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路过“阿惹妞民俗村寨”,不禁被里面民族风情浓郁的雕塑所吸引,于是信步进去探个究竟。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1)

彝族是一个崇尚火的民族。

在彝族十月太阳历的第二个星回节,就是彝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被誉为“东方狂欢节”。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2)

《阿惹妞》是彝族音乐曲牌名,彝语直译为小表妹,民间有多种民歌传唱形式,抒发的是一种对生命的美好情愫。

《阿惹妞》是一首情歌,一方情感,更是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深沉而炽热,矜持而温暖,这种情怀就是火的情怀。

因为火把节就是阿惹妞的节日 阿惹妞就是火的女儿,每一个人心中 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阿惹妞”。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3)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彝语。

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1935年至1936年,红军一、二方面军两次经过彝区,在滇东北、滇北和凉山彝区宣传民族政策,受到广大彝族人民的拥护,许多彝族优秀儿女参加了红军。在冕宁,红军打开了监狱,放出了被关押的彝民。冕宁拖乌彝族果基家头人小叶丹在党的民族政策感召下,与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按照彝族的传统习俗在冕宁彝海结盟,使得红军顺利通过了彝区,取得了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胜利。刘伯承还将“中国夷民红军沽鸡(即果基)支队”的红旗授予小叶丹,鼓励他们组织游击队反抗国民党统治。红军播下的革命火种在彝区广泛传播,人们怀着对红军的敬意和思念,珍藏着红军留下的红旗、用过的物品,许多彝族还将这一年出生的儿女用红军来命名,如“红军惹”、“红军嫫”。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4)

彝族的宗教信仰基本上还处于原始宗教的阶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万物有灵的观念普遍存在于社会当中。本民族的祭司“毕摩”、巫师“苏尼”在彝族地区有一定的影响。

“毕摩”是彝族传统宗教中的祭司。在彝语中“毕”为举行宗教活动时祝赞诵经之意,“摩”意为长老或老师。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5)

“苏尼”是彝族社会中的巫师,“苏”在彝语中意为“人”,“尼”意为作法术时的情景。苏尼并非世袭,男女均可担任,法器主要为羊皮鼓和木槌。苏尼不懂经文,也不诵经和主持重大祭祀活动,其主要社会职能是施行巫术,驱鬼治病。

彝族支系繁多,居住分散,自然环境复杂,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其服饰在质地、款式、纹式等方面形成了明显的地域特征。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6)

彝族的主食为土豆、玉米、荞麦、大米等。副食型食物有肉食类、豆类、蔬菜类、调料类、饮料类。肉食类以牛、羊、猪、鸡为主,待客需杀牲,以杀牛为贵,羊、猪次之。豆类多为黄豆、胡豆、碗豆等,黄豆的一种食法彝族称为“都拉巴”,即将黄豆磨成浆,连糟加酸菜煮吃。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7)

饮料类主要为酒,彝族待客以酒为主,彝族谚语说“汉人贵在茶,彝人贵在酒”、“有酒便是宴,无酒杀猪宰羊不成席”,说明对酒的重视。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8)

节庆是各地彝族生活方式和习俗的集中表现。

主要的节庆有:

彝族年:彝族年是川、滇、黔彝族隆重的传统节日,彝语称“库施”。各地过年时间不一,一般在每年农历十月至十一月中、下旬选吉日过年。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9)

火把节:为彝族的传统节日,日期为每年农历的六月二十四日,历时三天。节日期间,人们身着盛装,集中在村寨附近的平坝或缓坡上,唱歌、跳舞、赛马、斗牛、斗羊、摔跤、选美等,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热闹非凡。早上,人们要杀牲祭祖;晚上,要举着火把在庄稼地中转游,意为烧死害虫,祈求庄稼丰收。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10)

彝族婚姻的特点是同族内婚、家支外婚、等级内婚、姑舅表优先婚和姨表禁婚。这一特点在凉山彝族地区表现得最为突出,新中国成立前若异族通婚,按习惯法要处死或逐出家族。新中国成立后,同族内婚和等级内婚的限制已被打破,彝族青年男女以感情为基础自由恋爱,出现了跨族别婚、跨等级婚、跨国界婚。

彝族的婚礼保留了许多古老的习俗,如泼水、抹黑脸、哭嫁、新娘婚前禁食、婚后“坐家”等。彝族男女婚前要举行订婚仪式,订婚时要先取吉兆合婚,男女双方各杀一头猪,取胆、胰观看,以胆色澄黄、胰大直肥为吉,若胰脏卷曲则为凶,表示不能相配。婚期根据双方出生年月的属相选定,一般都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以后到次年二月这段秋收后的黄金季节举行。

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不一样的民族不一样的风情)(11)

解放后,彝族人民从奴隶制度跨越社会主义制度,可谓是一部跨千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