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我学龄未到,门槛儿还有一年,正是一个懵懂贪玩的“试昏头儿”,常常招集小伙伴们傻玩各种游戏。

这一天爷爷不在家,我和小伙伴们商量了“逮瞎猫”的事。小时候我们当地方言把捉迷藏叫做“逮瞎猫”,有的也叫“藏猫误"。爷爷不在家,地点正好选在竹林里。小伙伴们都知道,爷爷很爱他亲手栽植的门前这片竹林。如果有谁不慎踩倒一棵嫩竹,他都会日娘叫老子骂上几天,甚至一整天不思茶饭,连睡觉都在生着闷气儿。

在一间屋子捉迷藏(我在竹林捉迷藏)(1)

爷爷酷爱竹林我略知一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集体“大锅饭"愈穷愈革命的年代,爷爷在家门前栽植了一棵细竹,没过几年就伴我长成一片竹林。那时候每隔一年,爷爷就拿着柴刀砍掉一批发黄的老竹,然后划拉成细竹条儿,躲在他特设的柴屋里做着竹编。爷爷心灵手巧亦酷爱竹编,编了好多担笼牛拢嘴和笊篱,后来还编造过竹椅竹凳。竹器编好后,我听妈妈说爷爷常常趁着黎明不见人影时出门,骑上那辆破旧的自行车驮着去转乡叫卖,换回几块钱补贴家用。爷爷的秘密行踪,直到几年后我才明白。原来那个年代正是社会主义高潮的时代,在农村除了少量的自留地外不准私人做任何买卖生意,若是被公社或大队发现,就会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要割掉。爷爷与社会捉起了迷藏,他被“逮瞎猫”让人发现了一次,还曾上过社员大会给批判了一回。这事成了爷爷后半生难以消除的心痛。我问过妈妈:“爷爷哪儿长‘尾巴’了?"妈妈没有回荅,但我始终百思不得其解,常常望着爷爷的屁股发呆。

在一间屋子捉迷藏(我在竹林捉迷藏)(2)

捉得过爷爷的社会“迷藏”后,今日我和小伙伴们又玩起了竹林捉迷藏。我喝令小伙伴们远离竹林,趁着爷爷的威势悄悄钻进了竹林。那是在傍晚时分,小伙伴们找遍了我家以及左邻右舍的院落,都毫无着落。我蹲在竹林密处偷偷发笑,这些笨旦们真是有眼无珠更无心,怎么就……未等我笑出声儿,突然听到窸窸嗦嗦的一阵声响,以为是哪个胆大妄为的伙伴搜了进来。我扭头透过密林,影影绰绰发现两个人影在晃动,就拨开绿绿密密的竹身跨跳过去。这一跨跳不说,只听前面啊呀一声叫喊。这声音好熟,原来是年方二八的小姑与一个我素未谋面的小叔在一起,他们贴身靠背窃窃私语正在谈情说爱。此刻我不知所措,慌忙逃出密林,正好撞见一个小伙伴儿,就将这个秘密告诉了他。

在一间屋子捉迷藏(我在竹林捉迷藏)(3)

在那个“自行车”年代,年轻男女公开谈情说爱是讳莫如深的事,就象革命年代的地下工作者一样,偷偷摸摸地秘密进行“工作“,一旦被父母发觉就是一件极不光彩的丢人事。姑姑的秘密不知怎么传到爷爷的耳中,这个倔强的老人竟气得一病不起,他非要掐断这根不成体统的红线不可,于是将姑姑封锁家中,禁止她脱离大门半步。几年以后,爷爷终于演就一出“棒打鸳鸯”戏,让姑姑永远离开那个邻村的厚意情郎。然而不久,爷爷也阖眼离开了人世……

改革开放已过40多年,人们的生活观念早已成熟现代。然而那个孩提时竹林“藏猫误"捉迷藏的故事仍然历历在目久挥不去。爷爷早已作古,姑姑多年前也已离世,已逝年代之“误”早被纠错改正,我们这些小伙伴们都已白发苍苍渐入老境,尚活跃于盛世人间,且行且观景,慢慢地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