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句题外话,本来昨天就要发视频嘲讽一波的,结果……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1)

看来我比她写的更“精彩”,连审核都赞不绝口地……封了

所以,还是口头开骂……啊不,口头教育一下吧!

首先是事情起因,是西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现当代在读博士,鲁迅文学院32届高研班学员,参加第35届青春诗会,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副主席……

贾浅浅

等等我先喘口气,好家伙头衔多到一口气说不完。

简约一点,这位户籍是陕西西安的贾浅浅同学 应该 是陕西省的著名的文化人士,而且颇有领导西北文坛马踏飞燕的巾帼之范。

照常理,这样的文化人应该以儒雅的气质或是豪放的姿态来展现在大众面前,起码在我们的印象里,创造文化来建构人类精神家园的人,全身都体现着爱与美的光芒。

起码……我以前是这么认为的。

直到出现个贾浅浅……

用她无与伦比的诗歌……

“感染”了我们这些多少上过学的文盲……

以下内容皆来自百度: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2)

审核我打码了!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3)

审核我已经打码了!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4)

审核我真的打码了!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5)

审核拜托了这诗真的打码了!QAQ

真.不打码过不了审系列,我发波兰球视频都没这么糟心过!

所以这么糟糕到连审核都看不下去的诗是怎么发表出去的?

更何况,这叫诗?

发出这个问题是要驳倒贾浅浅的,因此我需要弄明白:

何为诗?

————————

诗,又称诗歌,是一种用高度凝炼的语言,形象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诗歌源于劳动与宗教活动,是传递劳动人民情感的最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如《诗经》中描写农事牧猎的《周南.芣苢》、表达讽刺不满的《魏风.伐檀》、痛恨战争的《小雅.采薇》和婚恋爱情的《鄘风.静女》等等,都是先秦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哪怕经过长时期的演变,诗成为诗人对现实观念或世俗理念的感悟与情感抒发的文学体裁,其情感表达依然是诗必不可少的“发动机”。

当然,诗的抒情性并不代表这是诗所独有的,文化来源于生活,抒情的特质应属于对生活的“搬运”,就像我们这些平日忙忙碌碌的小老百姓,看见烟台葱价上涨了三块五,也得叹口气骂到“这价涨得让人吃不起饭还得怎么着?”来抒发自己不满才行。当然,如果这句大白话挪进诗里面,肯定会非常突兀,因为不提整体感觉,单凭这句话,它并不美。

所以,诗的第二个特性,在于诗具有美的特性。

诗的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无论是小说、散文、戏剧,最优美之处,无不闪现出诗的光环来。诗的美,无不流淌着音符排列出来的优美旋律,又无不散发着人类智慧的感性光芒——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所以,真正的诗处处体现着美。而诗的美,也绝非仅以文学体裁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在艺术领域中,无所不在的诗的美是艺术美的普遍因素的最高体现(这里强烈推荐芭蕾舞剧《叶普盖尼.奥涅金》)。诗歌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或非感性,理性)的领域中,在科学著作的精美片段中散发出智慧光彩,甚至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都有诗的踪影。

因此,诗的美,无所不在,而无所不在的诗美又温柔地勾织着人类心灵栖息的家园。

不过,有美有抒情性,并不能包括诗的全部特性。有关诗的定义,就像美学关于美一样,很难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是诗的美与抒情性,是公认的必不可少的诗的本质特征。诗就是抒情与美的合二为一,喏,你看李白的“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话把自己看到蜀道高险的第一反应跃然纸上,开门见山,直接表达出自己的震撼与恐惧,哪怕后面“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等句描绘得再天花乱坠,都没有开头这句“难于上青天”让人印象深刻,就这一句话,让读者仿佛看见一个刚从四川回来的普通人惊恐的告诉别人四川那的蜀道建设简直离谱,而那种惊恐让人一生难忘,甚至一想“难于上青天”,就能毛发直竖——天之高,不知也,为何蜀道之高亦如此?一句开门见山,让人拍案叫绝。 而高的离谱得有有多夸张,多震撼,那就是“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之后要铺开的神奇画卷了。

这就是诗的魅力,抒情与美的魅力。

讲完这些,反过来再看看贾浅浅所谓的诗,嗯……

你说它是现代诗或是近体诗吧,读来总感觉还不对,译者讲求“信达雅”,而翻译最早都是搞写诗的(doge),这“雅”的准则便来源于诗或其他的文学领域。

既然要求美、抒情和简明优雅,近体诗难道敢另辟蹊径?

我随便找一首何其芳的《青春怨》读来听听:

一颗颗,一颗颗,又一颗颗,

我的青春像泪一样流着;

但人家的泪为爱情流着,

这流着的青春是为什么?

一朵朵,一朵朵,又一朵朵。

人的青春像花一样谢落;

但一切花都有开才有落,这谢落的青春却未开过。

像不像一首网易云推荐的伤感情歌?读着读着就读出青春消逝的痛楚与眷恋。当然觉得这个过于“歌曲化”(虽然诗歌就是歌谣的脱胎)的话,那好,直接放某个老头的“大白话”来听听新诗到底有没有美与抒情: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老的海,

这边岸上原有圣人的丘陵在。

母亲,莫忘了我是防海的健将,

我有一座刘公岛作我的盾牌。

快救我回来呀,时期已经到了。

我背后葬的尽是圣人的遗骸!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闻一多.《七子之歌.威海卫》

后来这个老头嫌弃现代诗还不够美,退回去继续作古体诗了=_=

现代诗如此,那么贾浅浅诗呢?

有抒情吗?

《朗朗》那段“晴晴喊”算是抒情吗?

有情感表达吗?

那确定不是简单叙述?

何况就算叙述诗和日记体小说都没那么“浅显易懂”,简直连日记都不是,就是把两个不知是娃还是葫芦的家伙对话之类的活动拼凑了一下而已,而且除去中间不可描述的地方外,这诗前后逻辑和感情根本对不上号啊!

(或许这是描写小屁孩特别淘气的……诗?)

而且这……这不可描述的部分……真的,你就算是换成“在同一个撤硕”的葫芦岛那谁,他随口说说的秘制小汉堡都比这诗强。

当然,葫芦岛真正的名人是个英雄——航天英雄杨利伟,那才是真男人。

回归正题,贾浅浅的诗是要抒情没抒情,要美感没美感,甚至诗的内容是三句不离污秽物,这些内容已经不是有没有美感的问题了,而是是否触及人类道德底线的问题了。别说在对作品内容严格要求的B站或者头条系平台上过审,就算是放在百度贴吧和微博,发这样的诗都很容易被禁言封号。

毕竟太伤风败俗了,写的人怕不是脑子有点……

何况这还是一个主流文化人写的东西,着实让人大跌眼镜。你要说这是哪个不知名的rapper用来diss人的,甚至是臭名昭著的网络诗派“垃圾派”(这是真名!)抛出来的“大作”,都勉强可以说得过去,但是,贾浅浅作为主流文化人士,写出的东西连非主流都难以接受,这真的对不住她的显赫身份。

当然,要在网络上传传这些诗,娱乐娱乐,也就过去了。

可问题是,这些诗,真的出版了……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6)

作品……散见?!

好家伙霰弹枪都不敢这么散见……

等等,她是怎么过审的?尤其还是这些严肃文学刊物上?

然后,就在网上知道了这个真实信息: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7)

以后上大学有意愿念中文系的小伙伴们,我要隆重介绍一下这个叫贾平凹的男人对中国当代文学和文学概论这两门课的重要性:

大二下学期期末,你必须多空出两个周来复习贾平凹的作品,不然复习周你会累出心脏病还不一定能考好,就这些。

对,就这些!就这么一个大人物,当代文坛和莫言举足轻重的领将人物,女儿的作品让人咂舌。

不过这么一来也就弄明白了一件事,贾浅浅写的东西能上报刊,和他爹脱不了干系。

出版社的心理态度,也基本可以摸底出来个八九不离十:背后有大人物,不好得罪。

而且这大人物还是西北文坛的老大,陕西文协的那啥,中国作家协会的那啥啥,还有各个头衔、各个职位,数不胜数。

敢批驳他女儿诗烂吗?起码出版社是真不敢。

毕竟苦衷在那,要吃饭的。

而且还必须要有人保证他们的饭碗才能吃上饭。

在这里,我需要给各位补充一下“保证他们的饭碗”是怎么一回事。

这里倒是真的不与贾平凹有多大关系,但却与中国诗坛文坛,甚至与整个中国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文化事业可谓百废待兴,当代诗也就是这个时候与散文小说同时复兴并发展起来的,这其中浅显易懂并且朗朗上口的诗歌是文学体裁里发展最迅猛的,甚至当时很多文学青年显摆自己有文化都要做上一首诗才行(放心,现代诗,绝对不是古体诗),在物质文化都相对匮乏的时期,诗就是最好的也是最容易表达的文化产物,因此,许多出版社见准时机大量办诗刊,学诗写诗的风景可谓繁荣。

可是,“诗热”只是时代的一缕风而已,很快就消散了,随着物质生活的大变样,收音机、电视乃至电脑手机(2G时代)飞入寻常百姓家让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提高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这下连小说都没了以前的光彩,更何况是内容相对单薄、感情什么的也不吸引人的诗歌来说,彻底没了吸引力,这就严重挤压了传统诗人的收益空间;其次由于互联网的发展,民间各流诗人靠着网络的便捷性和以下克上的大无畏精神和传统诗人发生激烈斗争直至撕裂,更加深了“诗谁都会随便哼上两句”的错觉,最终随着网络文学的大胜利、传统派诗人蜗居于传统媒体为结局,宣告了传统诗派的落伍与失败。

最后的结局,便是在新时代的冲击下,大量诗刊停刊,诗歌陷入低谷。许多诗人没有了舞台,诗歌成为了濒临死亡的东西。而暂且活下来的诗刊要么转型综合性文学期刊——哪怕纸质期刊越来越弱也比单一的期刊能多赚一碗饭吃。要么,寻找自己的“投资人”(抱大腿),好让自己的饭碗保住。

这个时候,这些林林总总并带有官方色彩的文学协会与相关身份的文化名人成了纸质期刊尤其是混的不好的诗刊抢手宝贝。

其中肯定有贾平凹,猜都不用猜。

当然,有了大腿,就必须要为大腿穿袜套裤,比如你说这刊物怎么编就怎么编。不然,对不住大腿,不是么?

也只有这样,大腿才有可能向上面报告今年中小学等教育单位要采购的图书期刊要有啥啥期刊——互帮互助,不丢人。

何况还能提高知名度,甚至助推自己身边人上台来个子承父业,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这样苦的,是那些白白多花钱看一些不喜欢看的孩子们,以及那些默默无闻的普通文化人们——因为正常上升的途径都被堵死了,不是么?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2014年鲁迅文学奖诗歌评选部分里面连《将进茶——周啸天诗词选》这样的烂货都能上榜的原因了。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8)

大家自己体会我说的对不对

当然,鲁迅文学奖这个曾经举足轻重的奖项,现在也差不多和金鸡奖这样曾名重一时的奖项一起,成了……说出来本文不一定能过审的产物。

毕竟我也是学文学的,鲁迅文学奖得主们的头衔我在当下环境也是一个也遭不住。

在如此情况中,那些没有背景和捷径的文化创作者,只能在无奈之下,要么转行/转型,要么投入网络文学的怀抱;于是,诗刊也好,传统诗人也罢,从2000年以后,彻底进入自娱自嗨的模式,深陷其中,无法自拔——自己嗨完,让自己带的学生来嗨,厚点脸皮的,老婆孩子齐上阵,来个全武行。

从贾浅浅的事迹来看,说贾平凹没有动用自己身份和地位来“保送”自己女儿成为他的后继者,那是骗人的。

他的的确确让贾浅浅上位了,只是作为一个文化人,贾平凹明显不懂鲁迅曾叮嘱过许广平的一句话:“不要让孩子做空头文学家。”

鲁迅作为深谙人世的文化大家,终究是知道实实在在远胜于一切徒有其表,而贾平凹作为写人写世的高手,却没有鲁迅的觉悟,最终还是陷入高老庄一样的阴暗世界,为自己、为女儿用地雷铺平了一条康庄大道。

够讽刺的,不是么?

可是,当今文化界,甚至整个社会,不也是这样的么?

情怀?继承?感动?U咩?

用让人疑惑的方式去写看不懂的字来博人眼球的某大学教授说这是传统创新,你信吗?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9)

好鼻子

打着乌龟王八拳、摆着马家刀法并自称自己是维护传统功夫的山东人,但实际是河南南阳人的马三倒,你信他是真的是维护传统功夫吗?

回归贾浅浅身上,先把最近的新闻再摆出来:

自嘲的说自己美 自称自己语言清丽(10)

你觉得这是辩解,还是狡辩?

全文看过(百度直接搜贾浅浅就能找到),我总结出八个字的感悟:解释不错,全是官话。

也许事情很快就会过去,大家当个乐呵,可是,对于中国文化发展会有怎样潜移默化的污染呢?

起码正经且身份低微的文化工作者比以前更不受尊重了,人们看到了上梁不正,怎么会联想不到下梁歪不歪呢?

还有,受这件事影响,文化环境更加糟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尽管本来就挺糟糕的),以前是网络某些极端文化人搞事情,现在可好,主流文化人也开始搞事情了,还在主流媒体上发表了,在如今的审核情形下能过审,对很大一批特别题材的文化工作者来说,他们/我们要骂人,真的。

(波兰球的同仁们,告诉这个世界我们什么东西是不允许创作的,大声说出来!)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贾浅浅的事迹以及身份,与贾平凹有着很明显的裙带关系,而这仅仅只是社会众多腐败的一角,放眼望去……说多了都是泪,而且过不了审。

是,这里就结束吧,能说的都说了,只是看情况,这样的事情反而不闹起来还好说,如果,这个女人像北师大教授尹建莉一样老奸巨猾给人扣个不学无术或者头发不剪的帽子呢?

这年头,自在地说出自己真实的心里感悟,都有点像是再讲天方夜谭了。

,