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本名李振藩(英语:Bruce Jun Fan Lee,1940年11月27日-1973年7月20日),国际著名华人武术家、武打演员、导演。香港粤剧丑生李海泉之子。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的影响力巨大,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最重要100人”之一。

走向世界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星海遗珠第四期)(1)

李小龙

童年:拜师叶问,天才童星

1939年,李小龙的父亲李海泉偕妻子及三个儿女从香港远赴旧金山唐人街演出粤剧。1940年为庚辰年,中国人称为龙年,且小龙生于辰(龙)时,后呼应其乳名“细凤”,而艺名“李小龙”为《细路祥》作者袁步云取名,在1950年公映的《细路祥》首次使用。而李小龙的英文名“Bruce”的起名者则据说是东华医院的医师玛丽·格洛弗。

1941年,李小龙跟随父母返回香港,开始时与兄长入读嘉诺撒圣玛利书院小学部。1949年因应天主教区要求,所有男生都需转往德信学校继续学业,及后再转读喇沙书院。尽管少年李小龙家境比较富裕,但其居住的地区由于人口激增而逐渐产生了帮派冲突,变得拥挤,危险。李小龙读至中四因打架及旷课被赶出校,转到圣芳济书院继续学业。李小龙自幼身体孱弱,其父为了儿子体魄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以锻炼身体。

李小龙首次以男主角身份演出的电影是1950年公映的《细路祥》,片中饰演一个从好变坏,又从坏变好的孤儿,获得一致好评,并奠定了他的童星地位,当时广告上称他为“李龙”。翌年,李小龙参演的《人之初》再次获得好评,他在剧中饰演一名误入歧途的不良少年,影评人向宸曾在《文汇报》撰文,指李小龙“配称粤语片‘天才童星’,粤片工作者应该好好重视他。”

在1953年至1955年期间,李小龙先后参演中联影业公司的七部电影,大部分角色均为“乖仔”。随后先后参演五部粤语片。1957年公演的《雷雨》是李小龙参演唯一的“文艺片”,片中他饰演善良的二少爷,更是他在电影上首次有恋爱的戏份。

1960年上映的《人海孤鸿》是李小龙赴美求学的最后一部粤语片,片中饰演一个战争孤儿“阿三”,与饰演孤儿院院长的吴楚帆(他亦是本片监制及编剧)有不少对手戏,演出极为出色,影评人石琪甚至称此片“无疑是李小龙的代表作……主要是形象鲜明、迫真”。

留美:广授武艺,遭遇袭击

1959年5月,家人决定将他送往出生地美国。李小龙于1961年考入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就读的同时,他也结识了未来的妻子琳达。1962年4月,李小龙大二期间租用了校园的一个停车场角落,挂起了“振藩国术馆”的牌子。在振藩国术馆中,他主要教授他在当地的朋友。

1964年,他应艾德·帕克之邀出席美国加州长堤国际空手道锦标赛,表演了双指俯卧撑,李小龙还表演了寸拳,对方为来自加州斯托克顿市的志愿者鲍勃·贝克。贝克回忆道:“我告诉李小龙不要再做这种示范。在他击打我后,我的胸部疼痛得难以忍受,不得不在家休假。”

1964年8月,李小龙在加州奥克兰的4175 Broadway街成立“振藩国术馆”,向非华裔教授武术。李小龙称,一些华人向他下达了最后通牒,命他停止向非华裔教授武术。李小龙不为所动,于是便有了这样的一次对决。比武前双方约定:如果李小龙输了,他就要关闭自己的武馆;如果他胜出,他将得以继续教授白人以及其他任何人。黄泽民对此说表示否定。他表示自己是接受了李小龙在一次剧院表演之后向自己提出的挑战,而他对白人以及其他的非亚裔并没有区别对待之意。

李小龙就此次对决称:“挑战书上有唐人街上所有师傅的名字,但我并不害怕。”

琳达·李称:“这场毫无保留的比赛在开始后总共进行了3分钟。李小龙将他打倒在地,问他:‘想放弃吗?’那人答道:‘我认输。’”黄泽民在《太平洋周报》这份旧金山的中文报纸上发表了他对比武的回忆,同时对李小龙发出了第二次挑战。李小龙没有答复。此事就这么平息了。李小龙依然向白人教授武术。

他被电视剧《蝙蝠侠》制作人威廉·多兹尔(William Dozier)赏识,邀请试镜。1966年4月30日,李小龙与美国广播公司签订了30集电视剧《青蜂侠》的演出合约,担演配角“加藤”(Kato),但只能播出一季共26集。其后以“加藤”角色演出2集《蝙蝠侠》。

走向世界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星海遗珠第四期)(2)

李小龙在电视剧《青蜂侠》的造型

1967年7月9日,李小龙正式在洛杉矶中国城的振藩国术馆(Bruce Lee Martial Arts Studio),确立其武道哲学截拳道之名称,是李小龙最后亲自开馆授徒的武馆,武馆位置在628 W College St, Los Angeles,截拳道英文拼音是李小龙请教UCLA语言学教授后确定的。

1967年长堤国际空手道大赛,李小龙进行了各种表演,包括对表演了“无敌拳”。李小龙告诉USKA世界空手道冠军威克·摩尔,他会对着摩尔的脸打出一记直拳,而摩尔要做的就是试图阻挡这记直拳。李小龙后退几步,询问摩尔是否做好准备。当摩尔点头确定时,李小龙滑步向前进入攻击范围,并对着摩尔的脸打出一记直拳,在打中前停止。在八次尝试中,摩尔一次也没能拦下李小龙的拳。

后来李小龙被江湖中人王俊开枪袭击,身中两弹,因为点22口径手枪子弹杀伤力不大,李小龙当时穿皮夹克,没受伤害。但是李小龙经此事后决定离开美国,远走香港。

回港发展

1970年代,邵氏兄弟曾透过李小龙好友小麒麟接洽邀他回港拍片,但当时李小龙提出影片制作成本不能低于60万港元、要担任影片的武术指导、有权修改剧本,以及由他邀请的外国演员要以美金支薪等要求,令邵氏高层无法接受,最终合作未能成事。其后,邵氏首席执行官邹文怀因不满薪金制度离职出走,另组橙天嘉禾,并派导演罗维的太太刘亮华到美国邀请李小龙回港发展。

70年代是李小龙名声大噪的一年,这个年代的作品也非常的优秀,对现代功夫片有这开山鼻祖的影响。这里详细介绍几部。

《唐山大兄》是李小龙旅美回港后所拍的第一部影片。他饰演的唐山青年郑潮安,在泰国曼谷冰厂工作,与实际为贩毒分子的冰厂大老板进行殊死的斗争,片中李小龙迅猛的三脚回旋连环踢、凌空飞脚以及高亢的啸叫等武打噱头皆极具个性,令观众如痴如醉,功夫热潮因而掀起。该片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300万港元。

当时粤语片正陷于低潮,几乎停止生产。他替罗维拍《唐山大兄》及《精武门》,原版都是国语对白,后来嘉禾重新发行才配上粤语。在此形势下,李小龙凭借著一身好武艺与个人银幕魅力,不仅在七十年代初期掀起一股电影热潮,将观众拉回戏院中,让衰退的香港电影工业重新找到一线生机,使嘉禾公司奠定基础;亦使“功夫片”复苏,赋予新的面貌与活力。他的电影也身价百倍,轰动了全球,让人们对中国电影刮目相看。

李小龙在片中饰演霍元甲弟子陈真,他在追查中得知师父是被日本人毒死的,他大闹日本武馆,砸烂污蔑中国人是“东亚病夫”和“狗与华人不得入内”的牌匾。

片中李小龙不使用蹦床等辅助工具及替身,且首次将双节棍搬上银幕,并道出一句经典对白:“中国人唔系病夫(中国人不是病夫)”,自此成为了一大经典。该片票房收入超过400万,位列当年卖座港产片的亚军。[来源请求]

李小龙与嘉禾公司合组协和公司,《猛龙过江》是他唯一部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李小龙在片中饰演一个来自香港乡村的功夫高手唐龙,远赴意大利帮助一家中餐馆的女老板(苗可秀饰)铲除当地恶霸。主要的打斗部分被安排到罗马斗兽场,《猛龙过江》也由此成为香港电影史上第一部远赴欧洲取景的影片。该片在台湾上映时,创有史以来的最高票房记录,并入围第十届金马奖的优等剧情片奖。

走向世界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星海遗珠第四期)(3)

走向世界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星海遗珠第四期)(4)

成龙曾在《龙争虎斗》中扮演被李小龙打败的无名小卒。

李小龙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拍摄,亦是李小龙在好莱坞电影中第一次担任主角,也是他的遗作,从而使李小龙一跃成为世界级国际影星。片中李小龙扮演一个少林寺武功高手,只身闯入荒岛去收服一名少林叛徒,李小龙将角色冷漠严峻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他深入孤岛地下室,与赶来的打手对打,该片打斗场面及使用武器较多,是系列中最卖座的一部。片中,李小龙展示出少林齐眉棍、菲律宾短棍、双节棍等绝技。1973年5月10日,李小龙在拍摄本片时曾於戏场内昏迷。

讲述一位强者为了夺得传说中的稀世珍宝而勇闯七层宝塔,经过一轮恶斗后到达塔顶,却只换来一句古老的谒语:“生是一个等待死亡的历程”。岂料一语成谶,该片成了李小龙的未竟遗作。

猝然离世

1973年7月20日下午15时,嘉禾电影负责人邹文怀到达李小龙家中洽谈拍摄中电影死亡游戏的事宜。至17时,李小龙与邹文怀转到台湾女星丁佩家中,商谈合作拍摄《死亡游戏》。19时30至45分左右,邹文怀原本该与李小龙及丁佩共同与澳洲影星佐治·拉辛比晚膳,然而因李感到头痛,需要休息一会,故此邹先行赴约。在邹离开前不久,丁佩将一粒自己平时惯用的止痛药给李小龙服用,李随即进入丁佩房间床上躺卧睡眠,并关上房门,丁佩在客厅与邹交谈一会。随后邹独自离开应约,丁则在厅中看电视。约20时30分,丁首次进入房内查看,发现李正在熟睡,接着致电餐厅知会邹文怀,邹回应给李多休息一会。约21时,丁第二次入房,这时李仍处熟睡状态,且无法叫醒,遂第二次拨电告知邹,此时邹已接近完成晚饭,并谓会回来查看。21时30至45分,邹回到丁佩家中,发现李毫无反应,心感不妙,遂致电丁的私人医生协助。22时10分,住在附近的私人医生赶到,为李小龙立即检查,发现他没有脉搏、心脏停止跳动,毫无生命征兆,遂于22时30分电召救护车,救护员到场为李小龙施行人工呼吸并用手急救两分钟,后转用氧气机协助其呼吸,没有效果后立即将李送往医院。23时送抵伊利沙伯医院后虽经证实瞳孔放大,对光线毫无反应,心跳、呼吸完全停止,但仍被抢救一段时间,包括在左胸注射强心针并作心脏按摩,但情况并无改善,直至23时38分终被签发死亡证,正式宣告其死亡。

走向世界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星海遗珠第四期)(5)

当时李小龙还未到三十四岁。追悼会当天香港几万人涌向葬礼只为送他最后一面,所有香港明星到场吊唁, 李小龙的同事和好友苗可秀、小麒麟等也纷纷到场送别。诸位亲友瞻仰了李小龙的遗容香港葬礼结束后遗体被运往美国后又举行的葬礼仪式,后下葬于美国西雅图公墓园。

李小龙在香港的故居位于九龙塘金巴伦道41号的独立别墅,1972年由一美籍商人手中购得,李小龙在1972年迁入,命名“栖鹤小筑”(“栖”字是用简体的“栖”命名)。在李小龙去世后,邹文怀等业主透过律师以85万元出售给余彭年,余氏再租出成为“时钟酒店”(可理解为“计时收费”)。2008年四川地震后,余氏将包括李小龙故居等五块地皮出售,每售出一幅地皮即捐出2,988万元给四川灾区。

世界影响

李小龙的事业成就对影坛以至文化方面都有影响,他不仅开创了华人进军好莱坞的先河,更创立了截拳道,亦是综合格斗概念引入电影之中的先驱者,让西方人认识和学习功夫以及发展出综合格斗,同时令动作片成为香港电影的主流片种之一。李小龙的出现一改华人在外国人眼中剃发易服的形象,很多西片自此都将华人设定为武术高手出场,使得西方人以为华人都是武术高手。李小龙在好莱坞星光大道中占有一席位置,是黄柳霜和成龙以外的3位华人之一;在香港星光大道中更竖立了一座铜像及纪念牌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