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自古英雄出少年”,古有霍去病17岁封官拜将,今有“小兵张嘎”13岁上阵杀敌。关于“小兵张嘎”,很多人都认为是影视剧中杜撰出来的,其实并非如此。“小兵张嘎”是根据著名战地作家魏巍的中篇纪实散文《燕嘎子》改编而成的,里面的主角“嘎子”其实名叫燕秀峰。

是谁写的小兵张嘎(他是小兵张嘎原型)(1)

自小父母双亡,13岁参加革命

1924年,燕秀峰出生于素有“华北明珠”的白洋淀畔,虽然自小父母双亡,但在村中父老乡亲的帮助下,燕秀峰与其他小朋友一样,也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在碧波万顷的白洋淀,燕秀峰上树掏鸟窝、下河捉鱼虾,因为活泼好动,经常调皮捣蛋,村民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嘎子。

可村子里宁静的生活在1937年戛然而止,这一年的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并且很快就占领了白洋淀地区。为了加强华北地区的统治,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实行“三光政策”、“囚笼战术”,大肆屠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是谁写的小兵张嘎(他是小兵张嘎原型)(2)

13岁的嘎子眼看日本鬼子到处烧伤抢掠,心中燃起了复仇的怒火,他暗暗立志要参加八路军,将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当时他的舅舅王枫林是区小队的一名游击队员,经过他的介绍,13岁的嘎子参加了游击队,由于熟悉白洋淀的地形地貌,还当上了区小队的通信员。

惩恶除奸,大义灭亲

参加游击队两年之后,由于表现出色,15岁的嘎子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一名无产阶级战士。在游击队期间,嘎子机智勇敢,成功刺杀了多名鬼子军官和汉奸,区里领导得知后,决定将一项重要的任务交给他。

日军占领华北之后,为了巩固统治,培养了很多汉奸和特务,这些人死心塌地为敌人效力,不惜出卖国家和人民,老百姓对他们恨之入骨。所以区里命令嘎子秘密的处决和刺杀这些汉奸和特务。

接到任务之后,嘎子经常化装成老百姓出入日军占领的县城、据点,成功刺杀、枪毙汉奸、特务30多人,从那以后,白洋淀地区的汉奸、特务对嘎子简直是谈虎变色。

1942年,18岁的嘎子长大成人,在多年的战斗中,还练就了一手百步穿杨的好枪法,因此还加入了区里的手枪队。与嘎子不同,当年带领他走上革命道路的舅舅王枫林却叛变投敌,成了一名汉奸。区里组织力量抓住了这个坏家伙,并把枪毙他的任务交给了嘎子。在面对亲娘舅和民族大义的时候,嘎子选择了后者,经受住了组织和人民的考验。

是谁写的小兵张嘎(他是小兵张嘎原型)(3)

功勋卓著,当选一级战斗英雄

在抗日战争时期,死在嘎子手中的鬼子和伪军不计其数,据统计,由他领导和参加的战斗有数十场之多,期间一共攻克日军炮楼8座,缴获物资无数,仅他一人缴获的枪支就有100多支,其中还有很多游击队紧缺的手枪和机关枪。

1944年,晋察冀边区召开了第二届英模大会,主要表彰最近几年在战争中表现优异,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官兵。嘎子不仅受邀参加了大会,在会上被首长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

晚年生活窘迫,退休工资仅71元

表彰大会结束之后,嘎子燕秀峰被调到冀中纵队23团,当了一名排长。提干之后,嘎子并没有自满和骄傲,打仗时仍然冲在第一线。在1949年解放天津的战斗中,嘎子不幸受了重伤,只能暂别军队留在天津养伤。

一年多伤愈之后,嘎子想重新回到部队,可几经打听,得知部队已经开赴朝鲜前线。就这样,没有回到部队的嘎子只能留在了天津,为了生活,他先后干过装卸工、勤杂工,即便生活再苦再累,他也从没有向组织和领导提及自己的光荣历史。

是谁写的小兵张嘎(他是小兵张嘎原型)(4)

娶妻生子后,嘎子一家三口只能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临时房中生活,但他从没有怨言。因为在他看来,相比那些在战场上牺牲的战友,自己是幸福的。1966年,十年运动开始后,嘎子竟然被人冤枉为“反革命分子”,这是他不能容忍的,立刻找到武装部说出了自己的革命经历。

经过调查,人们才发现他竟然是抗日英雄,于是组织上立刻撤销了对他的诬陷,并为他解决了工作和住房的困难。从那以后,嘎子的事迹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甚至还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但是这对于燕秀峰来说都不重要,他仍然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直到1987年在工作岗位退休。

是谁写的小兵张嘎(他是小兵张嘎原型)(5)

总结

当年燕秀峰老人退休之后,每月的退休金只有71元钱,放在当时这笔钱虽然不算少,但与他在战争年代所立的功劳相比,却显得微乎其微了。

不过这些对于燕秀峰老人来说,都是身外之物,作为一名老革命家、老党员,他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坚持共产主义信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缔造了新中国,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铭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