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知识框架: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速记之第十一课太平天国(1)

一 背景 1 清统治腐朽导致阶级矛盾激化(白银外流、手工业者破产、官吏搜刮、自然灾害) 2 资本主义的侵略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 拜上帝教(组织)和洪秀全的宗教理论(思想)

能有效发动农民反对清王朝,但是而并不是科学地指导理论,注定太平天国要失败(农民阶级局限性在思想上的表现)。

二 经过 1 1851年,金田起义。不久(洪秀全)东乡称王。

2 永安建制 好在初步建立政权,坏在分封诸王,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善于打破一个旧世界,却不善于建立一个新世界。”这又是农民阶级局限性在政治上的表现,

3 1852年,永安突围

4 1853年,定都天京。对此有人赞成,认为:正式建立了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太平天国有了自己的根据地;南京是龙盘虎踞之地;可以利用富饶的江浙地区扩充自己的财源。但是也有人反对,他们认为:北京才是终极目标、是理想的定都之地;过早定都,容易滋生腐朽和追求享受的思想(后来有天京变乱);过早定都,极大地束缚了太平天国的手脚,使太平天国后来的的行动(如一伐两征)都被固守天京所左右。

5 一伐两征 北伐因孤军深入而失败,但是为东西征创造了条件。西征过程中,石达开重创曾国藩,进军江西,通过两征,太平军夺去了清的半壁江山,太平天国进入全盛时期(要注意这里的全盛仅仅是军事上)。

6 1853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这是农民阶级局限性在经济纲领上的表现)

(1)内容 按人口年龄分配土地以及实行入库制度

(2)目标 建立一个“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

(3)评价 ① 革命性 反映农民获得土地的愿望

② 空想性 绝对平均主义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③ 落后性 违背当时历史发展潮流(发展资本主义,保护私有制)

7 1856 天京变乱(这是农民阶级局限性在组织上的表现)

(1)原因 ① 领导人进取心减退,腐朽思想滋长,领导人之间争权夺利(直接) ②小农经济分散性导致领导人宗派主义严重,形不成团结的领导核心(根本)。所以天京变乱看似偶然其实有其必然性。

(2)经过 先是杨秀清要杖责洪秀全,然后韦昌辉杀杨秀清,但是韦昌辉滥杀无辜,于是洪秀全诛韦昌辉,再往后,石达开受洪秀全猜忌负气出走,兵败人亡。

(3)影响 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出现“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8 领导核心的重建 天京变乱后,为了“挽狂澜之既到,扶大厦之将倾。”洪秀全果断提拔才俊之士(李秀成、陈玉成、洪仁玕),重建领导核心。

9 1859年 洪仁玕《资政新编》颁布(太平天国后期的纲领)

(1)内容 政治上 学习西方,依法治国,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上 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教育上 开设新式学校

(2)评价 先进中国人首次提出要发展资本主义,但是没有实施。

(3)没实施的原因 ① 紧张的战争环境

② 没有农民的支持

③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根本) 不要以为洪仁玕提出发展资本主义就认为他是资产阶级,实际上他还是个农民领袖(当时资产阶级还没有产生),只不过这个人经历特殊(到过香港,接触到资本主义),不然不会提出这样一个纲领的。

(4)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同:都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都具有反封建的内容;都没有实施。 异:前者在土地分配和产品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废除私有制,而后者的核心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维护私有制;前者在内容上带有空想性和落后性,而后者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反映了历史潮流;前者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而后者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0 后期保卫战 1858陈玉成李秀成合力 打垮江北大营,取得三河镇大捷

1860 陈玉成李秀成合力 打垮江南大营

李秀成单兵攻打上海 损失惨重

陈玉成单兵守卫泸州 被俘就义(后期分兵作战又是战略失误)

11 失败 1864年,天京陷落。

三 失败的原因(找革命或战争失败的原因一般从主客观两方面找)

1 客观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2 主观 农民阶级局限性(根本)以及军事失误

四 功绩 1 历次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因为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这个纲领)

2 沉重打击中国外反动势力

3 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资政新编》)

4 揭开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5 推动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五 教训 由于时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阶级局限性(小农经济落后性使农民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发展方向),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革命取得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