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述而》篇第七章,说的是:“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一章大家都很熟悉,因其经常用来说明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为文中说,孔子对学生入学的要求,就是只要给了“束脩”的薄礼,我就没有不教的文中的“束脩)”一般都解释为“十条一束的肉干”,如朱熹的《四书集注》、杨伯峻学生的《论语译注》和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但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将其解释为“十五岁”,引用的论据为:“《后汉书•伏湛传》:杜诗荐湛曰‘伏湛自行束脩,讫无毁玷’注:自行束脩,谓年十五以上延笃传曰,吾自束脩以来注:束脩,谓束带修饰郑玄注《论语》曰,谓年十五以上也”那么,这两种解解释,哪一个合乎原意呢?,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束子是什么?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束子是什么(如何理解束脩)

束子是什么

《论语》《述而》篇第七章,说的是:“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一章大家都很熟悉,因其经常用来说明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因为文中说,孔子对学生入学的要求,就是只要给了“束脩”的薄礼,我就没有不教的。文中的“束脩)”一般都解释为“十条一束的肉干”,如朱熹的《四书集注》、杨伯峻学生的《论语译注》和钱穆先生的《论语新解》。但李泽厚先生在其《论语今读》中将其解释为“十五岁”,引用的论据为:“《后汉书•伏湛传》:杜诗荐湛曰‘伏湛自行束脩,讫无毁玷’。注:自行束脩,谓年十五以上。延笃传曰,吾自束脩以来。注:束脩,谓束带修饰。郑玄注《论语》曰,谓年十五以上也。”那么,这两种解解释,哪一个合乎原意呢?

我认为,从“束脩”的原意看,其确实是指一束肉干:朱熹的注释是:“脩,脯也。十脡(tĭng)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脩,其至薄者。”但要判断其在句中的准确含义,还需回到句中,从整体上加以分析。句中是说“自行束脩以上”,请注意其中的“以上”二字,如果“束脩”是指代表“薄礼”的“一束肉干”,那么加上“以上”二字就无法理解了。试想一下:孔子能有这样的含义吗?要学生给一束肉干以上的礼物,就可以教你了。所以可能孔子的意思是“自/行束脩/以上”,即:将“行束脩”作为一个年龄。中国古代对年龄的称呼为:8岁入小学前称“垂髫(tíao)”;15岁称“束发”;20岁称“弱冠”;30岁称“而立”;40岁称“不惑”;50岁称“知命”;60岁称“花甲(或耳顺)”;70岁称“古稀”;80-90岁称“耄耋(mào díe)”;百岁称“期颐”。是否可以认为:古代男子十五岁入大学(即太学,古代无中学),需束发,有约束修养之意;并需备束脩之礼,因此将十五岁用“行束脩”称之。因此,此处的“自行束脩以上”,应该主要指的是年龄要求:十五岁以上,而不是对礼物的要求,这样才能说明孔子的“有教无类”教育思想。因为如果重视的是束脩之礼,要是个别学生连这一点薄礼也无法奉上,那孔子就不教了吗?同时,从“自行束脩以上”还可看出:孔子教的是“大学”,内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类的大学问。

对这样的分析,你同意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