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短篇杂文合集500篇?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短篇杂文合集500篇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了减少个人理解的误差,百度了一下译文。度娘说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大学之道 ;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四十岁能无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十岁所闻皆通;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法度。”
看完译文后心理落差特别的大啊,三十岁能够自立于道?这个是不是有点吹牛?还是说后人的理解有误?我没办法把这个“老爷子”拉出来聊一聊,那就只能去信了,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然后自我反省一下,三十岁,那个时候我在干嘛?是菜米油盐?是花天酒地?记不太清了,反正那时候肯定有一个梦想-如何早点财务自由,在花花世界享受高人一等的待遇。三十而立于道,道?那是个什么东西?
现在回想一下,当时隐隐约约的有点认知的概念大约有二个:
第一个是得道高僧的“道”,这个道在我看来呢,是与我半毛线关系都没有的,我又没打算去当和尚,我对这个花花世界还充满了梦想,所以就肯定不去细究这个道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是鲁迅说的那个“道”,“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别杠,在我看来,这里的路就是道。这个道(路)倒是想过,我觉得我的一生的道是与众不同的,我觉得我是天选之子,我是那个脚踏七彩祥云的白马王子,完全没意识到,唐僧也是骑白马的,更没意识到,唐僧不在的时候,猪八戒可能也偷偷的骑过。
四十而不惑?这个也没有,而且是真没有,像小沈阳那句真没有一样的真,一直到现在我都很迷糊,所以到现在我都认为,我做选择题的时候一直都不是做得很好-差等生。就比如说:
我内心告诉我说,我不能为三斗米折腰?扯的,也许一斗米就够了;
我内心告诉我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可是我已经在外漂了十四年了,同时我也不认为我有或曾经有过什么明确的远大目标,当然,人生中间过程的很多不为人知的梦想除外;
这么一想下去,我觉得我写打脸记可能更合适。
但是还是要写,为什么?我思考下来,觉得我的想法和我的做法有点像本山大叔小品里面的拍卖一样,乱了,全乱了,要捋一捋。当然,像本山大叔的捋法肯定是不行的,要认真的捋一捋,以真实的态度去捋一捋,今天想一点,写一点,明天想一点,再写一点,一点一点的去求真,求真集。
求真可得真吗?《遥远的救世主》里面有这么一段话,“人从根本上是面对两个问题:一,生存,得活下来,二,要回答生命价值的问题,让心有个安往。”(强烈推荐看《遥远的救世主》)
对应第一个问题我认为说的是鲁迅话中的道(路),生存之道,活都活不了,说什么价值观,有屁用?
对应第二问题我认为说的是得道高僧的“道”,这个道说的是天道也好,佛祖也罢,耶稣亦可,当然也可以说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甚至可以是科学,心有安处则好。
我不在意我捋一下之后求得的真是不是真,那怕在其他人眼里是狗屁都行,那就行了呗,自说自话,合起来就是自说自话-求真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