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悲哀

人最悲哀的是什么?灾难?含冤?被误解?心死?都不。最后,我们还是从蔡伦那里找到了答案。

宦官的黄金时代(是人非人的人群)(1)

女娲抟土造人

世间总有许多诡异,不按常理出牌。创世神女娲抟(tuán)土造人时,不是没有想法,本只造了男和女,可是王宫的事太多,编制不够,人类自身又造了一种叫阴阳人的人,我们叫他“第三性别”“第三类人”“男一号”或“活机器”。无论自己怎么认为,都像牛马又如蝼蚁。

宦官又是二次伤害和“废物”利用的典型范例,是最不完整的残次品和三等公民。当了宦官,就等于领了一张特别残疾证。残疾本只在生理,他们还在心里!说话有气无力,做事谦恭温柔,不敢抬头,也不敢坐下,扭曲的性格就常做一些悖(bèi)谬之事。职业,是特种行业;职场,是高风险领域。

宦官,一个深度中国版的词语。大约在奴隶社会夏商时期,王室的宫廷中就有类似的角色,出现了宦官制度雏形。他们是家臣的一部分,主要担负看守宫门、传达命令、侍奉起居等杂役,地位低贱、卑微,但不全是阉者。东汉以后,才一律采用阉人。

这一万全之策,目的,或许有两点:一是坚壁清野,以杜绝花猫偷腥,帽子乱飞,永葆后宫组织纯洁,王室血统纯正,世代不替。好了,这下看你怎么绿?二是了断子孙根,没牵没挂,心无旁骛,方可确保忠心不二。原因,或许也有两点:一是为保证一部分人多妻,另一部分人就要失去婚姻市场,造成妻荒,荣登“终身光棍榜”;二是天下之大,涝的涝旱的旱,为调适家口负荷,就先拿男人开涮。好家伙,应该是最早实行的计划生育!

宦官的黄金时代(是人非人的人群)(2)

东厂西厂

宫刑,就是腐刑、淫刑。男子割势,女人幽闭,仅次于死刑。据说,古代的女官,也属宦官。但譬如汉朝的才女班昭、北齐妖后陆令萱、唐朝的女校(jiao)书薛涛及诗文不让须眉的上官婉儿、宋代女进士林妙玉、明朝受专宠的万贵人等,她们和遭受宫刑的女性毕竟有区别。只是女官从小要按照固定的模式被培养,会丧失本有的活力和独立的女性特质,成为缺少快乐的人。

太监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辽,本是政府的一个高级职位,并非一定由宦官担任。到了明代,有一个监察性质的机构均由阉人组成,实质是特务组织,办公地点在今北京东安门一带,叫东厂。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这个部门的最大头头被称“掌印太监”,权力极大,直接向最大老板皇帝负责。嗯,看来“太监”这个词不错,很带劲!不久,就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也慢慢成了对宦官的代称。以致现在骂人,还说:“你太监!”“活太监!”

史书上宦官的称谓繁多,达数十种,直到很晚才被尊称为公公、老公、老爷等。到了清朝,就变得很草根、媚俗,不管什么场合,叫“小李子”“小谭子”什么。宦官则自称内竖、奴婢、杂家、奴才等。对于他们来说,要做官,就必须先拿到“宦”的身份认定。

总之,一句话,宦官是一种身份接近女人,体力接近男人的特殊人群。作为文化,毫不逊色于中国京剧、中国书画和中国医学三大国粹,也堪称是中国古典的动漫。

有趣的是,不知道哪朝哪代,哪位高人,嫌“宦官”一词有辱身份,就巧妙地调换了位置,美其名“官宦”。“城头变幻大王旗”①,“宦”一语双关,还是一门大姓。从此,身价百倍,或为达官显宦,或跻身宦族。宦成名立,也宦海沉浮。

宦官的黄金时代(是人非人的人群)(3)

太监

如出一辙的“官宦宫”仨,在“宀”(mián)字、也称“宝盖头”这个迷宫,只是搞了个魔术。用一个词语一半的意思概括,就是:没有改头,只有换面。

(《蔡伦纸话》选编七十二)

(文/沙鹭)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