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1)

真正的大佬,是江湖已久没有他的身影,但是却充满了他的传说。

黄光裕出狱了!!!

其实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已经有不少次黄光裕出狱的传言,每次传言都会带来国美相关股票的上涨,从此之后,此传言或将终止,因为黄光裕真的出来了!!!

受消息影响,中关村瞬间干板,港股国美金融科技涨60%、国美零售涨20%。

现在的社会变化已经超过很多人的预期,阶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输给你十年寒窗”这样的声音比比皆是,放眼过去,再找不出白手起家的典范!

双马崛起争夺首富位置,美团王兴滴滴程维字节跳动张一鸣跃跃欲试,从昔日首富到阶下囚的黄光裕被市场期盼已久。

我们期盼黄光裕,不止是盼望一个白手起家典范的善终,更是天下穷人苦阶层不平等已久的期待。

01

黄光裕本名曾俊烈,1969年出生。

黄光裕的父亲黄昌义出生于地主家庭,在那个不能说的年代被打为”黑五类“。家道中落之后入赘曾家。

入赘后的黄昌义利用自己在曾家学习的制油手艺做点小生意维持家庭,在那个年代,这样的行为是要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风险的,可能父亲冒险精神的”小生意“从小就刻录在了黄光裕小小的心灵上。

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父亲的大地主后代”黑五类“,母亲是海外富商的后代,这样的家庭背景是最危险的。

在许多个吃不饱饭的夜晚,黄光裕兄妹四人和父母就挤在不足14平米的小房子里,听父母讲述祖辈经营土地和海外商贸的历史,信奉天主教的母亲更是经常讲述《马太福音》里经典的“马太效应”典故。

耳濡目染之下,黄光裕和兄弟姐妹们早早就拥有了商业意识和眼界。

1979年,一个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圈圈。从此潮汕人民开启了走出去经商的道路。任贤齐在《树大招风》里面扮演悍匪叶国欢其中有一段剧情是走私电器,这也是当时汕头一些人翻身致富的法门之一。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2)

年轻时候的杨受成也曾背着200块手表出海走私赚取人生第一桶金。下次可以一起做个那些富豪们的第一桶金。

在此期间,黄光裕的哥哥黄俊钦开始展露头角,他通过自学,把一些别人当废品的电器重新组装。而黄光裕则是上门收购废旧电器,经哥哥组装之后再卖出去。这时候他的卖货才华便展露无遗。

这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尊重那些收废旧电器、收破烂的人,搞不好他就是黄光裕,或者是《功夫足球》里面的周星驰。

1985年,19岁的黄俊钦高中毕业,

1985年,改革开放还处在探索阶段,“地下经济”冒着随时可能“踩雷”的危险蓬勃发展,19岁的黄俊钦高中毕业,和16岁的弟弟黄光裕带着400元钱从家乡广东汕头北上创业。

他们的第一站,是内蒙古。

02

冒着被盖“投机倒把”帽子的风险,黄光裕哥俩带着自己维修组装的电器来到内蒙,很快他们就赚到了钱。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3)

但随后,黄俊钦也开始了“三进宫”的第一次。这样的事情并没有打消黄氏兄弟的雄心,他们反而更燃起斗志。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为了追求更大的市场和更高的利益回报。1986年的黄光裕跟着哥哥黄俊钦,揣着在内蒙古攒下的4000元,又借了3万元,来到北京鼓捣服装生意。

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很多潮汕人下海从香港进一些服装到内地,做流动商贩,他们是“地摊经济”的鼻祖。初到北京的黄光裕鼓捣了几个月的地摊之后,跟珠市口东大街一家国营服装店老板谈起了合作,店铺老板代销售黄光裕的服装产品。

1986年10月,黄光裕承包了这家店铺,跟自己的哥哥一起重新开张了这个门店,把其中一半用来经营服装,另一半用来销售组装电器。这就是“国美”的诞生地。

同样是1986年,23岁的南京人张近东,从南师大毕业后在上班两年后开始鼓捣起副业,利用工作之余接单做空调安装,当起了“斜杠青年”。

27岁的陈晓,彼时刚踏入家电行业,在上海工业局三产办负责销售。

38岁的张大中,则在北京中组部路口灵镜胡同8号开了第一家电器原配件销售门店。

无意中,这几个天南海北的人,都踏入了同一个行业——家电行业,虽然这个时候每个人都各偏安一隅,但命运即将安排他们在商业帝国上演一幕幕跌宕起伏的大片。

03

疫情过后,各地开启了报复性消费。在十年改革开放后,多数老百姓也从赤贫状态中积累了一点积蓄,开始释放被压抑的消费欲望。家电作为那个年代生活品质的代表消费品,成为了抢手货。

而出生于潮汕地区的黄氏兄弟拥有他人所不能有的货源优势,很快,黄光裕兄弟主打物美价廉,服务周到的国美电器受到了民众的欢迎。

在当时,家电是卖方市场,大多数的家电销售卖场都是囤积用饥饿营销来获得高暴利。而黄光裕兄弟反其道而行,主打价格低廉,获得了更多的顾客。短短的时间,他们就接连在北京开起了亚华电器、银河电器、国豪电器、恒基电器等新的门店。

黄光裕兄弟的做法,惹怒了整个家电行业。

1987年,黄光裕在《北京晚报》的中缝里,为国美电器打出“买电器,到国美”的广告,开启了低价引流的时代。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4)

1988年,国家宣布取消双轨制,进行「物价闯关」,此举引发了物价飞涨,当时的报纸这样形容“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连滞销的也不放过,电视机有图像就抱,电风扇能转就买,电冰箱有冷气就要……”

黄光裕兄弟尚未在这一波行情中赚到甜头,就遇到了危机。

1988年10 月,中央提出了「宏观调控,治理整顿」的方针,黄氏兄弟贩卖走私家电,门店被清查,黄俊钦”二进宫”,黄光裕则幸运的再次逃脱,在外地避过了风声之后,再次回到北京。

等到哥哥黄俊钦出来之后,两兄弟一合计,决定再继续大干特干。

这次,他们放弃了之后走私的形式,从正规的渠道签约合作,并在1990年,摆脱了经销商中介,直接跟厂家谈起了合作。此举大大节省了中间环节,真正做到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这让国美的低价策略进一步得到了彻底的释放。

不久,黄氏兄弟创新从厂家“包销”模式,更让产品的进货成本大大降低。解决了源头的进货问题,终端销售的产品售价也开始大力冲击整个家电市场。

04

1990年,黄光裕的国美搞得风生水起。

这一年,斜杠青年张近东,利用副业赚得10万元,眼光锐利的他发现空调行业巨大前景,于是辞职创办以空调批发为主的苏宁家电。当年,张近东的苏宁就创下了6000万的营业额,赚了1000万。

与此同时,上海的陈晓在自己的打工事业中也迎来了一个新高潮。他被上海南汇区商业局挖来做家电批发站主管销售的常务副总,之后,陈晓把“南汇区家电批发站”改名为“永乐家电批发总公司”。

1991年,黄俊钦迷上了房地产,开始兴建新恒基国际大厦,后来又建起了鹏润大厦。

1992年,两兄弟分家,黄光裕分得国美牌子,一部夏利和几十万现金。黄俊钦分走了房地产业务和六家门店。

1993年,分家后,黄光裕把自己管辖下的所有门店,统一标识为“国美电器”,开启集团化统一的品牌运营。

为了商业版图的扩张,黄光裕走上了资本道路。也因此,认识了自己未来的妻子——杜鹃。杜鹃当时是中国银行的职员。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5)

杜鹃出生知识分子家庭,自己也是中国科技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在业务频繁的 往来过程中,高知美女杜鹃和霸道总裁黄光裕陷入爱河。

欲戴其冠,必受其累。

在现在看来,一个美女投入亿万富翁的怀抱,是大大的幸福,但杜鹃在承受这幸福的时候,也在未来承担莫大的风险。更是在黄光裕和国美的危难时刻,从柔弱的女子化身强大女王,扶国美大厦之将倾。被誉为“ 商界木兰,国美杜鹃”。

在和杜鹃恋爱的过程中,两人不免要兜兜风。没有驾照的黄光裕在一次约会中差点被交警逮到之后,开始寻找一个合适的司机助理。

有人推荐了当时在北京市金龙出租汽车公司当司机的张志铭。这个年轻帅气的司机,后来成长为黄光裕的得力干将和妹夫。

05

1993年,张大中不再局限于音响,而是在北京玉泉路租下了一个几万平的商城,搞了“大中电器”样板店。

同年,张近东的苏宁家电风生水起,在南京搅了个天翻地覆,南京八大商场联合围剿苏宁,发动”价格战“。而张近东以一敌八,利用媒体宣传价格战来拔高苏宁,一举干下了当年3个亿的营业额,成为反围剿大赢家。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6)

也是在这一年,上海的陈晓虽然把永乐家电搞得风生水起,这一年,永乐在陈晓的带领下,干到了13亿元。可惜逃脱不了打工仔的微薄薪资,自己的妻子染病之后更是经济更加凄凉。在人财两空之后,面对生活的窘迫,萌生了下海的想法。

1996年,黄光裕和杜鹃走入婚姻的殿堂,夫妻二人共同执掌国美电器。他的司机兼妹夫,也完成了角色转变,从基层业务员干到了总经理。

这一年,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高楼一夜崩塌,永乐倒闭。陈晓的努力,全部化为泡影,曾经的辉煌,与他无关;如今的落魄,却与他有关。

痛定思痛,陈晓带着47名同事,以买断他们国企的工龄为条件,拿到“永乐”这个品牌。创立了属于自己的永乐家电。

在这一年,趁着四川长虹电视发起价格大战,黄光裕做了主销自主品牌的重要决策。到1998年国家严厉打击走私行为,国美彻底放弃了走私家电。

天赐良机,黄光裕率领国美以包销、定制、招标等形式,绕开中间商,直接向制造厂商进货,直接把价格杀到最低。同时开启进场费、上架费、店庆费、广告赞助费新鲜玩法。

这不就是直播带货里面的坑位费和销售佣金嘛?妥妥的直播带货既视感。至此,黄光裕在行内人称“价格屠夫”。

06

1996年,27岁的黄光裕觉得还是哥哥做的房产来钱快,于是成立了“国美地产”(后更名为“鹏润地产”),启动第一个地产项目:鹏润家园。随后,黄光裕把妹夫张志铭推到国美前台,自己全心投入到房产。

1999年,黄光裕效仿李嘉诚,他提出“商者无域,相融共生”的经营理念。不给资本设限,开始产业互补的资本运作游戏。北京鹏润投资有限公司就是这个理念的产物。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7)

此时的国美,已经成为了北京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黄光裕的雄心壮志再起波澜,他要向全国进军。“价格屠夫”变成了“扩店狂魔”,黄光裕在全国各地攻城掠池,所向披靡。低价竞争策略所到之地,价格战火硝烟四起,一片灰飞烟灭。

国美、永乐、苏宁之间好像三国争霸,大家都不甘愿偏安一隅,全国四处扩张。开店模式复制需要大量的资金,黄光裕动起了利用资本市场的心思。

下面,我就带大家一起还原黄光裕如何“左手换右手”的资本操作。

2000年,黄光裕把鹏润大厦抵押贷了2568万港元,入股香港精华自动化。

2002年,黄光裕以1.35亿港元收购京华自动化85.6的股份,辅以市场推广利好消息,京华自动化暴涨4倍。随后,黄光裕趁机套现7650万元。

2002年4月,黄光裕绝对控股的京华自动化以1.25亿港元现金 0.75亿港元股票,收购黄光裕控制下的一家百慕大公司。

2002年7月,黄光裕将鹏润地产部分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并将公司改为“中国鹏润”。

经过两次操作,黄光裕共计拿出了1.35亿港元现金,但是套现了7650万,又得到1.2亿现金的购置款。等于钱从左手倒到右手,得到了一个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干干净净的上市壳公司,还从资本市场白赚6150万港币。

这一番操作,在日后被华谊兄弟和冯小刚借鉴模仿了一番。

2004年,黄光裕把个人的18家子公司和94个门店打包入国美电器,黄光裕个人持有国美电器35%的股份,另外65%股份由他控股的“鹏润亿福”持有。

2004年6月,黄光裕控制的上市公司——中国鹏润,宣布以85亿港元的代价,收购“鹏润亿福”持有的“国美电器”的65%的股份。

随后,黄光裕将“中国鹏润”改名为“国美电器”。

经过2002-2004年这番骚操作,黄光裕控制下的国美电器最终借壳上市成功,一举成为胡润榜中国首富成为率先上市的家电企业。

这一年,黄光裕35岁,名满天下。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8)

07

黄光裕上榜之后,有人不服,说黄光裕买榜。

黄光裕对此嗤之以鼻,在他看来,上胡润榜不亚于被下了“通缉令”。毕竟黄光裕觉得,比自己有钱的大有人在,不要说别的,至少自己的哥哥就比自己有钱。

而后来的媒体公告也确实展示了胡润榜作为“杀猪榜”的本子,10年间上榜胡润榜的竟高达49人出事。黄光裕对世间真相真是看的太透。

在黄光裕借壳上市的时候,他的竞争对手们也没闲着。

适逢深圳中小板开放,张近东抓住机会苏宁成功上了A股。当年苏宁营业额高达91亿,门店扩张到80家。陈晓麾下的永乐生猛异常,营业额160亿,门店108家。就连偏安一隅的张大中也做到了64亿营业额,门店做到了68家。

如果说,以前四大家电巨头之间的竞争,是门店数量之间的竞争,而在资本介入之后,就不再是小米加步枪时代的争夺了,而是大家都扛起了飞机大炮,甚至是核武器之间的争霸。

在资本的带动下,下一波的市场竞争也更为惨烈。

2005年,眼瞅国美和苏宁相继上市,陈晓夜不能寐。他与摩根士丹利签订对赌协议,在资本的助推下,永乐同年10月在香港上市。

2006年,面对国美和苏宁的双面夹击,永乐眼看就要完不成投资对赌协议,精明的陈晓想到了一个快速增加企业利润的方法——并购。

陈晓利用张大中,跟黄光裕坐在了谈判桌前,最终达成国美电器以52.68亿港元的现金加股权的代价,收购永乐。并约定同日停牌,然而黄光裕临时耍了陈晓一把,国美在永乐停牌一天后才宣布停牌。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9)

并购后的国美成就了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而陈晓则成了这个帝国里面“最孤独的总裁”。陈晓以败军投诚之身成了国美电器的CEO,黄光裕也在面上给足陈晓最大的尊重。

首先,黄光裕对外宣称不是国美收购永乐,而是国美和永乐合并;其次,黄光裕给陈晓置办了一间面积和装修规格跟自己一模一样的办公室;最后,黄光裕把购置的两台迈巴赫中的一台送给了陈晓。

08

2006年6月,潮商大会上,首富黄光裕光头亮相。媒体用“酷毙了”来形容,被众多学生视为偶像的黄光裕志得意满。但在一次记者会上被问到“作为首富压力大不大”的时候,黄光裕明显带着一丝惨笑。

原来,黄光裕的哥哥又进去了。

这年10月底,《财经》杂志发表了一篇重磅文章,标题赫然是《黄俊钦、黄光裕受查》。

据该文报道,受原北京中行行长、中国银行董事牛忠光被逮影响,黄氏兄弟因在该行办过巨额贷款也被纳入调查范围,至少有13亿元的问题贷款在鹏润和新恒基之间密切流动,最终流向境外,形迹可疑。

黄俊钦的“新恒基系”全部资产被查封,黄光裕本人及旗下公司也被纳入摸查名单。文章在网络广为流传,引起舆论剧震。而国美和鹏润第二天发表紧急声明,否认黄光裕被查。

初次感受到无情铁拳威力的黄光裕内心震惊不已。此后开始搭上公安部经侦局副局长相怀珠等一批官员作为自己的保护伞。

此次事件不能阻挡国美的疯狂扩张之路。

到2008年,国美已经把除了苏宁以外的中国市场其他电器连锁巨头永乐、三联、大中都收入囊中。黄光裕还放出“像做家电一样搞房地产”的豪言壮语,试图在房地产行业再造一个“国美”……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10)

这年奥运会,黄光裕和母亲都成为奥运火炬手;而10月公布的胡润2008年度富豪榜,黄光裕再次以450亿元身家,名列榜首。

在39岁这年,黄光裕把家族带到荣耀的巅峰,个人也达到了事业的巅峰。

09

2008年底,黄光裕出事了。2006年那次被查后寻找保护伞正是这次出事的伏笔。

黄光裕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六亿元,没收个人部分财产人民币二亿元。

黄俊钦因内幕交易、偷越边境、单位行贿三项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半,并处罚金人民币一千万元。

杜鹃在大连被抓后,因内幕交易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六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二亿元。

黄光裕入狱后,国美的蓬勃发展之势戛然而止,黄光裕辞任国美董事长后,由原永乐电器董事长陈晓担任董事局主席。

但是陈晓显然不是甘居人下的等闲之辈,这个 1 岁时身患小儿麻痹,后遗症导致终身残疾,10 岁时父亲去世,34 岁时为给妻子治病背上了 40 万元的债务的人,比黄光裕更加坚韧,若不是和摩根士丹利对赌失败,他不会成为黄光裕的手下败将。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11)

陈晓利用两年前黄光裕为了便于资本操作设置的”超级董事会“,引入贝恩资本,主导股权激励政策,笼络人心,推导“去黄化”。

在这紧要关头,黄光裕的母亲曾婵娟呼来离开国美六年之久的女儿黄燕虹及其丈夫、前国美总裁张志铭,一家人保出杜鹃。

杜鹃复出,将非上市的 300 多家门店注入上市公司,一下子就冲淡了陈晓手里的筹码,让大股东贝恩资本倒戈背叛陈晓。在这其中配合杜鹃调动资源的是曾经被陈晓出卖给黄光裕的朋友张大中。

正是张大中,不声不响的,给黄光裕提供了数亿元无息贷款,帮助他夺回了国美控制权,黄光裕则在监狱里云投桃报李,让张大中接替陈晓成为董事局主席。

杜鹃在苦苦支撑着,为了还给黄光裕一个更好的国美,黄光裕呢,靠着在监狱医院照顾病人、在花房养花、布置监狱晚会,一年得了65分,获得减刑。

而在这争夺控制权的过程中,黄光裕全程在狱中遥控。

10

2020年6月24日,黄光裕假释出狱,他终于重新获得了人生自由。

十年过去,黄光裕不只是错过十年,他错过的是一个时代。

在2008年的时候,国美最为巅峰辉煌的时候,黄光裕打着8倍镜都看不到竞争对手。而那时候不被放在眼里的淘宝、京东,现在都顺着时代的发展成长起来。

整个过去十年,是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的十年,也是国美争权夺利的十年。在这十年里,忙着内部斗争的国美,在电商互联网时代未能成功转型。

从穷小子到大老板(从穷小子到首富)(12)

而国美的竞争对手苏宁,则仍然保持飞速发展的态势,并积极拥抱电商和移动互联网。2019年,苏宁易购实现营业收入2692亿,而国美零售的营业收入还不到600亿。

在中国电器零售行业格局上,京东和腾讯是战略同盟关系,苏宁和阿里是战略同盟关系,只有国美孤零零地无依无靠。

他曾经赢过,也曾经输过。赢得很风光,也输得很惨。

但是价值百亿的鹏润大厦还是他的;年营收近600亿的国美公司还是他的;苦苦支撑12年的杜鹃还是他的……

只不过,错过了时代的黄光裕,还能王者归来吗?

重回自由,黄光裕随时有可能再上“牌桌”。赢了,继续创造新的辉煌。输了,继续领受他的罪与罚。不管如何,他都会再战江湖,掀起新的波澜。

毕竟,此时的黄光裕才51岁,他人生的下半场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