会的最底层,总是要被人看不起的。
于是老黄家就特别希望自己家能出一个做官的人,想要做官,当时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去长安考试,可是这样全国性的考试,根本不是说自己家去个人就能考上的,当时老黄家去了不少人,可是没有一个有读书天赋的。
就在老黄家的众人已经快绝望的时候,黄巢出生了,这家伙,你说他不是老黄家的人估计真有人信,因为黄巢实在是太强了,能骑马,会射箭,据说五岁的时候就能跟自己的爷爷对诗词,注意啊,这里地对诗词是指自己编写的那种,而不是说背前人写过的那种。
到了后来,黄巢的文化程度可以说是老王家最高的了,你说他是一个文武全才也不为过,看着自己的后辈,老黄家很满意,表示这下老黄家终于要出一个当官的了,于是黄巢就这么带着全家人的希望上路了。
可是到了长安,参加考试之后,黄巢却没有高中,当时黄巢觉得,自己这样的水平能不中,简直就是有阴谋,于是气愤地离开了长安,回到了自己的老家,在路上的时候,还写了一首诗,名为不第后赋菊,就是满城尽带黄金甲这句话的由来。
当时很多人都觉得,黄巢太矫情了,那么多人都没有中,凭什么说你自己就很强,一定能中举做官?事实上,这还真不能怪黄巢,当时黄巢参加考试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崔沆的考官,当时他在批改试卷的时候无意间发现了自己的兄弟崔瀣的试卷,于是就给了自己这个兄弟一个很高的分数,然后就挤掉了黄巢的位置。后来人们管崔沆这种行为叫做沆瀣一气。
回到家的黄巢越想越憋屈,正好这个时候,王仙芝起兵造反了,黄巢一看,嘿,这不是正好,有人替我报仇了,于是直接带着千把个人就加入了王仙芝的大军。实际上黄巢也有自己的考量,因为还是朝廷的实力已经不是很强了,黄巢觉得自己如果跟着王仙芝,到时候如果王仙芝成了,自己就有官了,如果王仙芝不成,那么也好说,自己受招安不是还有官当吗?
俗话说得好想当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带着这样的心态,黄巢一路打的贼猛,眼看就要打到长安了,黄巢还一头问号,这怎么招安还不来呢?然后说曹操曹操到,唐僖宗一看马上就打到自己家门口了,马上派人,招安,招安。
听到这个消息,王仙芝很高兴,但是黄巢就很不高兴,因为在当时朝廷的招安书上,只给了王仙芝官做,根本就没有提到他黄巢,这下黄巢不愿意了,大爷我一路把你们打成啥样你们心里面没点数啊?凭啥看不起人,还有你王仙芝,说好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的,我连个官位都没有,你丫在这喜笑颜开的算是个什么事情啊?
于是黄巢当场就和王仙芝掐架了,掐架的后果就是两个人都没有官做了,并且因为这件事,黄巢和王仙芝就分家了,两个人各自带着兵马和唐朝作战,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合则两利,分则两伤。这句话来说黄巢和王仙芝就再清楚不过了。
在分兵作战之后,两个人也不打配合了,兵力也削弱了,很快,王仙芝就被唐朝干翻了,这个时候黄巢比较感慨,大唐还是大唐,胳膊果然是拗不过大腿的,别打了,爷投降。看着如此识时务的黄巢,大度的唐朝也没有说什么,投降了就不打你了,给你一个右卫将军干干吧,可是就是这个官,让黄巢再次有了造反的冲动。
当时跟随王仙芝造反失败之后,黄巢很快就向着朝廷低头了,作为投降的奖励,朝廷给了黄巢一个右卫将军的官职,以前的黄巢并不太懂官场势力这些弯弯绕绕,而当他自己做官了之后才发现,好家伙,看着强大的朝廷现在也不是铁板一块啊,并且这当官当得也挺憋屈,反了。
于是黄巢果断地开始了自己的二次造反,作为一个已经熟悉了朝廷势力布局的反贼,黄巢的二次起义几乎无人能挡,很快就再次杀到了长安,面对即将打进长安的黄巢起义军,当时的宦官们表示,皇上啊,快跑吧,长安守不住了,我们去四川吧,面对这样的提议,唐僖宗表示,可以,没问题。
毕竟那地方易守难攻,只要找到一个善于防守的将领,就可以挡住黄巢的进攻,自己就可以继续玩耍了,可是这找谁来防守呢?唐僖宗表示,自己有一个好主意,他立即召集群臣来一场马球比赛,谁赢了谁就去防守。后来人们将这件事称为击球赌三川。
但是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唐僖宗跑了之后,黄巢很快就进入了长安,然后他做出一件让当时的许多人都无法理解的行为,他找到了一个名为崔沆的官员,然后一刀砍了,这个崔沆就是当时让他落榜的那个考官。
黄巢在长安的快活日子没过多长时间就被朝廷的军队赶了出来,可是当时的黄巢根本没有自己的战略大后方,所以后勤粮草什么的供应很是不便,为了能给自己军队提供足够多的粮食,当时黄巢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吃人。
当时在黄巢的军队中,有好些个巨大的石臼,然后将抓来的老百姓都丢进入,用巨木碾压,将老百姓活活地压成肉糜,然后制作成军粮发给士兵们,当时附近的老百姓吃光了,就去找远一点的老百姓抓来吃,当时黄巢劫掳老百姓的范围达到了数十个州,这也就导致了黄巢是一个很罕见的,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中,没有一点正面评价的起义者。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黄巢从打进长安,到被赶出来,再到最后起义彻底的失败,并不是因为他太残暴,而是因为他画的饼太大了,手下的人吃不动了。
当时在黄巢的军队中,有个将领叫做朱温,这个人本来就是一个村里面的二流子,干啥啥不行,吃啥啥不剩,天天一个大汉子等着自己老妈给自己做饭吃,要是非要找一个优点,那就是他那张嘴太能说,能把村里的老人都忽悠瘸了。
后来在听说黄巢起义的时候,朱温高兴坏了,当时村里眼看已经容不下他了,他正发愁没地方去呢,于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他一头就莽进了黄巢的军队中去,虽然朱温不会打仗,但是朱温会忽悠人啊,当时军队中的大部分都是起义的农民和投降的军士,也没啥文化,朱温一忽悠一个准,到了后来,朱温简直就成了军队中的一个大哥了。
如果仅仅是这样,那似乎也没有什么,可是问题在于,朱温竟然忽悠了一个节度使投降了,面对这样一个人才,黄巢很欣慰,他拍了拍朱温的肩膀表示,小伙子,跟着我好好干,看你这么有能耐,封你为同州防御使怎么样?
听到这话,朱温兴奋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老家的乡亲们,等着看吧,我发达了!可是看了一眼地图之后,朱温的心凉了半截,这块地,好像还没打下来呢。
看着黄巢给自己画的大饼,朱温脑子很快就冷静下来了,当时黄巢却语重心长地跟朱温说,小伙子,赶紧把这块地方打下来,就可以走马上任了。在同州城下,朱温看着自己手头的那一点兵力,再抬头看看同州的铜墙铁壁,朱温表示,自己需要援军,可是他信鸽都放完了,黄巢还是一点表示都没有。
其实也不能说黄巢一点表示都没有,就算有,这个时候被朝廷的军队揍得鼻青脸肿的黄巢也没有工夫去管这个想要走马上任的通州防御使了,但是这一切落在朱温眼里,就不是那个意思了,你这狗贼,画大饼是吧,不理我是吧,爷招安了。看着朱温要招安的信件,唐僖宗大喜过望,直接给朱温赐名朱全忠,以此来嘉奖朱温的忠勇。
就这样,黄巢遭遇了双重打击,其实如果只是朝廷的军队,黄巢也能勉强抵挡,但是加上朱温这个嘴炮之后,黄巢一边要对付朝廷的武力攻击,一边要对付朱温的精神攻击,很快,他手下的不少人就被朱温策反了,最终自己也被围杀在了狼虎谷。
就这样,朱温成了唐朝平定黄巢起义的最大功臣,然后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四处征战之后,朱温很快就成了唐朝最大的一股藩镇势力,后来唐昭宗继位,可是看看周围手握大权的宦官们,再看看外面威风凛凛的朱温,唐昭宗表示,自己有一招驱虎吞狼,不知好不好用。
然后唐昭宗就将朱温引进了长安城,朱温也很上道,上来就把那些弄权的宦官给砍了,唐昭宗本来的意思是让两虎相斗,自己坐收渔翁之利,结果斗是斗了,朱温一点屁事没有。看着朱温庞大的身躯,唐昭宗怂了,但是晚了,朱温直接挟持了唐昭宗,来了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可是就这样,朱温还是不放心,为了以绝后患,直接一刀砍了唐昭宗,自己又立了一个小孩当皇帝,这样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格局正式形成。
不过看着那些瑟瑟发抖的其他皇子,朱温还是不放心,于是借着喝酒的名义,邀请剩下的几个皇子聚在一起,几个皇子知道,这是鸿门宴,大概率去了就回不来了,但是要是不去,那铁定没命,于是还是硬着头皮上了。
结果和他们预料的一样,有一个算一个,全被朱温一刀砍了,然后拿凉席裹着扔到了黄河里,看着朱温的势力越来越大,有个谋士给朱温提了一个建议,说虽然皇家的人都被砍了,但还是有一些大臣一直忠于唐朝,为了防止他们闹事,不如把他们也砍了。
朱温表示这办法深得我心,于是找了个理由,召集了三十多个忠诚的大臣,然后一刀一个,全砍了,尸体也扔到黄河里面喂鱼去了,这就唐朝末年最著名的白马驿之祸。就这样,大唐就剩下了最后一口气,让一个十几岁的皇上吊着。
可是到了907年,朱温彻底不装了,接受了皇帝的禅让,登基称帝,改国号为梁,公元908年,大唐最后一位皇帝用一杯毒酒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曾经万国来朝的大唐盛世,彻底成为历史的烟尘。至于砍翻了唐朝的朱温,最后被自己儿子一刀砍死,也算是罪有应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