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盛老太太的爱情写照

《知否》原著第十九回,盛家嫡长女盛华兰出嫁。

看到长孙女出嫁,老太太内心百感交集,让小孙女盛明兰给她背一首婚嫁的诗。

小明兰此时刚学《诗经》,就背了一首《诗经·周南·桃夭》。

小明兰稚嫩的声音勾起了盛老太太伤悲的愁绪。

她对着小明兰自言自语地说,祖母小时候最喜欢《国风·鄘风·柏舟》。但现在想来,女子一生如果能像《桃夭》中的桃树一样,年轻时明艳花开,顺利结果,才是福气。

知否里面的盛老太太是什么身份(知否里的盛老太太)(1)

《国风·鄘风·柏舟》是诗经里的一首诗,大意是一位姑娘爱上了一个男子,却遭到母亲的强烈反对。姑娘为了捍卫自己的爱情,发誓要和母亲抗争打底。

这首《柏舟》,恰恰是盛老太太的爱情写照。

二、低嫁婚姻,声名狼藉

盛老太太年轻时的婚事,是社交圈的反面教材。

身为侯府嫡女,说她是那个时代最顶级的豪门名媛,绝对名副其实。

万里挑一的家世,加上父母的宠爱,养得盛老太太目下无尘,性烈如火。

盛老太太的富贵权势过于容易,让她在婚姻上过于天真,脱离现实。

年轻的盛老太太看不上同个圈层的世家子弟,嫌弃他们空有家世,在宴会上一眼相中了风流倜傥的探花爷。

父母再怎么反对,也拗不过女儿。

知否里面的盛老太太是什么身份(知否里的盛老太太)(2)

盛老太太冲破阻力求来的姻缘,一地鸡毛。

探花郎的确风流,身边美人一个接着一个。

低嫁的顶级名媛哪能咽得下这口气?!

盛老太太吵架、赌气,轮番上阵,闹得天翻地覆。

她的人生急转而下。

她先是赔上了自己的名声。

大家都在议论勇毅侯府的大小姐,善妒、不贤,不能容人。

她这边忙着捍卫爱情,那边独生子被老公的宠妾害死了。

风流探花郎接着病逝。

三、守寡还是改嫁?

盛老太太此时才二十多岁。

但她名声已臭,人生半毁。

大家都在看盛老太太的笑话——侯府千金又如何?儿子和老公,她一样都没有守住。

父母心疼女儿,安排她改嫁——对象是膝下只有嫡女的鳏夫,同样出生世家。

她只要遵照父母的安排嫁过去,就能纠错人生,回归正轨,重新启航。

盛老太太再次犯倔。

她选择留在盛家守寡,扶持丈夫年幼的庶子盛纮。

盛老太太人也变了,用孔嬷嬷的话说,“缩到一角当活死人了?”

知否里面的盛老太太是什么身份(知否里的盛老太太)(3)

随着时间流逝,盛老太太的名声来了一次180度大转弯——从昔日声名不佳的嫉妒女人,变成了人人夸赞的有为主母。

首先她在丈夫死后,支撑起盛家门庭。其次她培养儿孙给力。

尤其是她在盛纮成年后,把盛家的祖产完整交到盛纮手上。单凭这一点,就让盛老太太的名声镀了一层金。

哪个大家族不希望娶到这样一位能力出众、品行出色的好儿媳?

四、为何盛老太太的名声转了一个弯?

盛老太太是盛家的中流砥柱。她的见识、能力和胸襟气度,都当得起“奇女子”的评价。

但是稍微一想,就能看到,盛老太太在人生的两个阶段,所获得的评价,一前一后,一正一负,堪称两级反转,当真是因为大家意识到她的珍贵之处,而对她的为人有过改观吗?

答案当然不是。

盛老太太风评从正面走到负面,最关键的一点是她的行为不断靠拢社会主流价值观。

先说前期。

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嫁给门当户对的男子,是当时主流社会对未婚女子的基本要求。

知否里面的盛老太太是什么身份(知否里的盛老太太)(4)

盛老太太自主择婿,嫁给探花郎本就是打破常规的行为。等到成婚后,她在婚姻中并没有遵循“料理家事、传宗接代”这项主妇首要行为准则,而是以寻求和维护爱情为第一目标,也与传统规则所背离。

盛老太太唯一的“错”,就是丈夫一纳妾,就把账记在老公头上。

她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恶行,却因为当时的社会规则,赔上所有的名声。

盛老太太并没有强大到可以屏蔽所有非议的地步,不然为何会在还可以去追寻另一种更有可能圆满的人生时,选择放弃,而是留在盛家抚养盛纮,惨淡渡过余生呢?

她估计是怕了!

在她最勇敢的时候,拼尽全力都没有获得一个好结果时,又如何能再次振作起来,去追寻她渴望的双向奔赴的爱情呢?

五、主妇模板

再说后期。

盛老太太再也不争了。她选择淡然度日。

她费尽心力培养盛纮,安排他娶妻成家。等到盛纮成婚,她更是打破常规,把盛家的祖产全部交到盛纮手上。她持家多年的开支,来源居然是自己的嫁妆。

这样能守业传家的儿媳妇,让家族安然渡过危机的儿媳妇,放到哪个大家族,都是一个镇宅之宝呀!

于是,盛老太太的名声一下子就闪亮起来了。

她简直就是各家娶儿媳妇的模板。自带丰厚嫁妆和强大人脉关系,聪慧有见识,大事有主意,小事不计较,子孙成材率还奇高无比,简直就是旺家神器。

知否里面的盛老太太是什么身份(知否里的盛老太太)(5)

抛开这些光环背后,我觉得盛老太太后半生,就是不断照进现实,靠近主流价值的一生。

她前期追求爱情,显得特别特立独行。这个时候,她更加重视个人价值,追求自我。

等到婚姻惨败,人亡情逝,她的行为备受争议。性格过刚易折,没有受挫力,让她心灰意冷大半生,收起性子,不再顾虑自己半分,所思所想所行,全部只会了盛家。

可以说,对盛老太太的评价里,隐藏着一条社会评价逻辑——特立独行的人,注定要承受更多外界的压力。

盛老太太大概用亲身经历才悟出来一个道理——一个女人的厉害,最好是藏起来。学会藏拙,才是自己最好的保护色。

多年以后,盛老太太就把这条铁律传给了她心爱的小孙女——盛明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