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整军之将,司税之吏,一切假客卿于欧美,则以鸡林、靺鞨之宾旅,而为客帝为中国也何损?”

我读章炳麟《訄书•客帝匡谬》一文,见“鸡林”一词,不解何指。

以句意来看,章炳麟说中国的税务、军务,都交给了欧美、鸡林、靺鞨人,靺鞨与鸡林相并列,当指代日本国。

查资料得知,“鸡林”是当今吉林省的古称,这个称呼和“鸡”有没有关系呢?有些自媒体文章说,吉林古代的时候人烟稀少,经常有野鸡出没,所以被称为“鸡林”,这恐怕是望文生义。

清朝康熙时期,“吉林”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当时清朝在现在的吉林地区筑城,最初的名字是“吉林乌拉”,后来慢慢地简称吉林,这就是吉林这个名字的由来。

《吉林通志》记载:“国语(满语)吉林为沿,乌拉为江”,所以“吉林乌拉”其实是满语,翻译成汉语就是“沿江的城市”。这里的“江”在我们现在看来,指的应该是松花江,因为松花江贯穿吉林中全境。

各省地图都像鸡的什么部位(吉林古称鸡林)(1)

松花江夜景

既然是满语音译,翻译成汉语的用字有出入是正常的,所以,据说吉林还有“鸡林、鸡陵、吉临、畿林”等不同写法。

阿桂奉乾隆之命编纂过一部《满洲源流考》,其中对“吉林”这个名字有一段辩误,他说唐代时所称的“鸡林”应该是现在吉林的讹传。

这段公案到这里看似算是解决了,但是殊为不通,“鸡林”在唐朝时期是官称,彼时尚没有“吉林”这个称呼,怎么能说鸡林是吉林的讹传呢?

唐朝在吉林设渤海都督府,靺鞨粟末部人在这里建立了渤海国,靺鞨古称“肃慎”,与后来建立清朝的满人一脉相承。

所以,按照阿桂的解释,唐朝时期靺鞨人就把这里称为“吉林”,只不过被汉人误认为是“鸡林”罢了。不过这也是满人的强行洗白,“吉林”本就是“满语”的音译,和“鸡林”发音完全相同,根本不存在讹传。

各省地图都像鸡的什么部位(吉林古称鸡林)(2)

无非是满人入关以后, 觉得“鸡林”这个名字不好听,或者说含有一定歧视的意思,所以强行否定“鸡林”的称呼。

不过这里其实也有一个问题说不通,我们都知道康熙时期的满文,是努尔哈赤改进创造的“新满文”,跟古代的靺鞨语是否相同呢?

还是说从唐朝时期,这个地方就叫“吉林”,满人延续了这个称呼呢?我对满文一窍不通,历史上也没有相关的记载,所以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

不过,满人似乎也过于敏感了,唐朝时期官书中的“鸡林”,实际上指的并不是现在的吉林,而是指新罗。

新罗现在已经不是我们国家的国土了,它的故地在鸭绿江、大同江以东以南,全胜时几乎统一了现在的朝鲜半岛。

唐高宗时在这里设置了鸡林都督府,以新罗国王金法敏为“吉林州都督”,《资治通鉴四库》曰:“乙未置鸡林大都督府于新罗国,以金法敏为之”

各省地图都像鸡的什么部位(吉林古称鸡林)(3)

后来,新罗联合大唐灭掉了高句丽国,侵并了高句丽土地,并纳降了一部分高丽人,大唐派刘仁轨讨伐新罗。见《册龟元府》:

“...刘仁轨为鸡林道大总管...发兵讨新罗,时新罗王金法敏既纳高丽叛亡之众...”

所以,唐代官书中所说的“鸡林”并不是吉林,而是现在的朝鲜半岛,或许是因为两者发音相同,而汉人文人多熟悉“鸡林”这个名字,所以有所讹传。

“鸡林”这个名字在古代文字中很常见,古代的文人对这个名字是非常熟悉的,有个成语叫作“诗播鸡林”,是说一个人的诗写的太好了,都传到遥远的朝鲜半岛(鸡林国)去了。

宣鼎小说集《夜雨秋灯录》有言:“至今《别鹄吟》一稿,士女传诵,价重鸡林”。

陆游诗《赠表弟江参议》中有一联名句:“才高狗监无人荐,句号鸡林有客传”,意思是说,像司马相如那样有才华的人,如果不是有狗监杨得意的举荐,也不可能得到汉武帝的赏识。而如果一个人的文章诗词写得好,就算是遥远的鸡林国也会有人传诵。

各省地图都像鸡的什么部位(吉林古称鸡林)(4)

韩国庆州——鸡林碑阁

所以,“鸡林”这个词在古代的诗词文章中出场率是很高的,而它们大多数都是化用了唐代的一个典故。

《新唐书•白居易传》记载,白居易的文章诗词写得非常好,而且他的产量又非常高,写了至少有数千篇,读书人都争相传阅。当时长安有鸡林国来的商人,常常把白居易的作品带回去,高价卖给鸡林国丞相。据说,鸡林国丞相因为读了太多白居易的作品,以至于能辨别出作品的真假。

白居易的好友元稹也说,鸡林国商人四处求购白居易作品,他们的宰相一百金换一篇文章,自有文章以来从没有流传如此广泛的。

所以,中国古代读书人几乎都知道“鸡林”这个词,而且很多人都化用这个典故。

各省地图都像鸡的什么部位(吉林古称鸡林)(5)

那么,新罗国为什么被称作“鸡林国”呢?对此,生活时间相当于我国南宋时期的高丽人金富轼,其作品《三国史记》中记载了一个新罗人的传说。

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段新罗国的历史。

新罗国王有三个姓氏,分别是:朴、金、昔,初祖朴氏,名叫赫居世。传说赫居世出生时就像哪吒一样,是从一个瓠状大小的肉球里剖出来的,当地人“瓠”的发音为“朴”,所以初代新罗王就被称为朴氏。

第二代国王为朴南解,国人尊称其南解次次雄,他临终把儿子朴儒理和女婿昔脱解叫到跟前,留下遗言:我死之后,朴氏和昔氏二姓的当家人,年长的继承国君之位。

第三代国王朴儒理继位,国人尊称其儒理尼师今,“尼师今”是新罗早期对国王的称号,直译是“牙齿留下的痕迹”,也就是汉语“齿序”的意思,所以从第三代新罗国王开始都被称作“尼师今”。

第四代国王昔解脱继位,即解脱尼师今。

解脱尼师今之时,有一天晚上,听到首都金城西侧的始林中有鸡叫的声音。天亮之后,解脱尼师今派丞相瓠公到始林查看,发现有一个金色的盒子挂在树梢上,盒子下有一只白鸡在啼鸣。

各省地图都像鸡的什么部位(吉林古称鸡林)(6)

解脱尼师今令人打开盒子,发现有一个小男孩儿在其中,长相非常高贵,于是便将其收为养子。长成之后,聪明多智略,便给他取名叫“阏智”。

因为发现他是在一个金色的盒子中,因此便让他姓“金氏”,他便是新罗金氏始祖。又因为彼时有白鸡啼鸣,所以改始林为“鸡林”,后来便以“鸡林”国号。

后来金氏发迹,新罗第十三代国王味邹尼师今,就是金阏智的后人,金氏便参与到了新罗的国王继承中,金阏智也被当今韩国庆州金氏奉为始祖。

以上便是新罗国“鸡林”称号的来源,他跟吉林的“鸡林”之称完全不同。

据满人所说,吉林是“吉林乌拉”的音译简称,而鸡林是“吉林”之讹,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可信度。但到底是怎么讹传的,恐怕不是“吉林”翻译为“鸡林”这么简单。

各省地图都像鸡的什么部位(吉林古称鸡林)(7)

古代文人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国家民族并不熟悉,对其中的地名就更不清楚了,之所以熟悉“鸡林”是因为有白居易的典故,和历朝历代文人对于这个典故的化用。

唐朝时期对于新罗还是了解的,因为新罗和大唐有着密切的交流,但是在五代时期新罗已经被高丽王朝所灭,中原王朝对朝鲜半岛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弱,宋朝以后虽然学者多用“鸡林”一词,但是大多数人对“鸡林国”不甚了然了。

而新罗与靺鞨、女真皆处东北地区,吉林又是明朝时女真人活动的主要区域,满语称呼“吉林”与新罗旧称“鸡林”发音相似,且“吉林”发音早期本就没有定字,所以称呼其为“鸡林”也是正常的。

不过,对吉林称呼为“鸡林”,似乎不见于官书,我在文献中没有找到这样的记载,可能见之于民间,或者一部分古人笔记,也可能是明后期中原汉人对女真人的蔑称,并不是官方的正式称呼。

各省地图都像鸡的什么部位(吉林古称鸡林)(8)

赫图阿拉——古城遗址

这种讹传或许发生得很早,就本文开头引用的一段章炳麟《訄书》内容来说,其中的“鸡林”指的显然不是朝鲜,而且以鸡林、靺鞨相并列,指的应该也不是满人,最有可能的应该是日本。

古人以“鸡林”代指日本早已有之,唐代杨夔《送日东僧游天台》诗:“回首鸡林道,唯应梦想通”,五代齐己《送僧归日本》诗:“却忆鸡林本师寺,欲归还待海风吹”,其中的“鸡林”指的都是日本。

可见,以“鸡林”一词代指古鸡林国及其周边地区,在古代文人之间早已有之。章太炎文中所说,指的应当就是民国初期,北洋政府大量雇佣日本军事顾问的事情。

“鸡林”在古代文章诗词中出场率极高,读了本篇文章,以后应当知道“鸡林”所代表的含义了。

文|王玄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