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进注:关于华尔街职场,请参阅《绝情华尔街》和《独闯华尔街》,转发的下文好似小结一般……)

作者 | Weekie君

来源 | WEETOK 5分钟求职

投资银行 - IBD

一个外面的人想进,里面的人想出的行业

00

Weetok 说 IBD

虽然不像十年前一样风光无限,投行依旧是收入最高的行业之一,但是想进投行的人一定要先掂量掂量,自己能否接受其“惨无人道”的工作时长,挣得也是辛苦钱啊!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拥有投行的工作经验对职业发展有着非常明显的帮助,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投行分析师能够在工作一两年之后跳槽到钱多事少的行业里。投行是最典型的围城,外面的人各种羡慕,里面的人却在纷纷跳槽。

01

什么是IBD

大家平时所说的投行,一般有两种含义:一个是投资银行(Investment Bank),另一种是投资银行里面的投行部(Investment Banking Division,简称 IBD)。投资银行里的业务部门有很多,而投行部只是其中的一个部门,这里我们主要想给大家讲讲投行部(IBD)。

  • 股权融资服务Equity Financing(在股权资本市场运作)
  • 提供关于兼并,收购和重组Mergers & Acquisitions, Restructuring的咨询类服务
  • 根据投资银行提供的服务性质,就不难看出投资银行的主要客户是私营和上市公司,还有政府和大型的投资载体(包括私募股权基金,养老基金,捐赠基金等),而不是个人投资者。

    华尔街小姐姐揭秘顶级投行职位和架构 - Banking

    02

    IBD里的五花八门

    IBD里面一般会按照领域(Industry/Sector Group)产品(Product Group)来分类,Industry/Sector可以理解成不同的行业,比如医疗(Healthcare)、科技(TMT)、零售业(Retail),能源类(Oil & Gas)等。

    而产品就是上面说到的IBD提供的几种服务,比如股票资本市场(Equity Capital Markets),债务资本市场(Debt Capital Markets)、企业并购(M&A)等。每个组需要对自己负责的领域或者产品负责,当然也会比较精通。

    在IBD里面,Industry Group和Product Group根据项目的需要,经常需要协同合作。比如Google要IPO(只是举个例子,Google早就上市了,现在叫Alphabet),于是他们决定花重金找高盛帮他们做这个案子。

    高盛接到这个项目该做什么呢?很明显,Google是科技公司,要做IPO股权融资,所以高盛就会从Industry Group找到科技(TMT)组的人,Product Group里面找到Equity Capital Markets组的人,来联合处理这个案子。

    Industry Group比较直观,就是会专注这个行业或领域,非常有研究和经验,同时各种产品也都有所涉及,这里我们再仔细说一下不同的Product Group做的业务:

    1、融资服务

    当公司或者政府需要借债来筹集资金(也就是有借钱的需求)时,往往会寻求IBD帮助。借款的形式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 贷款(Loans):通常在固定资产的担保下,由银行直接提供的资金

    2. 发行债券(Notes或者Bonds):通常由债券投资/购买者(比如投资基金)提供资金; 债券可以公开交易

    3. 可转换证券(Convertible Securities):投资/购买人可以以预先确定的交换比率将其债券转换为股票

    那IBD一般可以怎么帮到需要借债的客户呢?Product Group中的Debt Capital Markets或者Leveraged Finance Group一般可以帮助借债的公司提供市场信息和设计债券的结构,比如到期日,利率,票面利率是固定还是浮动,抵押品,契约,债务估值等(让公司客户了解真正能够吸引投资者的“合理”结构)。之后很多投行还可以帮助借债人寻找并联系合适的潜在大型投资者,建立投资者的兴趣,承保交易(Underwrite,后面会做详细说明),以及协助提交监管文件。

    而Industry Group可以从财务角度和业务角度分析债务对客户的影响,为客户提供行业相关的研究、制作营销文件,并向投资者介绍行业和公司,并且帮助提供监管和合规的相关的材料。

    投行可以利用专业性对公司进行指导,同时利用行业里积累下来的人脉资源,有的大行也可以为借债公司提供资金,在帮助公司融资的过程中自然功不可没。

    如果客户(政府或者公司)愿意出让一部分股份来融资(也就是所谓的股权融资),他们也会找投行寻求帮助,一般股权融资包括这几类:

    1. 首次公开招股,就是大名鼎鼎的IPO:公司首次向公众筹集资金

    2. 后续Follow-on Offerings:公司在首次公开募股后再次向公众筹集资金

    3. 私募Private Placement(后面会展开说):公司从私人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不过这样就不能公开交易了)

    这里Industry Group和Product Group的职责和借债很类似,除了完成对股权结构的设计和估值以外,有时投行也会和自己相应的资本市场部门Sales & Trading合作,来完成在二级市场销售和流通。

    当公司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时,只有首次公开募股能够吸引到大型投资者的兴趣,才能成功筹集到大量资金。 投行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了。并且,IPO是公司发展的里程碑,这也让银行家的工作充满了意义。

    2. 承购包销(承销,Underwrite)

    这是啥意思?可以试着从字面上理解一下——就是先买下来,然后卖出去的事情,投行也包了。当然这意味着他们要承担卖不出去的风险,所以一般投行会用一个价格买进来,再加一点溢价(Premium)卖给投资者,从中赚取差价,算是承担风险的利润,这个差价专业点说叫承销利差。

    大家听说过联合(Syndicate)这个概念么?因为有的时候遇到金额比较庞大的项目,为了分担风险,会有好几个投行一起做,就叫Syndicate,里面牵头的(就是承担最多融资额的)投行叫做Lead。

    少数情况下,投行不承销,只是作为中间人,尽最大努力推销,卖出去多少就是多少,而不承担承保风险。这种情况下,投行会从中间收取佣金(Commission)。

    3. 私募(Private Placement )

    除了在公开市场交易(Public Trading),投行有时也会通过私募的方式帮客户筹集资金,比如向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或养老基金)募资。私募的主要好处是向公众披露的信息较少,监管要求没有那么严格(监管是指:证券监管,政府认为机构投资者比个人投资者更专业,风险承受能力更强,因此对私募投资的监管也较为松范。)

    4. 兼并和收购 (M&A)

    如果有公司计划收购另一家公司,投行可以帮助他们做调研,决定收购谁,如何收购等关键决策。这中间涉及到对目标公司估值(Target Company, 就是被收购的Target)和长时间的协商和交涉。

    整个过程中Product Group和Industry Group分别负责不同的事情:

  • Product Group中的M&A Group,和重组部门(Restructuring Group)一般会负责设计交易结构(就是以什么方式买、买多少?) 和交易流程类型(怎么买,是拍卖还是协商交易?) ,并且帮助执行整个交易以及协助完成监管合规相关的工作。
  • 03

    做IBD的优点

    投资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前沿部分,最吸引人的不仅仅是高薪资,更重要的是你能学到什么,和你能和谁共事。

    软实力提升

    如果想要在商业和金融领域获得快速成长,IBD无疑是最佳选择之一。

    在大量市场信息和金融动态的浸泡下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专业金融工作者,同时锻炼提高金融界最重要的软实力——软实力除了交流能力和自信外,还有高效管理自己的时间、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和强大的抗压能力,当然也不会少了重要的职业道德培养。

    不论是继续留在投行,还是选择去其他金融机构闯荡,这段经历的价值和影响都比想象中要深远。

    快速建立职场人脉

    很大一部分的人之所以向往投行是为了能够尽快建立自己的专业职场人际网络。人际网络的建立对职业生涯的发展和转变及其重要。正因为投行行业的流动性大,投行工作者也时常转战其他领域,而能够与有着良好关系的前客户和同事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合作,更会是职业发展的加速器之一。

    时刻高效学习

    作为投行的一员,必须主动积极地紧跟最新的市场动态,才能在变化无常的金融市场中为客户提供有效的投资策略。广泛汲取知识更是最基本的要求,DealBook,MarketWatch,American Banker,Investopedia,the Economist等等的资源需要随时随地查询和熟悉。加上投资银行中的各个部门交流密切,不同的项目都会接触到不同的团队,去熟悉各类产品,跟各大行业直接交流和学习的最佳机会,一个小组高效的Coffee Chat,效率可能会高于独自一人花费一整埋头苦干。

    快速了解不同行业,明晰各类商业模式

    投行大概是唯一个能让初出茅庐的毕业生在短时间内,从内到外了解不同行业动态和公司运营细节的职业;投行项目涉及许多非公开信息,公司管理层常常在重要会议中做出决策,这时候作为投行的分析师,可以学到许多其他金融岗位无法触及的知识。

    04

    必备技能、适合人群

    投行的工作对综合能力的要求很高,对于刚入职的小白,很多的时间都会花在金融分析建模、行业研究等,因此,Technical自然是必备技能。但随着经验增加和职位提升,投行渐渐会变成一个跟人打交道的职业,你的学习能力和软实力才能决定你能在这个行业走多远。

    Technicals – 金融建模、公司分析估值是投行必备的硬技能

    包括了基本的Accounting技能和对未来公司经营情况的预测能力。

    基本的Accounting能力就是对Income Statement、Balance Sheet、Cash Flow Statement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输入历史数据,建立起三个表互相联动的预测。

    而另一部分建模能力(Modeling Skill),即对预测的把握,则考到了你对各种金融财务比率(Financial Ratio和Profitability Metrics)的理解,最常用的包括Gross Margin、EBITDA和EBITDA Margin,还有更进阶的对公司经营能力以及行业走势的判断。

    Smart & Quick Leaner - 聪明&快速学习能力

    投行对于聪明的人有着较为明显的偏好,尤其是在计量、数学、金融或者经济等等理科科目有强项的人,更为符合投行要求。因为这些强项代表了硬实力:理科思维和分析能力,这样往往能够高效地应对投行对其就职人员的培训和要求。

    Discipline & Work Ethics - 富于进取 & 执行能力

    投行其实也是一个广泛招纳人才的行业,并不是只有有着纯粹金融背景的人才适合投资银行。投行作为高压行业之一,想要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脱颖而出的也就必须得是能够高效自我规划的人。因此投行其实对于有着法律、医疗,甚至曾经有过专业运动训练背景的人,都非常青睐。

    强大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

    投行是一个随时随地与人,与客户,与不同部门和不同团队打交道的一个行业,因此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利用就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能力。

    05

    薪酬、工作时长

    投行职业性质两大特点:薪资高,时间长

    薪酬水平

    投行职业的平均起始基本工资在每年$75K到$96K之间。在平均初始工资已经高于其他行业的情况下,即使是第一年入职,也同样可以通过争取更多的年终奖金来增加自己的报酬。因为这个行业绝对是奖励努力付出和优秀表现的行业:业绩越好,赚的钱就越多。

    所以通常从第一年开始,$140K左右的年收入应该是投行职业中比较优良的一个总收入目标。

    华尔街金融机构预测(华尔街求职指南)(1)

    投行职业报酬(资料来源 Wall Street Oasis)

    工作时长

    丰厚的收入与之对等的是是大量的工作时间和所需精力。如果无法应付每周(很有可以超过)8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那么这份诱人的工资支票也就没有那么容易收入囊中。

    06

    未来发展路径许多投行职业的开启方式都是从投行的暑期校招的实习职位开始的。先从成为实习生开始其实很有优势,要知道投资银行最终留下来的全职员工里,有超过90%都来自于自己的实习生项目。

    华尔街金融机构预测(华尔街求职指南)(2)

    职业发展上来说,一般新手都是先从Analyst做起,2-3年有机会升到Associate,接着再熬三年升Vice President(VP),之后的升职加薪比较看个人能力,顺利的话至少三年可以升Executive Director(ED)(有的投行没有ED),再之后Managing Director(MD)就要看造化和有没有职位空缺了。

    通常情况下,如果是已经有了多年的经验和良好的业绩记录的分析师,就可以直接申请Associate的职位。不过即使是没有丰富的投行经验,拥有MBA学历和强大简历背景但投行经验较少的高素质候选人也可以直接申请Associate职位。

    投行里跳槽的情况比较普遍。在大型投资银行中,大约80%的银行分析师会在工作几年之后转向买方(私募股权公司,或者对冲基金)。剩下的15%会申请MBA课程,或者转而加入创业公司或其他大型企业,选择继续留在投行内工作的人反而很少,因此其实只有很少数的资深分析师(Associate)职位是从初级职位提升上来的,近年来,超过90%的资深分析师都是从工商管理的MBA Class中招聘而来,而不是公司内部晋升。

    不过像这样在买方和卖方中跳槽、变换角色的现象在亚洲(比如香港)并没有像在美国那么普遍。

    07

    常见公司

    顶级公司分别有哪些?我们平时听到的投行五花八门,今天我们来给大家分类详细说说(这个部分比较细,如果你已经了解,可以跳过)

    大型投资银行 (Bulge Bracket)

    Bulge Bracket有“大量”“批量”的意思,据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因为大型投资银行在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的拍卖中,总是能买下较大的份额。主要的大型投资银行名字总是很响亮,所以相信提起来你也一定不陌生。现有的大型国际全服务投资银行有:高盛,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美国银行美林,花旗,巴克莱,瑞士信贷和德意志银行。

    华尔街金融机构预测(华尔街求职指南)(3)

    交易量、客户的规模和国际名气通常被用作决定投资银行是否能被归类于大型的标准。不过实际上最重要的因素实是能否提供“全面服务”的能力。怎么才算“全面“呢?主要是在融资服务方面,对债务融资方面对投资级别(可以理解为信用好、风险小的)和高收益(就是信用略差,风险略大的)等各个方面都可以承担;在股权融资方面可以承购包销(就是说有能力先把这些股票买下来,然后再自己去卖,卖不出去就必须自己留着。所以和只做咨询或者对接投资人的投行来说,客户承担的风险会变小)。

    所以我们常说这些大型投资银行本身就类似于一个生态系统,涵盖了公司可能所需的所有金融服务。大多数的大型国际投资银行都有着自己的商业和零售银行部门:不仅能够照顾到资本市场,进行各类股权研究和发行,还能为客户公司交易和日常运营提供融资服务; 提供的咨询服务则可以帮助客户公司应对不同情况,给予及时指导; 而私人银行管理则负责管理超高净值个人的财富。这些不同的部门之间通常有着非常密切的合作,同时不忘交叉销售互相之间的产品和服务,以增加额外的盈利收入。

    中型投资银行 (Middle Market Banks)

    中型市场(Middle Market)顾名思义中型投资银行主要就为这些中型市场客户服务。一般一个项目在5千万到5亿美元之间。

    中型市场银行其实总体上类似于大型投资银行,提供与大型投资银行相同的全方位投资银行服务,包括股权资本市场和债务资本市场服务,全套的融资和资产管理,以及并购和重组交易。唯一的不同就是专注于较小的客户/交易(交易规模通常小于10亿美元)。知名的中间市场银行包括:UBS,Piper Jaffray,Cowen, BMO, Stifel,Raymond James和Macquarie等。

    华尔街金融机构预测(华尔街求职指南)(4)

    精品投资银行 (Elite Boutique Banks)

    精英精品银行大多本身没有资本市场功能,而是纯粹专注于咨询服务。众所周知的一般精英精品投资银行包括:Centerview,Lazard,Evercore,Moelis,Jefferies和Perella Weinberg Partners等。

    因为Boutique的直译是精品店、专卖店,所以常常只经营某一特定业务或者为某一特定行业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所以精品银行往往会选择在特定行业/产品中建立自己的声誉,比如Qatalyst(专注科技行业),Greenhill(集中在科技和医疗保健),PJT(擅长重组)和Houlihan Lokey(侧重公司重组)。

    华尔街金融机构预测(华尔街求职指南)(5)

    从企业规模和典型交易规模方面来说,一些较小的投资银行就被称为区域精品投资银行。这些投资银行通常只有少数几十名员工。也正因为规模较小,它们通常都不提供大型投资银行提供的全面服务,通常只是专注于单一领域,例如只在特定市场领域处理并购。

    投资银行的规模不一定与其声望、盈利能力成正比。小型投资银行由于专注于某一领域,往往能做出很大成就,例如在并购领域名列前茅的Lazard,Greenhill以及Evercore等。

    08

    申请流程、时间线

    Summer Intern或者Full time的申请一般从九月份开始。学生通过校招申请会更加方便,一般是通过学校的Career Center来递交简历。如果你顺利通过了HR的初步审查,你就会收到关于面试的通知。面试大概会从十月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年初。但具体的招聘时间线还是以公司通知为准。

    如果不是学生也不要紧,可以自己在公司官网上申请。如果错过了秋招,你还可以多关注公司的招聘信息。因为这个工作流动性较大,你还会有其他机会可以申请。

    进入投资银行的最正确打开方式是在大学本科的三年级期间开始争取录用投行的暑期分析师实习项目。招募过程通常在课程开始前至少提前一年(大约在大二第二学期或者大二结束之后的夏季)开始,通常来说包括三个阶段的面试:

    1. 初步筛选
    2. 后续的二轮甚至多轮面试
    3. 最后一轮面试(因为最后的面试常常分成好几面,耗时几乎一整天,所以也被俗称为 “超级选拔日” :Super Day)

    初步筛选 一开始,学生投出的简历将会被投行的分析师在同事之间先审核传阅。

    电话/视频Hirevue面试

    如果通过了简历的筛选,他们可能会先以电话面试或视频的方式初步筛选掉他们认为资历不足的候选人。然后再向HR推荐他们绝对较为合适的面试者。

    从排名靠前、名声较好的目标学校(Target School)通常更加抢手,所以投行可能会针对不同学校设立专门的学校团队来进行初轮的电话筛选。电话面试的的形式其实更多的取决于面试官自身的偏好,但总的来说都还是会以对话形式呈现,目的是希望能够稍微了解候选人的学业和技能背景,语言沟通能力和其他的兴趣水平。

    投行在一些目标学校还会进行校园面试(在这样的情况下,学校学生更应当有自信心,因为首先就证明了投行对于目标学校的学术和培养人才的质量已经有了肯定),不过更加普遍的面试形式还是电话或者视频会议。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行开始采用了记录式访谈和能力评估的方式(例如在线考试)来考量候选人的实力水平。不过总的来说,这些测试的作用主要还是辅助HR的面试官在筛选过程中更加全面的考核面试者。

    后续面试 & Superday 通过初次的电话/视频面试筛选后,第一轮的正式面试就会开始涉及Behavioral和Technical问题的结合。

    完成第一轮或者第二轮面试后,最终的过关候选人会进行为期一天的现场面试。最后一轮的Super Day常常包括三次到十次背靠背、一对一或者多对一的访谈,包括更加进阶的Behavioral、专业知识和Case Studies考量。较为棘手的Behavioral问题和Brain Teaser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测试候选人在紧张和高压的状态下呈现的思维状态和表达能力,面试者在最后一轮面试中会被问到的Technical问题也无疑会更加细化,难度也会增加。而成功通过这些所有关卡的合格候选人,通常会在最后一轮面试后的十天内被告知录用结果,获得这次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

    虽然每家投资银行各不相同,但对于暑期实习生项目的录取率通常低于2%到 3%:也就是说申请者和竞争者往往高达数万名,但是最后只有寥寥几百人能够参加夏季实习分析师项目。

    由HR能力有限,在筛选期间甚至不会有时间和精力来仔细审查所有的简历,这个时候能否脱颖就非常依赖于人际关系的建立。即使你是有着优秀学历和背景的目标学校候选人,人际关系的建立现在也已经成为投行求职的必然部分,一定不能轻视。

    09

    如何为入行做准备

    Technicals

    建议可以从选一些金融相关的课开始,Corporation Finance、Valuation等等,然后可以自己尝试着对一些公司进行分析和估值。如果刚入门的你还不知道如何系统性地分析一只股票,可以试试这两个资源:

    对于投行的基础概念的培养和知识累积可以先从读英文网站,紧跟市场动态开始。

    大型官方的金融咨询的网站或许大家都知道几个,但事实上却很少有人可以做到每天高效利用这些讯息。以下则是十分有用几个网站和对应的更容易帮助大家养成阅读消化习惯的建议。

    1. Investopedia

    Investopedia是一个学习投资、市场和个人理财的绝佳网站,建议大家使用它的股票模拟(Stock Simulator)建立自己的投资组合(Portfolio),这样在被问到投行的常用问题 “给我推荐一支股票”(Pitch me a stock)的时候能够根据每日的关注动态回答。这个网站非常优秀的一点就是,它还会给你的邮箱里定期发送你投资组合的动态提醒。在日常关注中,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整理分析:

    描述为何这是一个好的投资(State why this is a good investment)

    商业模式由什么推动,影响利润和成本的因素都有哪些(Key drivers of business,revenue and cost )

    潜在的机会和上升空间(Potential opportunities)在与行业中的同类商业相比有哪些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

    2. The New York Times Dealbook

    纽约时报的权威性在这就不赘述了,但是每当我们拿到一份报纸的时候,真正需要做的是快速锁定我们需要的信息。Dealbook就是我们需要看的精华部分,因为这一部分不仅囊括了市场最新动态,能够给我们提供高质量的分析文章,还可以同时结合最新的政策动态提供较为深度的解读。

    不过关于每个Deal的问题,也还是需要提醒一下广泛吸取信息十分重要,但是保持自己的思辨能力其实更为核心,阅读的时候,不要被各大不同网站文章的立场而左右,而是要针对一个Deal多阅读不同分析角度、甚至不同观点的文章,这样才能获得对这个Deal更全面的了解,建立自己的想法和考量。3. American Banker

    American Banker可以说是IBD人士的专业网站。网站的介绍是: “我们是银行和金融服务高级管理人员的重要资源,专业于让用户了解重要的发展情况,将重点放在最重要的问题上:创新,转型,技术,监管和改革”。

    除了Bank的日常交易和市场动态以外,这个网站给我们提供了从内部了解投行这个行业的深度解读。由于投行面试往往也少不了被问到公司文化或者公司动态,这个网站可以给我们提供很丰富很实际的信息。

    大家不要下意识的觉得“初级”的实习生和分析师就并不需要看这些资料。如果你可以更加主动(Proactive),在Networking和面试中就会多一些胜算。但要注意的是,Networking和面试的过程中切记不要班门弄斧。

    Networking & 人脉积累

    投行从来都是一个以人脉为基石的行业。所以,强烈推荐去参加公司准备的任何Networking Session。 参加这些活动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将你在这个活动上准备问的问题做好功课,同时你也要熟悉举行活动的公司,以及你想要申请的职位。表现出好奇心,尽可能多问问题来表现出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此外,在活动过后要及时Follow up,来建立关系。

    利用好LinkedIn

    LinkedIn也是Networking的必胜法宝之一。你可以尝试去LinkedIn上找一些IBD相关的从业者,邀请他们进行Coffee Chat,了解行业内部消息。

    10

    面试考点解析

    投行的面试从来都是重头戏,因为涉及到的问题往往五花八门,不按套路出牌,所以常常很难招架。以往的数据显示,在广泛投出五十个职位之中,大约只能获得十五个初面机会,而十五个初面中能有一半拿到Onsite 面试已是乐观情况,而最终能拿到两至三封Offer也都值得谢天谢地。作为最为热门的抢手行业之一,投行在僧多粥少的情况下,应聘的筛选要求就会愈加严格,而作为前去面试的人,自然就要加倍付出努力准备,才有可能在面试中脱颖而出。

    基础情商筛选、行为问题以及职位考量(Behavior Questions/ Fit Questions )

    和院校申请一样,公司招聘也是想招The Right One,目的是招聘到最为合适的人选。所以在茫茫题海中,申请人需要注意的几大方向其实主要是:

    专业知识 Technical Questions

    这部分的问题总是以不可预测的形式出现在各大投行面试中,但是问题考察的重点常年还是保持稳定。建议大家在整理这些问题的时候,结合投行分析师的日常工作内容来思考和准备,这样就不会迷失在茫茫题海中了。

    在日常生活中,大家试着把自己当做投行的分析师,思考在每一项具体的工作中会需用到哪些知识和能力,然后再一对一地攻破。

    比如说,在有关建立金融估值模型的工作中,最需要的基本技能就是Excel,所以熟练掌握Excel能够让你在当场被要求建模时临危不乱。

    面试题目的不同,考量的是不同的工作技能。遇到Three Statement Model(财务报表模型)类问题的时候,你则应该具备对“三张表”烂熟于心的专业素养,除了经典问题“Please walk me through the three financial statements(请简要介绍三个财务报表模式)”外,你还需要熟练掌握如何分析一项活动带来的三表的具体变化。

    如果是进一步建立Discounted Cash Flow (DCF) Model(贴现现金流量模型),那么你应该马上知道面试官想考察的是你对于公司估值方法的掌握。其中,DCF,WACC都是最最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基本的知识点。除此之外,你要记住模型都是需要应用在实践上的,而贴现现金流是用来评估一个投资机会的方法,因此从专业模型中衍生出来的现实应用和讨论你也要能延伸介绍。

    即使面试遇到Merger Model (公司并购和重组模型)的几率很小,但是在准备过程中当然也不能放过它。关于这个主题,你可能需要做的准备则需要涵盖“公司并购之后公司账务会有哪些变化”等会计类问题,还有涉及并购行业研究和关联市场跟进类的问题,这个时候,能够紧密结合实际市场情况,了解市场讯息就很重要了。如果在面试中能够举出实际的例子来,往往会让你的答案更加丰满而接近完美。

    投行里常用的金融模型还有如Leveraged Buyout (LBO) Model(杠杆收购模型)等,如果能够把基础知识和进阶知识都准备充分,最终结合发散思维,才能更好的变通应对不同形式出现的专业问题。在了解各种估值模型之后,“Which of the valuation methods will tend to lead to the highest valuation?” (那么哪种估值模式能够带来最高的估值结果)这种辨识你的思维能力和实际问题处理能力的题目也就见怪不怪了。

    与公司并购有关的主题还有这些:参与尽职调查 (Due Diligence Processes),公司和行业调研分析(Company and Industry Research),向客户进行演讲报告 (Creating Client Presentations),这些其实都可以是准备面试的思考重点,让你分主题出发,考虑需要培养自己哪些工作能力和思维方式。

    市场问题 Market-Related Questions

    在这部分问题中,面试官想要检验你是否紧跟全球宏观经济动态,是否对大陆、香港、美国等股市动态足够熟悉,是否真的日常关注基本INDEX并且对他们的变动足够敏感,是否对全球重要公关、行业政策的内容和影响都有所了解等。简而言之,这部分其实就是检验你是否具备一个准投行工作者应有的一种对于市场高度关注的日常习惯。

    交易问题 Deal Related Questions

    有关交易和市场的问题其实都是为了检验你关注市场的能力。因为在投行实习和实际操作中,你会被分配到不同的企业组或者产品组,所以熟悉你目标申请的市场最近发生的重要交易是很重要的。比如说,对于医疗行业感兴趣的话则应该知道Amazon购买了Pillpack;对于金融产品类比较侧重的话就应该要知道近期股票、债券、大宗商品市场的热点。

    闲暇时间多看Corporate Finance(公司金融), Accounting(会计) 及 Valuation(估值)等方面的书籍,也能适当的帮助你做到心中有数,至少能够在面试的时候明白他们在问些什么。而对于许多的专业问题,面试官们其实并不期望面试者全部回答正确,尤其是对与非经济/非理科类背景的求职者。而这些时候,你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所体现出的分析问题的思路,特别是逻辑性,和你体现的商业意识就更为重要。

    脑筋急转弯 Brain Teaser

    大家应该都听过投行面试有问稀奇古怪问题的传统,既然是类似脑筋急转弯,那么你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而非答案才是面试官看重的点。所以你可以上网随意收到大量问题以及对应的答案,但是光背答案的申请者肯定是没法举一反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所以我们真正要做的其实是在答题过程中体现自己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