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为何难再出贵子?其实这种说法不是很准确,应该是寒门历来很难出贵子。

古往今来,真正从寒门出来的贵子能有几人?中国有确切历史记载的封建时代,一共是4663年,559位皇帝,纯粹的平民出身的皇帝也就只有朱元璋一个而已。再看构成封建社会中流砥柱的士大夫阶层,真正从贫寒家庭出身的少之又少,这从古代官吏选拔制度就能窥见一斑,春秋战国时期的“世卿世禄制”、两汉时期的“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不排除确有极个别寒门子弟能够被命运的“幸运之箭”射中,但基本上都是“王侯将相,就是种乎”。

人生唯有努力才会得到你想要的(此生唯有努力去拼)(1)

隋唐时期开创、两宋时期成熟的“科举制”,可以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创举,至少从制度层面为阶层流动打开了一道口子,给寒门子弟带来了极大的希望,也使得封建王朝集权统治得以巩固稳定。但考虑到古代极低的识字率和私塾制的教育模式,寒门子弟读书识字本身就是一种奢望,更别说受到系统的教育,出贵子的机会可以说是微乎其微,“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情形也许只会出现在说书先生的故事当中。

人生唯有努力才会得到你想要的(此生唯有努力去拼)(2)

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感叹,寒门难再出贵子?知乎上有一个高赞的回答:其实几乎所有人都容易犯一个错误,就是大人物的角度看历史,小人物的角度看当下。看历史的时候你觉得总督巡抚这样的都是龙套,现实生活中县长就足以影响你一生的命运。看历史,你会认为张居正这样的人出自寒门,其实张居正是军户出身,祖先是千户,父亲是秀才。看现实,你会认为局长的孩子上了名牌大学是权贵垄断资源的体现。其实自古以来,寒门就难出贵子,你之所以会认为历史上一些人出自寒门,是因为你往往是自动带入帝王视角来审视历史。

人生唯有努力才会得到你想要的(此生唯有努力去拼)(3)

随着时间的跨度进入现代社会,其实对普通人来说,已经是最好的时代了,至少你的人生还有选择,虽然选择不那么多,但总是要强过古时候几乎没有一丁点选择余地。“人人生而平等”本来就是个“伪命题”。当年有一篇文章火爆全网,“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作者的观点我非常赞同,“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怨天尤人,这个世界上公平是相对的,这并不可怕,但是对不公平视而不见是非常可怕的”。与其抱怨,不如做力所能及的改变。真的,这个社会虽然没那么好,但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糟。

人生唯有努力才会得到你想要的(此生唯有努力去拼)(4)

只要勇敢去想、努力去闯,就一定能有成长、有收获,哪怕结果没那么好,哪怕终其一生都从平淡中度过,但毕竟尝试过、努力过、奋斗过,人生便不会有遗憾,也不枉来这个世上走一遭。

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的人生最灿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