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的词牌名“青玉案”的“案”一般都读成àn,不过,2009年6月27日央视节目《咏乐汇》中,百度CE0李彦宏讲百度的名字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一句李彦宏特别强调说“青玉案”的“案”应当读wǎn,就是碗的意思言之凿凿,似大有根据主持人李咏也就跟着念wǎn于是乎,中国人迷糊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该读啥了本来这个字的读音不成问题,看了这期节目后还真成了个问题,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青玉案代表什么数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青玉案代表什么数字(到底是读àn还是wǎn)

青玉案代表什么数字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的词牌名“青玉案”的“案”一般都读成àn,不过,2009年6月27日央视节目《咏乐汇》中,百度CE0李彦宏讲百度的名字来自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词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一句。李彦宏特别强调说“青玉案”的“案”应当读wǎn,就是碗的意思。言之凿凿,似大有根据。主持人李咏也就跟着念wǎn。于是乎,中国人迷糊了,很多人都不知道该读啥了。本来这个字的读音不成问题,看了这期节目后还真成了个问题。

李彦宏读成wǎn,大概有两点缘由:

1,案同碗,怎么能送香案呢?太大太重了,送碗比较合适呀!

青玉案的词牌名调名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诗句。李彦宏估计认为,不可能送给美人香案这样的家具,估计也就是一个青玉碗。其实古代的案,主要指的是餐盘,送一个餐盘还是可以的。

现在的“案”

我们可以去湖南博物馆看辛追夫人用过的餐盘,还是很精致的,算是女人非常喜欢的私人物件,否则也不会作为随葬品带入坟墓。

湖南博物馆的漆器餐案

东晋的时候,餐盘已经有类似于现在的快餐餐盒一样的带格子的餐盘。

也有放几个碗的餐盘。如《世说新语》里出现过的五椀盘:“殷仲堪既为荆州,值水俭,食常五椀盘,外无余肴”,就是五个小碗加一个餐盘。在这里,案也做盘。

东晋餐盘

2,有个成语叫“举案齐眉”,李彦宏估计心想,举香案不可能,太重,还是举碗比较合适,所以读碗。

首先我们要看看“举案齐眉”到底是个什么典故。东汉有个大帅哥,叫梁鸿,他取了一个长相非常丑,但非常贤惠的女子,叫孟光,是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孟光每天给老公做好饭的时候,总是把餐盘举到眉毛这个高度,遮住自己的脸,就好像现在姑娘人人带上口罩,都是美女一样。

孟光举案齐眉

戴口罩的都是美女

如果举个碗,肯定不行,因为一个碗不能即盛饭,又盛菜。而且一个碗也遮不住自己的脸,举个餐盘,面积够大,足够遮住自己的脸了。

《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汉代的餐案

南宋巩丰的《巩氏后耳目志·杂论》:“孟光举桉齐眉,俗直谓几桉耳。”最早误读之人吕少卫《语林》:“桉乃古盔盌wǎn字,谓举盌与眉齐耳。张平子《四愁诗》:“何以报之青玉桉”,谓青玉椀耳。若此类者,皆不可以习熟忽而不考,识者所哂。” 吕少卫《语林》已不可考,大概已经亡佚了。巩丰引用吕少卫之说,以为“桉”(案)是古“盌”(碗)字。

这个说法,仅仅是后人的误读,最多算是一家之言,并不是主流说法。案就是案,碗就是碗,是两回事。我们不能拿某个朝代的一家之言来做主流解读。

后世也有明白人,其实明代的杨慎、王世贞早就不同意这种说法。杨慎说:古诗青玉案,即盘也。今以案为桌,非。孟光举案即盘也。若今之桌子,岂可举手? 餐盘是也,说得通的。古代没有将“案、桉”字用作“椀、盌、碗”字的。吕少卫说“桉”乃古“盌”字,没有说明理由。

随着古代中国人生活起居习惯的改变,变得越来越高大。唐代之前,古人席地而居,家具体量都不大。如汉砖像里描述的古代的分食制的小餐案几。

汉砖像的宴饮图

餐盘的小案几非常小巧,宋代之后流行高桌高椅,人们不再席地而坐,案的体量相应变高变大,成为长条桌子的一类。

所以,青玉案的标准解释应该为青玉所制盛食物的矮脚托盘(放食器的小几)。读àn。不要误读成“碗”了。读成wǎn,论据不足,莫名其妙。

飙叔,2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