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写了一篇有关日本Niconico网站的文章,在文中我提到了N站虽曾作为“弹幕鼻祖”,但却因为后来十多年时间的“不思进取”(综合体验极为糟糕),从而陷入如今用户外流的厄运。

也因此作出了让哔哩哔哩将其收购,用以作为进军日本二次元领域的呼吁---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

然而随后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文章的评论区中,我居然看到了这样一番说辞---

“讲个笑话,B站自己说年年赔钱”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2)

结合文章的收购语境,想来这位网友一定想表达出“B站家财万贯,B站无所不能”的豪言壮语。

说白了上述网友定然是B站的忠实粉丝,而随着小破站在过去几年里的耀眼成长(18年IPO,2020年市值超过百亿美金),以及一系列为了钟爱的UP主开出千万独家协议的操作。

它们均无不彰显出B站的财大气粗,而站在这样一个事实基础上,又怎么可能认为“年年赔钱”不是一个笑话呢?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3)

不过问题来了:上述网友的评价真的是正确的吗?

不好意思,我的回答是否定的,而这也是我撰写这篇文章的目的。

下面内容我将会结合B站这两年来的财务报告以及一个经济学上的道理,来给你们诠释:为何“不差钱”和“市值百亿美金”的B站,居然仍处于亏损的状态?---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4)

01.B站的亏损和市值的秘密

B站的亏损是真的,并且不只是年年亏损,而且小破站的亏损额度甚至可以达到单季度数亿RMB,全年累计多达十数亿的骇人程度。

比方说依据2019年的财报显示(作为上市公司,B站每个季度都需要对外披露财报),B站去年全年的净亏损就达到了13亿左右,而这个数值较比2018年全年扩大了一倍有多(2018年为6.16亿),而再往上递推一年,2017年的亏损同样达到5.72亿元之高---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5)

也就是说,B站在上市之后的这几年时间中不仅未能收窄亏损额度,他们甚至将亏损额以骇人的幅度提升了开来。

哪怕到来2020年的第一季度财报的发布之后,我们依旧能够看到高达5亿元的单季度亏损(不出意料今年的总亏损或许会接近20亿)---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6)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7)

看了上述数据,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是觉得荒诞且不可理喻吗?认为这一届的B站管理者压根就是在胡乱经营吗?

需要强调,如果你们曾有过这样的想法,那显然就是对商业市场一无所知所导致的偏见,也不可能明白为何接连扩大亏损的B站居然还能够收获超百亿美金的估值。

是的,或许一句“被割韭菜”了也可以解释一切,但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思维的懒惰”呢---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8)

02.B站市值的真相

一家商业公司的价值,并非看它每个季度或每个年份是否真能够给股东带来确定性的纯利润收益的多与少。

这一切都与经济学上的“估值”二字密切相关,而这两个字里头也内含着“共同想象”的意思。

说白了一家公司的价值并不以它成立时所需要投入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员工的成本工资)和“确定性的物质开销”(租金、服务器成本等)的高低来决定。

价值只和这家公司能够让多少人相信它们未来能够创造多少丰厚收益来论断!(重点是“相信”)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9)

举个简单的例子,钻石如今是广为人知的奢侈品,通常一颗品相好点的一卡拉钻石就得销售至数万RMB。

但事实上钻石本身并无任何的价值,它们只是一颗相对闪亮的普通石头而已(事实上目前的钻石也并不稀缺,只是矿源都被大集团垄断罢了)。

那是什么让钻石“山鸡变凤凰”呢?

答案就是“宣传”,以戴比尔斯为代表的钻石大坑们通过各种渠道的广告和影视作品去向消费者渲染“钻石=永恒爱情”的概念,并将这颗闪亮的石头与同“社会地位”“幸福生活”等密切关联起来---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0)

用当下的互联网术语来形容,钻石公司的上述操作当属“画饼”,当然,在最初的最初他们并不知道此饼是否真的能够获得消费者的共鸣(这也是创业有风险的原因),但后来的历史演变告诉我们,戴比尔斯不仅成功了,而且还是大大的成功了。

哪怕在现代科技异常发达,甚至科学家们已经宣称可以人工合成和真钻石几乎没有差别的“人造钻石”的当下,戴比尔斯依旧成功的通过“反复强调真假钻石的差距”来维持住消费者对真钻石的信仰值,从而继续实现可观的财富增长。

同样的“共同想象”理念也适用于B站的市值评判,而且对B站的信仰也不完全来源于画饼,B站已经交出了一份相当亮眼的财报了。

是的,过去几年来B站确实年年扩大亏损,但事实上这些扩大的亏损背后其实还包含着B站日益剧烈的一系列业务的拓展,而且这些业务也均获得了不错的价值增益。

比方说刚刚过去的2020年第一季度,在4.7亿的净亏损背后,其实也有着高达23.2亿的总营收,而这个数额也同比增长了足足69%之多---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1)

另外原本作为B站营收大头的游戏(在上市的时候曾占总营收的80%),如今却因为B站的多元业务的拓展,从而成功在第一季度下降至50%的占比了,算是将营收结构调节至相对平稳的状态---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2)

再接着我们还能够看到非游戏业务中的几大品类的营收数据:增值服务7.9亿,广告业务2.1亿,电商及其它也有1.6亿,而且这三大业务板块均获得了同比60%以上的涨幅呢---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3)

另外我们都知道B站的成本开销中有一部分是不可被忽略的,而这就是所谓的“UP主补贴”

B站每年都会花费大价钱去予以UP主丰厚的补助,并以此交换到超过70%以上的原创内容,而它们的优质与否(性价比如何)也可以通过用户的增长数据来一探究竟---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4)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5)

月均投稿量增长138%,月均活跃度增长146%,用户平均使用时长增长10分钟,日均视频播放量更是增长了113%,互动量达到260%的涨幅!

从如上一季度报表可以看到,B站的每一项成绩都是极其亮眼的,而这种亮眼也必然能够给投资者带来强劲的信心,从而愿意用更高的价码去竞购B站的股票,并以此造就了如今超百亿美金的市值成绩---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6)

归根结底,一家企业的价值根本和每一时刻的利润亏损高低没有直接关系,它只体现在人们对企业“未来的估值高低”之下。

当人们认为B站的各项业务均能在未来带来优异成绩的时候,那B站哪怕在现阶段保持着不断扩大的亏损黑洞,它也依旧能够获得喜人的市值。

这个事情在互联网行业是相当常见的行为了,比方说前几年如火如荼推进的共享单车项目,以OFO和摩拜为首的单车企业在16和17年的顶峰时均曾获得数十亿美金的估值。

但要知道,当时的他们均处于无底洞般的亏损阶段,他们只能够不断的投钱去生产更多的单车并以超低廉的价格去让利用户,方才可能继续保持优异的市场地位---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7)

同样的事情我们在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亚马逊”身上也能够看到。

这是一家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立的网络平台,但就在成立后的20多年时间中亚马逊几乎都处于“严重亏损”的状态。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亚马逊的估值一直水涨船高,是世界上少有的能够挤进万亿美元市值俱乐部的大公司,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创始人贝佐斯的多业务拓展---除了电商之外,他还不遗余力的拓展了云计算、实体物流、金融等等,而且它们均取得了世界顶尖的水准---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8)

结合上述财报和商业道理,相信各位也就不难理解B站的“净亏损”究竟代表什么了。

03.最后

我们都知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道理,而具体到商业领域其实也可以简化成“要想回报,就得先付出和承担风险”的朴素意思。

对于生活常见的,模式也相对简单的商业“开面包店”,我相信各位也都清楚在正式开卖面包之前得先支付“学习费用、铺租、装修费、人工”等等,而这些前期的投入也理应会在对应的财报里头以“净亏损”的形式对外显示出去。

但是这又能代表什么呢?我们也不至于看到这笔净亏损就立马断言“开面包店”就是一个糟糕的生意吧?

好不好,我们还得加上开卖之后的市场欢迎度的评判啊!

哔哩哔哩盈利能力分析(每年亏损十几亿的)(19)

如今的B站已经“开卖了”(多元业务均已面向市场接受消费者检验了),而且每一项业务都均获得了相当了不起的增长成绩(从财报可以看到,2020年1季度的业务至少也有60%的涨幅)。

那如此说来,B站的未来又怎么可能不被寄予厚望呢?

一年亏个十几亿RMB算什么?B站剑指的可是估值千亿美金的Youtube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