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首屈一指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不断强调,我们平常醒时的意识,只不过是一环而已,在它的四周环卫着的,乃是意识的潜在原型,笼罩在一层薄膜之下,那是个完全不同的境地。——巴克

人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基本上与整个宇宙是一体的,不论他们的地位高低、层次是圣是凡,这种觉悟的境界,常常令人叹为观止。然而,人的自我意识超过了其存在的狭义的身心范畴,宗教中回教徒的大我意识,则认为一切万物认同,所以为大。

比如:这是我的街道,这是我的住所,这是我的人民。自然中存在的一切,天空、日月星辰都是我的。唯独有我方可以瞻仰它们,享有它们。去除一切繁文缛节、阶级界限,所有的财富,连同财富的主人都应为我所有。

自我意识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看,构成个体产生身心分离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种界限的划分具有极大的感染作用,由身心发展成为二元思想

人竟然能够在身体与心理上划分界限,这样的观点真是令人匪夷所思。

二元对立潜意识(由二元思想到感觉基调)(1)

这样的人在背后往往存在一个强大的“意识心”,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受到“无意识冲动”所支配

比如:他们当前的各种感受和期望都是可以用来当作检查自己进境的工具,并且有意识地默许这类情形的发生。

即便他们不喜欢现在的处境,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有意识想法,他们透过自己的思想层面而引导着自己的行为、朋友、或者是生活中与自身密切相关的人物

换言之,他们的每一个念头都是为了自我意识或自身利益所出发的,如果这样的人在身边,则仿佛变得多少具有一种永久性的影响。一旦发现自己正在深受生活中的种种难题,也会考虑是他人的过错。

二元对立潜意识(由二元思想到感觉基调)(2)

实相的本质

心理咨询时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你当前的健康情形不佳,你往往能够设法补救。

不满意自己的人际关系,你也会运用着各种资源,去不断地追求你自己一度认为最合理的目的或理由。

他们常常会抱怨道:“这都是别人的错,我看不出自己精神在‘生病’,人生对于我没有什么意义可言”或“一段破碎的婚姻关系绝不是自己有意地去寻找的。”

他们眼中和心中所想的,全都是自己预期会看到的东西。他们所觉知的世界就是由自己期盼的那样所呈现出来的完美的图画。

在这个时候,他们会怪罪别人、怪自己的际遇;倘若他们相信有轮回的话,还会怪自己前世不修,认为上帝的存在就是魔鬼,甚至会“认”了,将一切归诸“命”,从而逆来顺受,把生命中一切逆境都看成是自己的“不解缘”。


感觉基调

东方宗教的信从者常常会认为,他们有责任去否定肉身,去超越它,而进入一种无欲的境界(道家的“无”)。他们所用的词汇虽不同,但是他们仍相信世间经验是不可取的。

二元对立潜意识(由二元思想到感觉基调)(3)

有些人总是会传达出一些令人自限的错误观念:

  • 身体是个次级品。作为一个灵魂的工具,它自然是下贱而污染了的。
  • 我之所以无能为力,原因是我的性格、个性早已在孩提时代就已经注定,过去的境遇决定了一切。
  • 前生的际遇主宰了一切,我无能为力,因为今生我对前世发生的事情一点办法都没有,我必须受报应,或自我惩罚用来赎罪。
  • 基本上人心险恶,人人都在谋算我。

以上所说的全都是他们所具有的谬论,有这些错误观念的人难免在生活中会冤家路窄地处处与他们的信念碰头。

二元对立潜意识(由二元思想到感觉基调)(4)

实际上,这都是感觉基调强化了他们的信念,整个环境都是自身信念物质化的解释。如果你相信某种状况是会给你带来不快,那么它就会如此,然后你的不快又增强了这种状况。

概念丛依归(idea-growht)

《心电感应与信念的收集》中写道,“心电感应式的沟通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而它之所以通常是在一个无意识的层次上发生,只因你的意识是在一种‘转为的状态(state of becoming)’,它没法留住你所拥有的全部资料。”

他们会集中注意力在生机与力量的创造中,一段关系会不断强化它们的喜悦、欢乐或自发性;或者愤怒、憎恨以及怀疑、失败的想法。

持有这两种态度的人都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加强了自身的想法,不仅仅对于一段关系而言,还包括所有那些与这段关系有所接触的人。

“凝视深渊的人,深渊也正在凝视着你”,在“心理分析”的游戏里,你又被灌输了一个设定好了的程式,使得你深信“无意识”是这样黑暗秘密之根源,就不能被创作任何灵感的苗床。

如此,你便会又否定自己内在部分对你的意识所提供的协助。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phie's story》

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