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人口的增加,全国各地同名同姓的人越来越多,名字也逐渐成为代表我们身份的一种符号。但在古代名字的意义不可谓不重大,它代表着一个人身体和生命的一部分,代表着家族的期望和自身理想抱负。所以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现象,那就是避讳。

蚂蚱为什么是四声(蝗虫的蝗同音)(1)

何谓避讳?避讳就是指古人在说话或者写文章时遇到帝王或者长辈的名字,都不可以直接说出或者写出。这个制度的存在是为了维持古代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很大程度上也显示了古代社会忠君尊长的思想。

不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蝗虫显然都是对土地危害最大的害虫之一,那蝗虫名字中带“皇”字,为什么不用遵循避讳的制度呢?

蚂蚱为什么是四声(蝗虫的蝗同音)(2)

弄清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避讳的本质。避帝王讳避的是本朝当代皇帝以及本朝历代帝王的名讳,而不是避“皇帝”这两个字,这样一看,开头我们提出的问题是不是就迎刃而解了。蝗虫没有触及到皇帝的名讳所以自然不需要避。况且,如果连虫子这种自然动物都要遵守人类的避讳制度的话,那我们源远流长代代相传的历史一定会出现不少混乱。并且“蝗虫”一词最早出现是在汉代的《礼记》之中,而“皇帝”被用为天子的称号则是在秦始皇时期,前者名字的应用早于后者,从这一点也可以得出“蝗虫”为什么不需要避“皇帝”的讳了。

那蝗虫为什么叫蝗虫呢?“蝗”字的由来又是什么呢?《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说的,蝗灾作为最为严重的灾害之一,百姓们大都对其十分惧怕,但蝗灾出现的又十分频繁,对农业的灾害又大于其他虫子,故百姓们都认为蝗虫是“虫中之皇”,所以起名曰蝗虫

还有一层意思是,蝗虫一出现,不论是贫富贵贱,家中的粮食都会被掠夺,就如同官家收取“皇粮”一般平等,所以被称为蝗虫。

蚂蚱为什么是四声(蝗虫的蝗同音)(3)

在古代为什么要将避讳看的那么重要呢?

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深刻研究过这个问题,在他的著作《金枝》中有深入的分析,总结而言就是避讳的本质是语言崇拜,而名讳正是语言崇拜中的一种。我国早在春秋时期就有避尊者、贤者、亲者讳的说法,而这三类人正对应着权力、德行与家族,这三方面也都指向同一个目标,那就是约束。

古代避讳制度的存在就是为了维持秩序,在绝对权力的统治下,统治者需要民众绝对的服从。这时候,就需要塑造一个神格化、完美化、极端化的圣贤形象,需要高高在上,还要蒙上神秘的外衣,这样才能让民众保持敬畏。在此情况下,避讳制度应运而生。

蚂蚱为什么是四声(蝗虫的蝗同音)(4)

古代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下,有些时期的避讳极为严苛甚至可以说是残酷。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成语“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连一个小小地方州官的名讳都要避,是多么的让人令人啼笑皆非;还有唐代“诗鬼”李贺,为了避自己父亲名讳中的“晋”字,甚至无法考取进士。在清代,甚至出现了相当血腥的文字狱,为此付出性命的人数不胜数,比如查嗣庭,他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却因出试题时为避皇帝雍正讳将“维(繁体字同雍)”和“正”二字去掉头,而被人弹劾,接而入狱,最终在狱中自杀,可悲可叹。

蚂蚱为什么是四声(蝗虫的蝗同音)(5)

综上所述,在古代严苛的避讳制度下,蝗虫之所以不用改名是因为它并不在避讳的范围之内。

古代的避讳制度繁复又死板,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合常理的早已被淘汰。到了如今,避讳这种行为,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礼貌和尊重了。

社会的发展带动文明的发展,对比古代,我们的生活真可谓是到处都散发着自由的香甜,出生在如此繁荣昌盛又民主法制的国家之中,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

中华民族绵延发展数千年,作为现代人的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见过封建制度的糟粕,也继承优秀民族精神和儒家仁义道德。社会的发展正是如此,我们反对没有人性的避讳制度,但也接受修改之后充满儒家修养的避讳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